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长江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3年2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江苏下一个万亿之城的新能源生意经
  蜂巢能源电芯模组装配车间
  比亚迪常州基地
  理想汽车常州基地
  天合光能 (常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常州商界,有这样一段美谈。

  曾面临巨大资金危机的中创新航(原中航锂电),在常州的帮助下,组建专业团队对项目进行了反复论证,制定了详细的重组方案,完成子母公司身份调转,自此中创新航涅槃重生为常州地方国有企业、动力电池港股第一股。

  正是这般与企业共同进退的决心,让常州实体经济实力愈发凸显。2022年,常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50.1亿元。在1月28日举行的“新春第一会”上,常州重磅发布新能源全产业链生态图谱和《常州市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向全球头部企业发出邀请。

  万亿常州,呼之欲出。

  

  现代快报+记者 龙秋利

  常州为何敢喊出

  “新能源之都”的目标

  近期,在常州,有一个关键词几乎人人皆知——“新能源之都”。在前不久结束的新春第一会上,常州是唯一一个以“新能源”为主题召开会议的城市。新能源之于常州有何意味?为何要将其摆在如此重要的位置?

  或许,数据会告诉我们答案。

  笔者注意到,去年,常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50.1亿元,工业规模总量突破两万亿元。新能源产业强势增长,产值超5000亿元、整车产销超34万辆,形成“发储送用”生态闭环,产业集聚度全国第五,投资热度全国第一。

  透过数据,我们可以读出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常州产业版图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对常州经济增长作出了较大贡献。

  在不少人眼中,常州似乎只是碰巧遇上了新能源这个时代热潮,又碰巧抓住了机遇,从而取得了一系列傲人的成绩。但其实,常州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算得上“先行军”。

  “早在上世纪末,常州就开始做光伏产业,并随后慢慢形成了以光伏为主的‘发’、以动力电池为主的‘储’、以输变电为主的‘送’、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用’四个主要环节在内的新能源产业链。”常州大学中吴智库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彭伟告诉笔者,常州新能源的腾飞绝非一日之功,而是十多年来边实践边摸索出的一套路子。

  笔者了解到,常州的新能源产业是国内较早实现光伏技术产业化和太阳能产业集聚的城市之一。早在2008年,常州就已初步形成了以太阳能光伏和光热综合应用为主导,风能产业和生物质能产业协调并进的发展格局。

  采访过程中,长江产经研究院副院长陈柳研究员的一句话令笔者印象深刻:“机会留给了有准备的常州。”陈柳认为,一方面从90年代末起就一直布局新能源产业的常州,碰上了双碳战略、国际形势等因素,它抓住了机遇;另一方面,尽管新能源产业发展会经历周期性的波动,但是常州始终坚定地以新能源产业作为主导发展方向,逐渐成了独有的特色。

  迎“能”而上

  常州领跑的秘诀

  在全国众多城市争相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背景下,为何常州成为了新能源企业青睐之地?

  彭伟认为,常州发达的制造业基础和优质的营商环境是其吸引投资的主要因素。

  2013年,常州提出发展十大产业链,其中就包括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和太阳能光伏产业链,这成为了其新能源产业发展较早的积累。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风口到来,常州在2014年又制定了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常州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意见》。

  “像常州这样集合全市之力,共同协作发展新能源的城市是比较少见的。”彭伟向笔者分析道,溧阳市有宁德时代,金坛区有中创新航、蜂巢能源,武进区和新北区有理想、北汽、比亚迪等,每个区彼此分工又能够互相补台,合作大于竞争,新能源发展的氛围十分良好。

  一位长期关注新能源产业的业内人士也告诉笔者,常州有着较为前瞻的战略布局,不仅仅局限于聚光灯下的新能源整车,更注重培育全产业链,经过几年发展,成长出一批小巨头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了以动力电池为特色的常州名片,从而能与其他城市进行差异化竞争。

  一个城市经济好不好,企业十分关键。常州的待“企”之道也诚意满满。除了将中创新航转危为机的美谈,常州“舍得、懂得、等得”的胸怀同样吸引了龙头企业的落户。比亚迪常州基地某负责人曾在一次采访中谈及当年比亚迪和常州“牵手”的缘起,“无论是交通、土地、项目政策还是这里的服务办事效率,常州在一众候选城市里脱颖而出,让比亚迪感受到了相当的诚意。”

  而企业发展好不好,主要看企业家。刚刚过去的正月初八,对于常州的企业家们来说,也是他们度过首个属于自己的节日——“常州企业家日”。常州以城市的名义礼赞企业家的贡献与情怀。

  “城市和企业家的最好关系,就是共同成长、相互成就。”常州市工商联主席何海平曾公开表示,常州发展的故事,是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和企业家勤劳之手同向发力、互促共进的过程。

  打造“新能源之都”

  常州还要添哪些砖

  如今的常州,工业门类全、底蕴深、集群强、韧性好,拥有同类城市中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国家工业41个大类中常州有37个,207个中类中有191个,666个小类中有600个,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达97%。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的龙头企业中,更是有4家布局常州。

  截至2022年底,常州拥有实有市场主体(含分支机构)80.44万户和89家上市企业,与新能源产业“发储送用”四个环节密切相关的上市公司36家,约占全市上市公司总数的40%。

  据一家媒体统计,在发电环节,常州集中了天合光能、亿晶光电、亚玛顿、顺风光电等上市公司。在储能环节,有中创新航、泛亚微透等。在输送环节,有苏文电能、安靠智电等。在新能源应用环节,常州则集中了星宇股份、腾龙股份、光洋股份等。

  “常州提出打造‘新能源之都’是恰逢其时的。”陈柳认为,新能源已经成为常州的一个特色,“新能源之都”的提出是因地制宜之举。另外,从产业发展的规律出发,“新能源之都”的建设也是有益于产业长远发展的。

  但新能源是块“香饽饽”,其可预见的发展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城市投入相关产业的布局。“常州必然会面临长三角和省内其他市的竞争。比如安徽滁州提出要打造光伏之都,那么它给的优惠政策可能比常州还要多。”陈柳坦言,如果常州想继续保持其优势,一是要努力打造更高端、科技含量更高的新能源产业,二是要发展总部经济,同各地区展开产业链合作,形成更广的集聚效应。

  而作为长期在高校从事教育事业的教授,在彭伟眼中,常州目前的新能源人才布局尚未完全跟上产业发展的脚步。新能源发展拼的是高端人才,要想补齐人才短板,一靠引进,二靠本土培育。“常州现在很重视招贤纳才,自2021年起,已连续两年引才总量突破10万。在常高校也在积极对接常州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来布局学科专业建设,我们常州大学去年便成立了能源学院。”

  所以,在1月28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新能源之都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常州也提出,要重点开展人才的招引和培育,打造一支由战略科学家、领军型创新人才、青年科学家等组成的高端科技人才队伍。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