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名医名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2年9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来了
一根针从脑部取出病理组织
  医生操作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完成手术 通讯员供图

  近日,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引进了国内先进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该机器人就像神经外科手术的“GPS”系统,不仅能提供精准手术定位,还可实现最优手术路径的选择和手术预案的模拟,帮助医生在不开颅的情况下定位到颅内的细微病变,且误差仅为0.07毫米。被查出颅内多发肿瘤的丁先生,不愿意接受开颅手术,最终在这里成功接受了高效微侵袭的机器人手术。

  

  通讯员 王娟 现代快报+记者 安莹

  精准定位,机器人活检术高效微侵袭

  52岁的丁先生,7个月前因四肢无力在当地医院检查被告知颅内多发肿瘤,这对丁先生一家无疑是晴天霹雳。当地医院为明确肿瘤性质同期为丁先生进行了开颅肿瘤切除活检术,术后病理考虑为脑软化伴炎症。之后丁先生仍感到症状未得到缓解,辗转多家医院均被告知是颅内恶性肿瘤,需要开颅手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绝望中的家人不愿放弃一丝希望,经多方打听慕名来到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王笑亮了解到丁先生的病情后,仔细地查看病历资料,最后建议丁先生再次接受活检,明确肿瘤性质。他告诉丁先生,利用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进行活检术,不用开颅且可精准定位明确脑部病变性质,然后再进行对应治疗,此方案让手术的风险大幅度降低,而且患者产生后遗症的概率也非常小。听说不用开颅,丁先生如释重负,接受了医生的治疗方案。

  手术当日,一切准备就绪。王笑亮将丁先生术前CT扫描数据导入机器人系统,三维重建脑内血管神经,明确靶点和穿刺点,然后精准定位病变位置,使用机械臂稳定操作进行穿刺,将穿刺点定位误差控制在0.07毫米以内。看着穿刺针取出的病理组织,很难想象竟是一根针从人脑深部穿刺出来的标本。整个手术耗时不到30分钟。术后第一天,丁先生精神状态良好,说话和吃饭一如往常,还可以下床像正常人一样活动,这让家人悬着的心放下了。

  颅内肿瘤不一定是瘤

  没多久,一个让丁先生欣喜的好消息传来,病理结果显示他脑内多发的病变并不是肿瘤,而是极为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罗道病(Rosai Dorfman),也就是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淋巴结病,此病为良性增生,无需特殊治疗。

  据悉,罗道病(Rosai Dorfman)是一种少见的、非肿瘤性的、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的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典型表现为累及多个淋巴结及其他器官的无痛性增大的结节样包块,同时可伴有发热、皮疹等。大多可以自愈,少数患者病程较长。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罗道病比较罕见,主要表现为幕上累及硬脑膜的实性肿块,所以常与脑膜瘤相混淆,术前诊断较为困难,多依靠术后病理诊断。

  颅内罗道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部位,可有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障碍、癫痫等不同表现。颅内单发病灶手术全切一般效果较好,目前观点认为罗道病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与免疫系统紊乱相关,术后激素治疗可能会有较好效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