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8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2年7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乘风破浪的儿童文学
  第十二届江苏书展期间,青少年阅读馆人气很旺
  《节气家书》 沈家智 著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使者》 张剑彬 著
  少年儿童出版社
  《西班牙爸爸》 荆歌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少年》 韩青辰 著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太平洋 大西洋》 黄蓓佳 著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7月2日至6日,第十二届江苏书展举办。五天时间内,青少年阅读馆每天都是人气最旺的场馆之一,而在现场举行的分享会上,几乎每一场都坐满了兴奋的小读者们。

  阅读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已经成为普遍共识,有关于儿童文学的争议也往往会引发社会的巨大关注,这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有关于“儿童文学”的认识和评价标准等种种问题尚在动态发展和有待商榷中。从一届书展,我们能够窥见儿童文学怎样的发展趋势?儿童文学的发展中还存在着怎样的阻碍和偏见?现代快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儿童文学作家谷清平、荆歌以及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社委会副总编辑陈文瑛。

  

  现代快报+记者 张垚仟/文 顾炜/摄

  主题的多样化趋势显著

  从本届江苏书展上青少年阅读馆举办的新书发布会的名称和种类中看,儿童文学新书在聚焦红色主题主线的同时,更多地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主题在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的同时,垂直分类更为细化,多角度、多领域满足不同年龄层次读者的需求。

  有的作品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书写“少年革命者”的奋斗历程,将个体的成长与家国情怀相结合,将“四史”学习寓于文学写作,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叙述方式和语言风格带来一堂“润物细无声”的红色主题课程。如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作家韩青辰的《中国少年》,以“新安旅行团”的故事为题材,讲述当年“小好汉”们,以文艺为武器、宣传党的主张、唤起民众抗日救亡意识的英雄事迹,展现红色精神和红色血脉的传承;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作家张剑彬的《使者》,作品以1926-1927年间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为背景,讲述在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共青团员们为了革命胜利勇敢斗争的故事。

  有的作品聚焦生态文明,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旨导向,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敬畏自然、热爱生命的种子。如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推出的“守护长江精灵·原创生态童话”,以长江流域及沿岸珍稀濒危物种为原型,通过“长江大保护”的话题,带领青少年了解保护生态的重要性;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的“保冬妮绘本极地馆”,通过讲述海洋生命的故事,展现了丰富奇妙的海洋世界和生命世界的伟大。

  有的作品聚焦广阔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世界,挖掘其中的自然、人文知识,满足孩子们对于大千世界的求知欲。如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推出的《节气家书》,将天文、气象、物候、农事、民俗等融入在书信之中,帮孩子搭建起一座与自然相亲的桥梁;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荆歌“西班牙三部曲”,以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为故事背景,带小读者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观念,同时融入音乐、美术和电影等艺术元素。

  儿童文学写作不是“降维写作”

  7月5日下午,在“西班牙三部曲”新书分享会上,荆歌提及,自己从严肃文学领域转向儿童文学领域写作的时候,曾被人评价为是一种“降维写作”。这种评价背后隐含了对于儿童文学写作标准的轻视,甚至是对于儿童审美能力的矮化。实际上,在儿童文学作家和编辑看来,儿童文学对于作品的要求更高,写作难度更大。

  谷清平,以“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开启“中国历史冒险儿童文学”之先河。目前,“汤小团”系列销量已破千万册。在写作儿童文学之前,谷清平也曾是热门电视剧《钱多多嫁人记》《我的经济适用男》的作者和编剧,她告诉记者,写作儿童文学首先需要考虑儿童读者的思维方式和知识接受能力问题。

  “儿童的思维相对于成人来说,具象大于抽象,需要通过代入书中的角色来直观地理解文字内容。”谷清平认为,儿童文学面对的是以具象思考为主的低龄段小读者,他们缺乏基础知识背景,尤其是在进行历史类故事的阅读时,更需要作者提供完整且直观的一系列阅读辅助,如历史类故事的背景、人物的来龙去脉、故事发生的环境与时空的营造,让儿童能够得到“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而不是仅仅提取单个的人物故事,进行“填鸭式”的输入。“就我个人的体会而言,儿童文学需要给儿童创造的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以帮助儿童去理解这个‘世界’中发生的一切,成人则因为其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省却这个环节。”

  在陈文瑛看来,儿童文学对作品的要求更高,因为它不仅要具备文学作品所具备的一切属性,还要在这之上加上一个“儿童性”的要求,是更高标准的文学作品。“对一个文学写作者来说,只有具备了结构能力、叙事能力、语言表达等基本功,才能驾驭长篇小说;而儿童文学由于是给孩子读的文学,所以是需要‘戴着镣铐跳舞’的,写出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并非易事。我们需要更多优秀作家自觉地来为孩子们写高质量的儿童文学作品。那些持成熟作家写儿童文学是‘降维写作’观点的人,可以说并没有认识到儿童文学的本质。矮化儿童文学,对儿童文学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荆歌也认为,儿童文学写作首先不能丢掉文学的内核,还需要考虑儿童读者的阅读旨趣,少了很多随心所欲的可能。在此基础上,荆歌认为,儿童文学写作对于写作者本身也有一定的要求:“首先自己须是一个好的读者,有很高的文学眼光、文学品位和文学视野,并且不仅仅只局限于儿童文学领域;其次要有高超的写作技巧和丰富的写作经验;再其次,他要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对各种艺术门类和各种技艺以及科技有相当的了解;当然最重要的是,他应该有更多的爱,更活泼纯粹的童心,要特别热爱生活,热爱万事万物,比常人有更多的生活热情和奇思妙想。”

