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素有崇文重教、书香传家的优良传统。每年7月举办的江苏书展,都是江苏乃至全国各地读书人共赴与好书相聚、与阅读相伴的文化盛会。迈入第十二个年头的江苏书展如“文化闹钟”,今年又定时发出了邀请——7月2日,第十二届江苏书展将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主展场和全省152个线下、2个线上分展场同时举办。
本届江苏书展是今年以来举办的第一个全国性书展,恰逢喜迎党的二十大、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贺信精神的重要时刻,江苏省委、省政府对办好江苏书展高度重视。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聂震宁高度评价第十二届江苏书展的如期举办,是“所有主办者、承办者、参展者齐心协力”的结果。
诚哉斯言!江苏书展走过的这12年,犹如走过的四季,既有春之灿烂,也有夏之热烈,既有秋之高远,也有冬之壮阔,推动全民阅读迈向深广。这12年,也是人们的阅读方式、消费模式发生巨大转变的12年。江苏坚持12年举办实体书展的动力何在?又探索出了哪些独有的办展模式?疫情防控新常态背景下,在全国率先推出的“云端”办展方式经过了三年的沉淀发酵,显现出哪些“破圈”效应?现代快报记者采访诸多出版人、作家、读者,听听他们的心声。
现代快报+记者 陈曦 张垚仟 姜斯佳/文
施向辉/摄
因书而聚拢的人气,提升了一座城的人文温度
每年苏州最热的一周,位于工业园区的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就成了全城焦点。一大早,展览中心各个入口就排起了队,参展观众们戴着遮阳帽,手拿小风扇,耐心等待入场。烈日炎炎挡不住火爆人气,只因为“买书,还是这里最有氛围”。
江苏书展的温度从何而来?
是人文传统。江苏文脉悠长,阅读传统久远。当代江苏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教育繁荣昌盛,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为江苏开展全民阅读提供了良好条件。多年来,全省相关部门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不懈,把江苏书展打造成为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开展的重要平台。2011年首届江苏书展在南京成功举办,2014年11月27日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明确江苏书展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江苏书展始终瞄准打造“全国一流、国际有影响的书展盛会”的目标,着力聚集书展人气,提升书展品位,引领阅读风尚,推动书展江苏建设。通过江苏书展持续不断的引领,江苏省成年居民综合阅读率从2013年的82.2%提高到2021年的90.23%。
是底气信心。江苏人民出版社的通俗政治理论读物、江苏少儿出版社的少儿读物、译林出版社的世界文学、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的原创文学、南京大学出版社的人文社科图书……12年来,苏版图书在全国影响不断扩大,出版大省地位愈加突出,在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中国好书”“世界最美的书”等重要评选中,年年均有骄人收获,仅2021年就有《向北方》《有生》《蹦极》《山川纪行》4部图书入选“中国好书”。江苏发行依托线下扎实的基础地位,形成了线上线下互动、线上服务迅速扩展的良好态势,全国许多出版社在江苏的发行量稳步增长。据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苏凤凰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国华介绍,江苏书展销售额呈逐年攀升态势。近几年面对疫情的影响,江苏书展顺势开辟江苏书展App、凤凰新华官网两个“线上展场”,推动书展增容破圈,在实体销售业绩不佳的情况下,书展销售额逆市上扬,去年达到9263万元,今年可望突破1亿元。
是亲民姿态。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参加过世界上几十个书展,除了法兰克福书展和伦敦书展这样以版权交易为主的“高冷书展”外,对于书展是否成功,他形成了自己的判断标准:一看民众的参与度,二看它跟日常生活的紧密程度。他参加过三次江苏书展,一次在徐州,两次在苏州,每一次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常有思维定式,书展必须繁华大都市才匹配,硬件和软件才跟得上。而江苏书展无论在哪举办,最不愁的就是人气。”在徐州云龙湖边举办的第五届书展令他惊艳,“临时搭建的分馆设计极有特色,湖光与山色并举,人文与自然相映,我在馆里穿梭,人潮汹涌,感觉半个徐州城的人都来了。”苏州人读书的品位与热情很高,“书展通常慢热,越往后人越多,尤其是后期淘书阶段,那才叫热闹。但是苏州,刚开馆就人流如织。”
徐则臣直言:“这些年一直倡导全民阅读,如何开展全民阅读?首先要让更多的人跟书面对面,来到书面前,把书拿到手里,阅读才可能有效地展开。书不是束之高阁的摆设,书展也不能仅做‘面子工程’的展览,在引导和宣传的同时,创造尽可能多的读者和书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当为第一要义。这种零距离正是我在江苏几次书展中的感受,也是我以为的江苏书展亲和、成功之处。”
书展是“大考”,是不可替代的人和人面对面交流
