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健康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2年9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返回首页
天气转凉
“秋冻”也有讲究
  本版图片来源:新华社

  快报讯(通讯员 朱诺 记者 任红娟)进入秋冬季节,天气转凉,虽说“春捂秋冻”是经典养生秘诀,但是南京市第二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沈建军表示,“秋冻”也有讲究,并非人人皆宜。

  沈建军介绍,夏秋换季之时,天气由热转凉,气温不稳定,急切地加衣遇上气温回升,容易造成出汗过多,腠理大开,耗伤正气;外感风邪,则易并发感冒。另一方面,适当的寒凉,可以锻炼耐寒能力,提高人体对低温适应能力,增强体质,以适应寒冬的到来。

  “呼吸道疾病患者及过敏体质者、儿童、老人等体质虚弱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慢性胃炎患者、关节炎患者,这几类人群最好不要秋冻。”沈建军提醒。

  哪些部位不宜秋冻?沈建军表示,主要有以下几个部位不能着凉:

  头面部:“头为诸阳之会”,头部受寒易伤阳气,诱发头痛、面瘫、心脑血管疾病;鼻腔吸入冷空气还会哮喘、咳嗽,甚至肺炎。戴帽子、口罩可以有效阻止冷空气入侵。

  脚部:寒从脚起,随天气变冷,脚部保暖越来越该被重视。睡前热水泡脚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还能预防失眠、提高睡眠质量。

  肢体肩、膝关节:寒性收引,血管和肌肉收缩,血液循环不畅,关节失于濡养,便出现关节疼痛、活动不利的症状。民间有“白露身不露”的说法,即白露过后要注意身体保暖,换下短裤短袖, 穿上长袖长裤,防止寒气入侵关节。

  腹部:腹部神经分布较为密集,对外界刺激较为敏感,一旦受凉容易引起肠道痉挛、腹痛腹泻。脾胃虚寒者可以艾灸腹部腧穴温补阳气。

  不同于夏季的湿热,冬季风的到来使得降水量大大减少,气温转凉,气候也变得干燥。夏秋交际,暑热尚未褪去,湿气蒸发,使得津液亏损;昼夜温差大,阳气外泄,损伤肺气;秋季与肺气相合,肺为娇脏,易耗气伤津;人体极易出现咳嗽、口咽干燥、大便秘结、皮肤干裂等症状。因此,秋季养生除了御寒保暖外,还应注意防止秋燥。

  季节转换之时,脾胃功能尚在调节阶段,过度进补容易造成胃肠负担加重,“贴秋膘”硬生生贴成了肠胃炎。秋冬进补应以清淡、滋润为主,避免大辛大燥、肥甘厚腻(如火锅、烧烤等)。梨、枇杷、西红柿、山药、胡萝卜、南瓜等不仅富含丰富的维生素,更可以益肺生津;熬汤时加入石斛、沙参可以更好地滋养肺胃之阴;平时应多饮水保持咽喉湿润,亦可开水冲泡菊花、乌梅、大枣、西洋参等药物,水中加入蜂蜜不仅味道可口,还可以养阴润肺。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