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江苏文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2年9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南京宝藏小众景点
400年前自驾游达人就帮你总结好了
  图片来自《江苏文库·史料编·胡元润金陵名胜图册》
  青龙山
  法融禅师雕像
  扫码关注
  江苏文脉公众号

  “十一”假期,你是否准备来一场自驾游?

  南京,虎踞龙盘,山水灵秀,是一座特别适合“自驾”的城市。从古至今,一直如此。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早在400多年前,一位旅游达人,就写出了一本“南京自驾游”宝典。里面不光有我们熟知的热门景区,还科普了诸多小众景点。即使拿今天驴友的眼光去看,也不过时。

  这就是收录在《江苏文库·史料编》中的《金陵选胜》。作者名叫孙应岳,一位大明“资深驴友”。

  

  现代快报+记者 王子扬 文/摄

  自驾第一站

  一人泉

  自驾出行,车马劳顿,不妨先喝杯茶吧。

  南京的茶文化发达,跟这里的好水是分不开的。明代的《金陵琐事》曾记下金陵二十四处名泉,煮茶皆是一绝。《金陵选胜》当然也推荐了不少喝茶放松的名泉,像摄山千佛岭下的白乳泉,府学前的玉兔泉等。

  孙应岳尤其推荐的,还有钟山绝顶的一人泉。因为这里“仅容一勺,挹之不绝”,所以也被人叫做“一勺泉”。明初宋濂就曾经慕名前来。

  宋大学士临走,还留下了“傍崖寻一人泉,泉出小窍中,可饮一人”的句子,流传至今。

  自驾第二站

  蘼芜涧

  从一人泉喝完茶出来,往东南方向走,可以去寻《金陵选胜》推荐的蘼(mí)芜涧。

  这个冷门小众景点,你听说过吗?

  有古籍记载,这个地方就在青龙山前路出檀桥,当初李煜曾经来过这里校猎。

  在孙应岳的这本书中,蘼芜涧还有一个传说。

  “旧志云齐处士刘瓛(huán)居此,瓛为儒林之宗,仕至四十不娶,其友为婚王氏,乃诣涧采蘼芜而去。”

  宋诗说:“蘼芜涧边春草青,桃叶渡头江水生。女郎到此歌一曲,不尽今来古往情。”

  自驾第三站

  方山苑

  跨过蘼芜涧,一路向南,视野也越来越开阔,十多公里就来到了方山苑。

  方山你可能去过很多次,但你未必知道这个方山苑。

  此处位于山侧,为齐武帝所筑。根据《舆地志》记载:“湖熟西北有方山,顶四方,上有池水,齐武帝于此筑苑焉。”

  玩了一天,抬头望见方山,彩霞寂照,山崖壁立,顶部如削,方方正正好似天外之物。

  此时才能更懂得明代史谨的那首《天印樵歌》。“夹路青山拥翠螺,每闻樵唱隔烟萝。暗惊鹤梦穿云杪(miǎo),细答松声出涧阿。几度半酣扶杖听,有时一曲傍林过。晚来弛担长松下,复和岩前扣角歌。”

  自驾第四站

  花岩寺

  下了方山苑,向西走,隐隐约约看见山影在紫烟中缭绕。

  上牛首山肯定要看弘觉寺了。但资深驴友孙应岳,肯定会给我们推荐一些更小众的景点。也是个寺庙,叫花岩寺。

  花岩寺的名字很有来头。金陵四十八景有个“献花清兴”,这献花岩就在此处。

  当年,法融禅师离开茅山来到这里筑茅茨禅室,苦修二十余年。一年冬天,法融禅师在岩下讲《法华经》,天上竟然百鸟翔集,地面突然出现二茎状似芙蓉、灿如金色的鲜花。可以说相当有佛缘了。

  大明资深驴友

  孙应岳对南京有感情,虽然他是江西人。

  他是万历年间乡试的举人,后来在北京中了进士,在刑部当差。

  为官多年,他一直对于南京这个地方有“情结”。怎么的呢?

  六回出差,次次经过南京,心向往之,但是事务缠身,都没法在这里停留。

  终于,有一天上面来调令了:这次你去南京国子监吧。

  住在南京的日子,他常常探访名胜古迹,妥妥的“自驾游”达人。

  他还有个朋友叫申绍芳,是苏州人,老“撺掇”他:干脆把你“自驾游”心得写下来吧。

  “六朝以降,文献如林,代有作者,述焉罔罄。若乃胜中之绝,象外之奇,烟霞就郁椟中,曾未经人拈出,将在子乎!将在子乎!”

  孙应岳耳朵根子软:写!我写!他来撰写,申绍芳来订勘,两人花了十个月时间,终于搞出了这本《金陵选胜》。

  我们不妨一起打开这本400年前的奇书,看看那些小众的名胜,找找灵感,研究一下这个“十一”到哪打卡?

  逛了这么久,一天的自驾也该结束了。

  什么?还没有逛够?那不妨找找这本《金陵选胜》来看。

  凭虚阁、紫云石、梦笔驿、柳元景菜园、洞神宫……里面眼花缭乱的南京小众宝藏景点,保证不会让你失望。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