如果说,江苏书展给徐则臣这样的返乡游子留下的是惊鸿一瞥,那么每年如约而至的文化大家们,则和江苏书展缔结了不解的深厚情缘。
从前几届在玄武湖畔的南京到云龙湖畔的徐州,从瘦西湖畔的扬州,到近年一直在金鸡湖畔的苏州,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参加了每一届江苏书展。今年也不例外,她将携新作《中华匠心》再赴书展之约。
2010年,孙晓云的当代书论经典佳作《书法有法》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修订出版,第二年春即在首届江苏书展上进行了签名售书,当时读者排起长龙等候的场景,她还历历在目。虽然此后每年书展签售现场都会被围得水泄不通,常常一签数千册,四五个小时,直签到肩肌劳损,但孙晓云乐此不疲。“每年能够在江苏书展上看到这么多蜂拥而至的观众,其中还有一些固定的观众带着家人和朋友,成群结队地来,我每次都很感动。”
这几年,她每年都要在书展发布一本新作,从《四书》合辑到《历代家规家训选》,从《中国赋》到《运河颂》,希望以图书的形式推动全民阅读,让书法走入寻常百姓家。她将江苏书展形象地比作一次“大考”:“检验你出的书是不是受大家的欢迎。大家的欢迎程度和你在现场感受到的气氛,实际上也是在帮助自己不断修正自我、更正方向。我的心里总在不断地重复这样一句话,我一定要为这些读者而写。明年,我还要交出让他们满意的书,写出他们满意的字。所谓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是一句空话。光喊口号,没有作品,没有得到群众的检验是不行的,是说服不了自己的。”
江苏省作协副主席祁智同样见证了江苏书展的成长,每届都要参加多场活动,或担任书展重要会议、论坛主持人,或参加图书推介活动,或发布自己的新书。2017年起,现代快报在江苏书展开幕式后推出“祁智叔叔带你逛书展”全媒体报道,他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把展场上的重要出版单位、重要展区、重要图书、重要活动等串联起来讲解,通过网络直播,让展场内外的读者了解书展情况,观看人数2017年超过50万,2018年超过60万,2019年达到74万……关注、参加书展的人越来越多。
著名作家赵本夫说,与书店活动相比,江苏书展的规模更大,读者也更多,读者和作家面对面地交流,作家能够及时听到读者对于作品的反映和期待,这种形式非常好;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孙茜将书展视作学习借鉴同行经验的实战平台,“除了白天参展期间互相串会捧场外,还要见缝插针地约起来小聚。尤其是同类出版社,负责相关板块的同行,交流时特别有共鸣”;五年级小学生的妈妈杨琪每年都会带孩子来“追星”,因为每年书展都会来很多孩子们喜欢的儿童作家。“我有印象的,就参加过沈石溪、谷清平、王一梅、赵菱等作家的分享活动。书展让孩子与喜欢的作家面对面,给孩子提供了亲近文学、亲近大家的机会”……
一年一度的江苏书展如“文化闹钟”,定期向名家、大社、读者发出邀请,通过书展这一平台,做书人、写书人与万千读者相互联结,乃至形成了一种“江苏书展,不见不散”的默契。
事实上,江苏书展走过的十多年,也是阅读方式和消费模式发生巨大变化的十多年。“这几年关于书展要不要变的讨论一直有,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实体书店的变化这么大,书展怎么变?很多人买书不去实体书店了,为什么还要办一个书展?”在江苏省委宣传部印刷发行处处长曹阳看来,实体书展无可替代的功能性,是江苏坚持十二年办展的动力所在。“首先,主办方精选各类图书、提供导购服务,方便读者快速找到好书;其次,组织安排了系列阅读推广活动和行业交流活动,新朋老友在此面对面交流,展会现场更有温度、更有体验;再次,除了图书的展示展销外,还开设一些与书相关的专业展陈,让读者开启一次延伸阅读的旅程,可以增长相关专业知识,还能得到艺术熏陶和美的享受。线下书展的这些功能都是不可替代的。”
据孙茜观察,读者其实更希望能深度参与到书展这种不浮躁的文化场域里来,和作者、出版方一起交流读书心得,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精神养料。一个典型例子是,2020年江苏书展上,他们邀请了著名学者莫砺锋老师做专场分享,原定早上2小时的活动,因现场读者听得入神,随着莫老师在唐诗这座“宝山”里流连忘返,分享会整整顺延一小时,到中午12点多依然有排队等着莫老师签名的读者,莫老师本人也被读者的热情“暖”到,坚持到为最后一位读者签完字,答疑解惑。
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打造全民阅读江苏样本
2015年1月1日起,《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正式施行,全民阅读有了法律保障,从根本上解决了社会认同、部门责任和经费支持,保证全民阅读活动的持久开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第十届江苏书展推出全国首个移动书展,举行“我们云上见”全媒体直播,让无法到场的读者畅游“云端”;创新打造两个线上展场,让书展永不落幕……江苏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创新办展方式,全行业有目共睹。
在疫情不利因素影响之下,第十届江苏书展却有400多家出版发行单位参展,涵盖全国90%以上的出版社,展示推介精品出版物近20万种,组织各种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近1200场,“我们云上见”直播全网总访问量破亿,销售额达7833万元……一组组数据有力证明了江苏书展对行业、对读者的吸引力、感召力,江苏出版人凭借“阅读的力量”为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据了解,今年的江苏书展,在巨大压力之下,依然保持参展数量、活动场次相比往年不减少,以“不变”倡导全民阅读,坚守价值引领。
