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大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2年6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一年一盛夏,老中医喊话年轻人:
久坐气血不通
冬病夏治正当时
  江苏省中医院“冬病夏治调理季”启动 通讯员供图
  药物和穴位敷贴

  过了夏至,一年中天气最热的三伏天就快来了。此时养生,冬病夏治深受市民们欢迎,近日,江苏省中医院启动“冬病夏治调理季”,这也是一年一次改变虚寒体质的最佳时机。

  

  通讯员 冯瑶 现代快报+记者 安莹

  想调理?先看看你是何种体质

  江苏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中医师孙子凯分析,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体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此时运用中医的治疗手段进行施治调摄,顺应自然,顺时而养,寻求阴阳平衡,以达到扶正固本、预防保健、治未病的目的。

  中医主张“以通为用,以通为补”,疏通六腑,畅达气机,升清降浊。所以一年四季中,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阳虚质、阴虚质等最适合在夏季运用中药进行调理。

  1.气虚质:此类人四肢倦怠、肌肉松软、不喜运动。气虚者应以补益脾肺为主,更要慎避风邪。可进行中药调理如山药、龙眼肉、莲子等。

  2.湿热质:此类人肤色多偏黄,有“浊”而不清爽之感。调养应以健脾去湿、疏肝利胆为主。

  3.痰湿质:此类人多腰腹部肥满,肢体沉重倦怠调养应以疏肝理气为主。

  4.阳虚质:此类人怕冷,肢体不温,经常感到背部和膝关节以下寒冷。阳虚质的人应以温补脾肾、运动健身为主。

  5.阴虚质:多为瘦小或瘦长体形的人,此类人怕热、手足心热、皮肤偏干或偏油。养生原则是养阴降火、镇静安神,以饮食调理、心神调养为主。

  “冬病夏治”并不仅仅是“三伏贴”

  近年来,一到夏天,“三伏贴”似乎成了养生新国潮,不少年轻人将“冬病夏治”等同于“三伏贴”。对此江苏省中医院门诊部主任、主任医师吕东岭介绍,冬病夏治绝不只有这一招,冬病夏治常采用药物和穴位敷贴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它适用于阳气不足、肺气虚弱及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的疾病。比如阳虚体质的患者,这个季节养生可能是最好的一个季节。冬天特别怕冷,不敢吃冷的东西,冬天的时候晚上睡觉手脚都冰凉的,这种情况的人特别适合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通过中药外治调养,针推按摩、中药内服、中药膏方、饮食药膳等扶助正气,增强抵抗力,到了冬天就可以少发病或基本不发。 

  另外,食疗也是冬病夏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成功因素。在冬病夏治期间,要少吃生冷食物,如瓜果、冷饮等。对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可以多吃润肺健脾的食物,如银耳、百合、山药。补肾食品如黑木耳,拌凉菜吃不但能清暑也是补肾的不错食品。

  夏季是护“心”好时节

  江苏省心血管内科主任中医师刘健分析,夏季是对应养护人体“心”的好时节,养心不仅限于衣食住行,更重要的是需要利用天地自然的力量来调补生生之气,长养心气。“暑易伤心”,高温天气易使人“心躁”。因此,应戒怒戒躁,保持神清气和、心情舒畅,通泄自如,以免伤心、伤身、伤神。晚睡早起,不要对天气炎热感到厌倦,要使情绪平和不燥,才能使气色焕发光彩,使体内的阳气自然得到宣散。

  此外,夏季日照增加,白天长夜间短,晚间睡眠往往不足,人体经过一个上午的工作或劳动,体力和精力消耗较大。此时午睡对保障身体健康、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午睡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时间过长会让人感觉没有精神。午休时不要贪凉,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着凉受风,发生疾病。

  久坐气血不通,冬病夏治正当时

  对于年轻人,三伏季到底如何过?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孙建华给出建议,很多年轻人现在坐办公室坐得多,锻炼的时间比较少,从中医来说,气血的运行不是很通畅,表现为慢性的腰背痛、睡眠不好,这类人采用穴位贴服效果也是不错的。

  近年来,各大电商平台上,居家艾灸仪、按摩经络笔等销售火热,成为养生新方式,那么这些是否也适合“冬病夏治”呢?孙建华表示,要明确每种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在家艾灸的时候要找准位置。比如艾灸就要明确经络和穴位的位置。另外,艾灸还需要注意不要烫伤,夏季一旦烫伤容易皮肤感染。中低频理疗仪掌握得当的话,对一些穴位也是有效的。但是建议第一次还是在医生指导下明确经络、穴位的位置再使用。

  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主任中医师郑凯也提醒,夏季宜清淡素食,稍多食苦味、酸味食物,适量进食温热饮食,勿令太饱。郑凯建议,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达到强心的作用,少吃动物内脏,肥肉和过咸食物等。夏季出汗较多,需适当补充盐分,建议多吃冬瓜、西瓜、绿豆、莲藕、醋等。此外,夏季活动强度以不感到疲惫为宜,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以减少心脏负荷,防止心肌缺血发作,故应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慢节奏的有氧运动。

  下列疾病适合冬病夏治穴位贴敷

  1.呼吸道疾病:支气管炎、哮喘、阻塞性肺气肿、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咽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遇冷或冬天容易发作。

  2.胃肠道疾病: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等脾胃虚寒的人。

  3.风湿、骨伤类疾病: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疼痛、四肢麻木、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周炎、面瘫、腰肌劳损、骨性关节炎、脊柱退行性病变等表现阳虚寒甚者。

  4.亚健康:反复过敏如过敏性鼻炎,冬天怕冷、素体阳虚、喜暖怕凉、冬天四肢怕冷的人群;夜尿频多,秋冬发作或秋冬加重的皮肤病,如冻疮、寒冷性多形红斑、慢性荨麻疹,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等。

  5.小儿体虚:经常感冒咳嗽、小儿哮喘、慢性腹泻、消化不良(疳积)、遗尿、慢性泄泻等。

  专家表示,冬病夏治疗效虽好,但也有适用人群,专家表示6个月以下的婴儿、孕妇和阴虚阳亢体质者都要慎用。痔疮、湿疹类热性病如果“夏治”,用温性药敷贴,还可能加重病情。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