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6版: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2年8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山水琴瑟 一鸣齐鸟——山水画家陈齐鸣的笔墨心象
□ 江南老农/文
  《依山傍水醉人家》180×97cm
  《采菊东篱下》36×45cm
  《绿水青山》36×45cm
  《古街静谧》36×45cm
  《溪山清韵》180×105cm
  《溪山悠悠春自来》100×55cm
  《大山里有人家》100×55cm
  《黔山秋韵》100×55cm
  《赤水河畔》100×55cm

  陈齐鸣

  

  号鬓白老大。1957年生于北京,现住南京江北新区。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江北新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交通书画协会南京创作中心高级理事。

  作品多次参展:

  2021惠风-江流江苏省美协省直分会年度美术作品展。

  百花争艳-南京江北新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

  江北新区美术家迎新年写生作品邀请展。

  江北春韵-南京江北新区抗疫美术作品线上展。

  江北之春-2021年江北新区美术家迎春线上作品展。

  2022守正创新南京山水画作品展。

  2022南京汲美金陵翰墨同心书画展。

  山水画家陈齐鸣是先识其画,后识其人,在南京江北新区美协的一次画展上看到一幅《清溪垂钓图》浅绛山水画,颇有渐江笔意。细观此画,笔力老辣,线条曲中有直,直中有曲,真正地做到了古人所说的古法用笔。设色淡雅清丽,虚实得当,枯湿浓淡皆宜,深得浅绛山水之法。正如黄宾虹老先生所说:“我的心灵不需要任何修饰,只要活出本色,在水墨中忘我,修身养性,悟道怡情。山水画家,对于山水创作,必然有着它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四:一是‘登山临水’,二是‘坐望苦不足’,三是‘山水我所有’,四是‘三思而后行’。此四者,缺一不可。”陈齐鸣老师的画第一次就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极深印象。

  第一次见到陈齐鸣老师是在南京江北新区美协主席杨玉贵的画室。当时我在杨玉贵老师的画室向他请教几个自己习画过程中的困惑,忽然来了一位送展的老先生,杨玉贵老师介绍说是职业画家陈齐鸣。后来我们就慢慢熟悉了,得知陈齐鸣老师号鬓白老大,江苏南京市人,祖籍四川古蔺。1957年生于北京,自幼酷爱书画艺术,数十年来悉心学习中国画,积累了深厚笔墨功底,对山水画颇有参悟,形成了豪放纵逸,笔酣墨畅的风格,作品清新淡雅,有着对山水画独特的感悟力。陈齐鸣老师在水墨中坚持忘我、修身、养性、悟道。他经常说:“画山水虽然师古执着,但绝然不是照粉本而画粉质的拘泥呆板,而是在临绘历代经典的过程中,不断用前人的笔墨智慧去反证师法造诣的重要价值。山水安知董与黄,坚定地不奉师说为上,执着于游历真山真水,用写生的积累实现我施我法的自由。积墨层层渲染山岩质感,这就是源于师法自然的智慧当代积墨画法的弘扬者,积而不蚀,画山水由手法而入心法。”

  随着跟陈齐鸣老师交往的加深,我对其人其画也有了深刻的认识。陈齐鸣师法宋元,从渐江处得其笔墨精髓,如渐江诗云:“敢言天地是吾师,万壑千崖独杖藜;梦想富春居士好,并无一段入藩篱。”经常去游历名山大川,从自然中获得新的创作灵感。我有幸陪同陈齐鸣老师在今年六月份去了一次皖南东流古镇写生,在此期间我们有过一次深入的交流。陈老师对中国传统文化有非常深厚的功底,他说:“学习中国画必须要学习古典哲学,画理即在哲理之中。所谓枯湿浓淡,虚实开合,即是易经所说的阴阳关系。”“古人讲究留白,即所谓虚而不虚,是中国画的最奇妙之处。”“山水画要脱离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要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精神境界,所谓化境。”陈老师说:“中国传统山水画不是山水,而是画作者的心灵追求,这就是中国画讲究六法的根本原因。画山水画就是一场自我的修行。古人讲意境,意在境先,精神追求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说画的格调要高。”随着我们交流的深入,我渐渐对陈老师的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我试图从陈齐鸣老师的画中读出他的内心世界。其画《对酌听鸣泉》,山间草亭,松涛飞瀑,二人小酌。其色淡雅清丽,仿佛和繁华的尘世隔离。一个经历了商场喧嚣之人的内心竟能如此宁静。二人之外,无一丝扰耳之音。眼前高山松壑,清泉飞瀑,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谁是知音?高山,飞瀑,清泉,美酒,还是对酌二人?引人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这才是艺术的真正魅力。

  山水本无意,皆因境中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