迄今成功举办十一届的江苏书展,亦已探索出了一些具有江苏特色的办展模式——
始终与时代主题同步。每届书展均在显著位置设主题阅读馆,重点展示展销优秀主题读物,举办主题阅读推广活动,广泛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第一届的“快乐阅读,幸福生活”,到第十届的“阅享小康·读书追梦”,再到今年的“阅读新时代,喜迎二十大”,每一届江苏书展均突出一个主题,以主题图书、主题活动弘扬主流价值,引领阅读新风尚。
始终致力于好书推介。“好书发布”是书展期间规定动作,省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本年度推荐的12本好书、上一年度的“苏版好书”都会向社会发布,前11届书展累计向公众推荐好书530本;设立“好书展柜”,集中呈现各类媒体“好书榜单”;经典诵读活动倡导全民阅读,传承书香文脉、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持续4年举办的全省中小学生诵读大赛吸引了3万余名中小学生参与比赛和近300万人网络投票。
注重名人名家导读荐读。翻开江苏书展的灿烂履历:王树增、梁衡、蒙曼、康震等先后做客“书香中国·全民阅读大讲堂”;苏童、叶兆言、马伯庸等现场推介新书;十一届书展共聘请34位名家担任“书香江苏形象大使”,朱永新、聂震宁、毕飞宇、徐则臣、葛亮、郦波等均位列其中。
注重为行业交流搭建平台。江苏书展通过举办长三角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全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研讨会、江苏青年出版编辑人才论坛、苏版图书“走出去”专题研讨会等高端论坛、专业研讨,邀请全国新闻出版行业精英会聚一堂,碰撞思想,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和书香社会建设建言献策。
总分展场联动,让书展获得倍乘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中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
总书记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江苏文脉悠长,在这片厚植文化与文明的沃土上,爱读书、善读书是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更好地服务人们多读书、读好书,补好精神之“钙”,是坚持举办江苏书展的初衷,也是办好江苏书展的根本动力。
今年的江苏书展恰逢喜迎党的二十大、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贺信精神的重要时刻。据了解,与往届相比,今年书展将从四个方面进一步强化:一是强化主题图书主题活动,营造喜迎党的二十大的浓厚文化氛围;二是强化“云办展”,以数字化赋能打造更加便捷读者参与的智慧书展;三是强化书香文化传播,以特色展览展示打造更加具有文化内涵的品质书展;四是强化惠民政策,促进出版物消费,带动出版发行业销售增长。
“江苏书展是今年以来第一个开办的全国性书展。究其实,还是因为国家新闻出版署指导有力,是江苏省尤其是江苏出版发行业足够努力,是江苏书展的所有主办者、承办者、参展者齐心协力。”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聂震宁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说。
多年来,聂震宁在全民阅读方面投入较多,而江苏书展又是一个紧扣全民阅读主题的全国性书展,故而一直比较关注江苏书展,他评价江苏书展是一个“充满书香的书展”。“也许有人会问,既然是书展,难道还有没书香或者书香不够充盈的书展吗?当然有。新世纪以来,我们见到过若干出版发行企业热衷于展示形象规模的书展,见到过出版发行企业供需双方忙于交易的书展,见到过出版企业忙于打新品造新闻的书展,进入新时代以来,全民阅读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出版发行业的许多书展越来越重视服务于全民阅读,而江苏书展在这当中表现相当突出,这是有目共睹的。”
近几年参加江苏书展,让他感触至深的是各个分展场的浓厚氛围。“每到一处分展场,都能让我感到这是一个隆重、热烈而且内容充实的书展,都是分展场举办地全民阅读的节日。我在每一个分展场都要跟数百位读者交流阅读心得,读者来自四面八方,读者构成有老有少,令我感到振奋的是,读者中有相当多的基层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里提出了三个希望,第一个就是‘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特别突出了广大党员、干部在全民阅读中带头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江苏书展遍及全省的分展场,使得全民阅读在基层得到更为广泛、深入的开展,使得全省各地许多无法前往主展场的读者,特别是不便离开工作岗位的基层干部也能得到参加书展的机会。像江苏书展这样,总、分展场一起上,遍及全省办书展,让书展获得倍乘效应,从而使得一个出版发行业的书展放大成为全省的全民阅读活动,真应该给予点赞!”
据记者了解,为了让书展惠及江苏更多居民,今年书展首次拓展镇、村两级分展场,连云港市将30家小镇书房和11家五星级农家书展纳入分展场,集中开展“喜迎二十大 书香润港城”农家书屋主题阅读示范活动和图书展销活动。宜兴市组织优秀阅读推广人用好全市27个共享阅读空间,开展“你点单 我来读”领读活动,为市民带来全新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