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更新与百姓居住环境、生活品质紧密相关。2023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市政协主席王立平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建议。
现代快报+记者 鹿伟 徐苏宁
逛逛朱自清《背影》中的同款车站、打卡《情深深雨濛濛》中的告别月台……南京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启动区建设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计划于上半年对外开放。在南京,像这样的城市更新带来的惊喜还有许多。时尚与烟火气并存的小西湖片区,仿若重回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南湖记忆”……不少老城区在城市更新中成了网红打卡地,也让市民的幸福感升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国城镇化率超过60%,江苏城镇化率接近74%,南京城镇化率超过86%。
“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诸多‘城市病’。”王立平说,国家、省、市各个层面需要积极探索,努力推动城市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更新、结构调优的新阶段,聚力破解城市更新体系建设不够系统完善、资金渠道不够丰富多元、政策支撑不够精准高效等难点问题,形成一条有创新有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更新之路。
“城市更新工作正逐步深入,但国家层面尚没有明晰的顶层设计,政府部门、社会公众、专家学者对城市更新的理解和认知存在差异。”王立平建议加强城市更新顶层设计,关注实践热点难点,吸收各地有益经验,尽快出台城市更新的宏观指导性文件,在广义狭义内涵、体制机制、政策规范乃至法律法规层面进行系统谋划,并与老城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政策相衔接,推动国家、省、市层面的全面统筹,引领政府、市场、公众多元参与,助力城市更新稳步有序实施。
加强规划引领,做好协同发力。城市更新在实践过程中最重要也最紧迫的是如何加强规划引领,理清城市更新的规划脉络。建议从国家层面构建清晰明确、相对统一、便捷高效的城市更新规划引导体系。既强调详细规划的法定性、专项规划的专业性,也要兼顾城市体检的针对性、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切实规范各地的规划编制和服务保障,推动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
加强政策配套,做好分类引导。王立平建议研究土地供给创新模式,实现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平台、社会企业之间的紧密协作;研究根据公共设施供给、招商引资、旧房拆除等因素,综合评定城市更新项目的公益性贡献,通过经营性开发量指标奖励系数弹性设定、创新土地出让年期约定和土地价款计算规则等方式,支持城市更新项目落地实施。
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授权赋能,做好支持保障。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结合职能,加大对试点城市的综合授权,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协调指导试点城市在棚改、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领域进行创新实践,在资金、税费、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