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重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2年11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梦天升空
大“宫”即将告成

  扬帆星河,逐梦九天。10月31日15时37分,伴随着“5、4、3、2、1,点火!”口令,搭载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飞向遥远的“新家”——中国空间站。

  梦天实验舱将与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完成有关功能测试后,梦天实验舱将按计划实施转位。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已做好迎接梦天实验舱来访的准备。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5次飞行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46次飞行。

  

  现代快报+记者 胡玉梅 阿里亚 储希豪 综合新华社

  揭秘梦天

  由四舱段组成,实验柜达到8个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梦天实验舱设计在轨寿命不小于10年,由工作舱、货物气闸舱、载荷舱、资源舱四个舱段组成。

  梦天实验舱全长17.88米、直径4.2米,重约23吨,将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实现控制、能源、信息、环境等功能的并网管理,共同支持空间站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研究实验和新技术试验。

  梦天实验舱的定位是航天员工作的地方,没有配置睡眠区和卫生区,但搭载了更多的科学实验柜和舱外载荷安装工位,特别配置了两块可在轨展开的暴露载荷实验平台,设计了载荷自动进出舱功能。

  据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空间应用系统副总师刘国宁介绍,2021年4月29日发射的天和核心舱搭载的无容器材料实验柜、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柜等两个科学实验柜已完成在轨测试;2022年7月24日发射的问天实验舱有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等4个科学实验柜,正在开展在轨测试工作。目前,天和核心舱和问天实验舱的各项实验工作都在按计划进行。

  梦天实验舱的实验柜达到8个,包括超冷原子物理实验柜、高精度时频实验柜、高温材料科学实验柜、两相系统实验柜、流体物理实验柜、燃烧科学实验柜、在线维修装调操作柜等,目前已经安排了约40项科学实验项目。

  货物气闸舱实现“指尖上的物流”

  作为我国空间站首个具有货物气闸舱的舱段,梦天实验舱将为空间站开展舱外科学实验带来全新“体验”。

  在没有货物气闸舱之前,一般是通过航天员“出舱带货”的方式进行舱内外货物的转移、安装,但这种方式往往会受到航天员出舱次数、载荷数量与大小的限制,且航天员频繁进行出舱活动还将面临空间环境中更为复杂的安全考验。因此,梦天实验舱货物气闸舱的应用,将为空间站后续开展各类舱外科学实验提供强大支持。

  同时,为满足将来更大尺寸、更大重量货物的进出舱需求,梦天实验舱的货物气闸舱上还安装了一款方形舱门,宽度可达1.2米。舱门采用全自动弧形滑移设计,可以为货物的进出舱提供一条宽阔走廊。这是方形自动舱门首次亮相中国空间站。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空间站梦天实验舱总体副主任设计师孟瑶介绍,货物进出舱功能是梦天实验舱的重要功能之一,如果把问天实验舱气闸舱比作是“国际机场”的话,那么梦天实验舱的货物气闸舱就可以比作是重要的“物流港”。货物进出舱功能主要是通过航天员发送指令完成,实现了“指尖上的物流”能力。

  空间站上发卫星,梦天舱如何做到?

  梦天实验舱还具备微小飞行器在轨释放的能力,将作为开放合作平台进一步增强空间站的综合应用效益。其配置的微小飞行器在轨释放机构,能满足百公斤级微小飞行器或多个规格立方星的在轨释放需求。

  航天员只需在舱内把立方星或微卫星填装到释放机构的“肚子里”,释放机构即可搭乘载荷转移机构将小卫星运送至舱外。出舱后,机械臂抓取释放机构运动到指定方向,像弹弓一样,把小卫星依次以一定速度“弹射”出去。

  圆梦之旅

  梦天对接将是更高难度“太空之吻”

  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后,将与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如“万里穿针”般上演更高难度的“太空之吻”。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空间站实验舱主任设计师宋明超介绍,梦天实验舱与三个月前发射的问天实验舱个头差不多,但是交会对接过程却是“难上加难”。为了解决两大难点,制导导航与控制(GNC)系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个难点也是此次交会对接任务的最大危险点,因梦天实验舱入轨后太阳与轨道夹角较大,太阳翼发电量不足以补充耗电量,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交会对接,就需要中断自主交会对接过程而紧急调整梦天实验舱的姿态,使其连续对日定向来保证能源供应。

  第二个难点是梦天实验舱交会对接时组合体是“L”构型的非对称构型,与问天实验舱交会对接时组合体对称构型不同,这显著增加了空间站在轨姿态控制的难度。

  为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技术人员为梦天实验舱特别定制了交会对接任务故障预案,开展了大量的预演预判和试验验证工作。

  梦天实验舱对接方式和问天实验舱与天和实验舱的对接方式类似,采用的都是“轴向对接”模式,也就是从正前方或者正后方,沿着目标航天器中轴线的方向跟它对接。在对接前,飞船跟空间站飞行的轨道完全重合,二者的质心(重心)也在同一轴线上。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后,再转位90度,与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共同构成一个T字形。太空家园也就基本建成了。

  预计11月3日,三航天员进驻梦天实验舱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总工程师汪赛进介绍,梦天实验舱发射入轨精确,按照预定的程序,梦天实验舱和问天实验舱一样,采用13小时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进行对接。也就是说,11月1日,当太阳升起时,“梦天”和“天和”完成交会对接,“梦天”正式成为“天宫”的一员。

  2022年6月5日,陈冬、刘洋、蔡旭哲三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四号,到“天宫”正式在轨工作生活。到目前,他们已经在太空出差4个多月。

  这次,梦天实验舱也是继问天实验舱后,“最忙太空出差三人组”迎接的第二个实验舱段。

  在梦天实验舱发射前,天地已经进行了交流。据汪赛进介绍,按照既定的程序,预计11月3日,三位航天员将首次进驻梦天实验舱。

  年底前,6名航天员将同时在空间站工作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预计今年年底前,中国空间站将最终完成“T字构型”建造任务。此外,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将于年内发射,届时中国空间站将有6名航天员同时驻留。

  今年是中国空间站建造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

  中国空间站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为基本构型,设计在轨飞行10年,具备延寿到15年的能力,可长期在轨稳定运行。三舱组合体将能够承载10多吨载荷设备,并同时支持3-6人驻留。

  回首征途,2021年4月29日,天宫空间站核心舱天和从海南文昌发射中心发射,“天宫”建设大戏正式拉开;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共在轨飞行183天,创下中国航天的多个“首次”,并于2022年4月16日,成功返回。这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完美收官,为我国空间站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开启为期6个月的飞行任务。

  “问天”和“梦天”均为实验舱,主要功能是供航天员开展科学实验。2022年7月24日,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升空。梦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第2个实验舱段。如今,随着梦天实验舱的发射,迎来“太空家园”三舱合一的奠基时刻,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从此迈上新的历史舞台。

  按计划,今年年底前将实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发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和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等任务。据悉,目前神舟十四号乘组已在轨驻留超过4个月,身心状态良好。神舟十五号乘组正在加紧训练,各项空间科学实验扎实稳步推进。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