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中国大运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2年6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诗魔”白居易 运河漂流记
  白居易宅院出土文物

  

  近日,《中兹神州——绚烂的唐代洛阳城》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展。白居易作为展览的其中一条主线,展出了“白居易造”石经幢、白居易宅院出土的相关文物。

  《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琵琶行》《长恨歌》赫赫有名……世人都知白居易是“诗魔”。殊不知,他其实是运河上的“漂流者”。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学锋说:“东南运河作为唐代的交通主干道,就白居易的大半生而言,他是运河交通的得益者。他在东南运河上颠沛流离了大半生。”

  

  现代快报+记者 胡玉梅 文/摄 部分图片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提供

  “漂”到苏州,不敢拜见韦应物

  公元772年,白居易出生在河南新郑。

  白居易的一生和江南有缘,自小就“漂”在运河上。 南京博物院艺研所、“中兹神州”策展团队成员高波介绍说,白居易的家人多在南方为官。公元783年,白居易举家迁往父亲白季庚任职的徐州。白季庚时任徐州别驾,他决定把家安置在当时河南道徐州所辖的符离县埇桥。埇桥,也就是现在安徽省宿州市市区,当年是汴河漕路上的重要节点,也是唐朝确保东南漕运安全畅通的重要军事防守点。

  移居埇桥不久,由于形势再次恶化,白居易与部分家人沿运河东下,往江南各地投靠亲故。其间去过天下名郡苏州、杭州。当时的苏州刺史是韦应物,杭州刺史是房孺复,著名文人顾况也在故里苏州。只有十四五岁的白居易不敢去拜见韦应物。在《吴郡诗石记》中,他写道:“贞元初,韦应物为苏州牧,房孺复为杭州牧,皆豪人也。韦嗜诗,房嗜酒,每与宾友一醉一咏,其风流雅韵,多播于吴中。或目韦、房为诗酒仙。时予始年十四五,旅二郡,以幼贱不得与游宴,尤觉其才调高而郡守尊……”

  公元788年,父亲白季庚在徐州任满,改任衢州别驾,白居易的生活就更是以江南为主了。公元800年,在宣州刺史崔衍的推荐下,白居易以宣州籍士子资格终于在长安进士及第。这时,距离他离开北方已经过去了近20年。“白居易从幼年到成年几乎都围绕着运河东南沿岸的大小城市度过。”高波说。

  勤政爱民,塑造江南“双子星”

  公元803年春天,31岁的白居易参加书判拔萃科的考试,登第,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从此踏上了官宦之途。校书郎、盩厔(zhōu zhì)县尉、翰林学士、左拾遗……白居易深感为官之不易,“一落风尘下,方知为吏难”。

  对于苏州、杭州,白居易一直有“第二故乡”情结。他曾先后在杭州和苏州任刺史。公元822年,50岁的白居易外放杭州刺史,两年期满回洛阳任太子左庶子;公元825年,53岁的他复出为苏州刺史,一年后回到洛阳,再没有回过江南。

  在杭州任职期间,白居易对西湖做了实实在在的改造工作——为西湖修了长堤。这里的长堤,并不是今天的白堤,而是横亘于西湖东岸的一条长堤。这条长堤的修建,相当于是给自然湖泊西湖建造了一条堤坝,将西湖从一个自然湖变成了水库。

  在苏州任刺史期间,他访问民间疾苦,发现阊门城外陆路不畅、水路不通、河堤坍塌、河道淤塞、旱涝并仍,决定在虎丘山环山开河筑路,并着手开凿一条山塘河,使阊门与运河相接。它东起阊门渡僧桥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桥,长约3600米,故俗称“七里山塘到虎丘”。

  白居易把苏州、杭州塑造成了江南的“双子星”。

  在《忆江南》中,他写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他在《苏州刺史谢上表》说:“当今国用多出江南,江南诸州,苏最为大,兵数不少,税额至多。”

  白居易常将苏杭并称,自称“苏杭两州主”。他对苏、杭二州是念念不忘,曾在诗中写道:“江南名郡数苏杭,写在殷家三十章。君是旅人犹苦忆,我为刺史更难忘。境牵吟咏真诗国,兴入笙歌好醉乡。为念旧游终一去,扁舟直拟到沧浪。”

  晚年生活,江南好物陪伴

  公元829年,57岁的白居易开始了他长达18年的老年生活。

  “地方十七亩,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岛树桥道间之。”白居易在洛阳郭城东南部的履道坊,建造了自己的宅院。

  宅院里中,除了有住宅、水池、粮仓、书库、酒作坊等各种设施外,还有:天竺石、华亭鹤、太湖石、白莲、折腰菱、青板舫。青笋状的天竺石和两只华亭鹤,是他任杭州刺史罢任时携回。而太湖石、青板舫及紫菱、白莲,是其苏州刺史罢任时携回。

  白居易的晚年生活,如在江南一般充满诗意。每当“池风春,池月秋,水香莲开之旦,露清鹤唳之夕”,他都会在青板舫浮于紫菱白莲之间,玩石、喂鹤、饮酒、品茶、垂钓、吟咏……诸事皆宜。宛如生活在杭州的西子湖畔、苏州的红栏绿浪之间。

  张学锋说,白居易的江南趣味是自觉的,他也为此得意。他晚年遇见落第的苏州程秀才,觉得格外亲切,像遇见了故乡人一样,盛邀至履道坊宅院中,做了苏州风味的菜饭招待。席间,白居易应该是再三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在江南各地的颠沛流离,回忆了初老之年在苏、杭二州刺史任上的种种感悟。

  《池上小宴问程秀才》

  洛下林园好自知,江南境物暗相随。

  净淘红粒窨香饭,薄切紫鳞烹水葵。

  雨滴篷声青雀舫,浪摇花影白莲池。

  停杯一问苏州客,何似吴松江上时。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