  好的儿童文学,既适合孩子又适合大人阅读

  陈文瑛观察到,近一两年来,儿童文学创作主题发生的变化之一是作家们对现实的关注度更高了,涉及的生活面更广、探索的层次更深入了。“对于儿童文学创作本身来说,更多深入地关注现实生活,表现现实中曾经和正在发生的故事,这是很好的现象。”儿童文学作品转向现实主义,勾勒真实世界中多样生活的原貌,首先是正视儿童的审美能力以及他们对于现实生活中光明与黑暗两方面的接受能力的结果。

  无论是《你好马德里》中赌博、酒驾的父亲,还是《西班牙爸爸》里女主人公被亲生父母遗弃,荆歌从不避讳在作品中描写成年人疲惫甚至不堪的一面。在他看来,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世界是复杂的,除了热情美好,也有冷酷无情,“倒不是说要让世间所有的丑恶和人生所有的不那么光明的东西都向孩子守口如瓶,绝对不能让他们看到一点点,而是要有一定的节制,不能过于直接。”

  从成人作家转向儿童文学写作的黄蓓佳,也曾在采访中坦陈,她在写作中更加关照真实、现实以及人性深处的东西。《唱给妈妈的歌》展现了一个失足少年如何走上改过自新之路的,而《小院里有一株梧桐树》描写了一个罪犯的孩子怎样在老师、同伴等人的关怀下获得新生故事。在黄蓓佳看来,必须让孩子尽量在童年的时候,生活得快乐一点,生活得幸福一点,但是“如果光是这样的话,这样一种在温室当中,在天堂中长大的孩子,将来他一接触到现实的时候,他会很快梦想破碎,一下子接受不了这个现实,这种幻灭的感觉,我觉得对他们来说更加残忍。”黄蓓佳认为,“在孩子童年的时候,适当地把这个世界掀开一角,或者打开一扇窗户,让他们把自己的小脑袋能够伸出来,看一眼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这种现实主义的转向,另一方面也是对于儿童文学评价标准的变化:好的儿童文学,应该既适合孩子又适合大人阅读。

  在荆歌看来,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有时候可能貌似简单幼稚,其实内里的文学品质和生活质地是一点都不降格的,“它是多层面的,不同的人看到的东西可能不一样。孩子们看到的可能是它浅表的一层两层,表层下面还有更深刻更丰富的内容和内涵,可能就会被大人或者说更有人生阅历和文学阅读经验的读者看到。小读者慢慢变成了大读者,他长大以后再看小时候读过的书,就会有更多发现,会得到更多的阅读感悟和享受。”

  由于审美偏见,也曾有评论家认为“儿童文学创作不能入史”。评论家丁帆阅读完黄蓓佳的作品《太平洋,大西洋》之后,认为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的阅读群体是超越年龄与国别的,“《太平洋,大西洋》就是这样的好小说,当我们这些垂垂老者在即将走向人生终点时,我们能够在这部优秀的作品中看到我们童年的面影。”

  阅读环境的改善、市场需求的扩大以及作品评价标准的变化在让文学写作变得多元化的同时,也为儿童文学提供了发展的社会环境。陈文瑛坦言,文学写作和出版从一个角度来说也比以往容易了,因此市面上自然会出现一些质量不高、同质化的产品,但“从总体来讲,原创作品的写作水平是在不断提高的,因为阅读人群的要求在提高,但是要产出一定数量的儿童文学传世经典,还需要儿童文学从业者继续努力。”

  声音

  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评价标准

  儿童文学和所谓的纯文学,其核心都应该是文学,它不会也不应该是纯文学的低级版。我个人写作少儿小说,觉得跟之前的写作其实界线是模糊的,并没有说这样写与我以前的小说写作是完全两套不同的笔墨,本质上还是一样的,只是人物肯定是以少年儿童为主,故事以及趣味更适合小读者。但是其中文学的审美,对世界生活的认知和描摩,以及对作品深度和复杂性的追求,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荆歌

  

  儿童的思维相对于成人来说,具象大于抽象,需要通过代入书中的角色来直观地理解文字内容。儿童文学以儿童为第一视角,给儿童提供了可供代入的角色,帮助儿童理解这个世界,因此它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因此,在我个人看来,能够通过故事中的角色,引导儿童通过书中角色的眼光去审视、了解并思考,且以真、善、美为准则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谷清平

  

  近年来业内对儿童文学评判的标准在逐步提高,越来越向文学本身回归了。但是也要看到,业内评判和大众评判有不一致的地方,尤其是在网络阅读环境下,人们习惯于碎片化阅读和容易人云亦云,要做到客观评价一部作品,变得尤为困难。

  ——陈文瑛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