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江苏文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2年6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南京姑娘的梦华录
做生意、搞事业,顺带收获甜甜的爱情
  《喻世明言》
  收录于
  《江苏文库·精华编》中
  《清明上河图》中的茶肆
  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图》中的香铺

  

  

  

  

  朱弦断,搞事业。闻君有两意,专心搞事业。从此萧郎是路人,不如专心搞事业。

  最近的热播剧《梦华录》中,女主人公赵盼儿是个茶艺了得的茶馆老板,一千多年前就把“咖啡拉花”玩得明明白白,茶百戏(见下图)、点茶、煎茶样样精通。后来,“京漂”女主在遭遇爱人背叛后,没有自怨自艾,而是携手小姐妹一起专心搞事业,最终创办了汴京最大的酒楼。

  这部剧的原著可不是什么网络爽文,而是关汉卿创作的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其实,在古书、古画、古诗中,也“记录”下许多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女商人,她们专心搞事业的样子又美又飒!

  穿上男装去经商,顺带还收获了甜甜的爱情,《江苏文库·精华编》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位南京姑娘,她的气魄和能力,一点儿也不输《梦华录》中的赵盼儿。

  

  现代快报+记者 张然

  部分图片来自《梦华录》剧照

  南京姑娘扮男装搞事业

  这位姑娘生活在明弘治年间的南京应天府上元县,她的父亲黄公以贩线香为业,顺便也卖点杂货,常常在江北一带行走。

  黄公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黄道聪,早早地嫁了人,小女儿叫黄善聪。12岁那年,善聪的母亲病逝,黄公怕善聪一个人在家孤苦无依,但如果寄养在姐夫家,也不是个道理。思前想后,黄公决定让小女儿女扮男装,跟着自己一起出去做生意。“可江北的老主顾都知道我没有儿子,如果被他们盘问,露出破绽,岂不是个笑话?我不如说她是我的外甥,跟我出来学做生意的,这样就没人怀疑了。”

  于是,黄善聪穿上道袍,头上裹起包巾,化名张胜,跟随父亲出发了。由于她为人老实,父亲的老主顾都很喜欢她。

  不幸的是,不到两年,父亲便病故在庐州。无依无靠的黄善聪看隔壁客房的小伙李英也是贩香的,还同是应天府人,便对他说,自己现在无依无靠,“如果你不嫌弃,愿结为异姓兄弟,合伙做生意,彼此也有个依靠。”

  比黄善聪大四岁的李英欣然应允。于是两人分工,李英负责往南京贩货,黄善聪则住在庐州发货讨账。这样不用来回奔波,非常方便。

  两人彼此信任,互相托付了货本与货物。两边的买卖,一毫一厘的坏账都没有。可见,黄善聪也是能独当一面的。

  偶尔,李英也会到庐州来,与黄善聪同吃同住,渐渐发现了一些蹊跷。比如,黄善聪总是和衣而睡,耳朵上还有环眼,但她跟李英说,自己自幼有寒疾,所以如此睡惯了,爹娘给自己算命,说命中带煞,唯有穿破两耳才能破解。

  不知不觉七年过去了,这些年苦心经营,让黄善聪渐渐有了一些积蓄,于是想把父亲的灵柩带回家安葬。李英放心不下,非要陪同“义弟”一同回南京。他们在朝阳门找了一间旧房子安放灵柩,准备择吉日下葬。

  进城后,两人便各回各家。在秦淮河畔清溪桥下,黄善聪敲响了姐夫家的门。姐姐看着眼前的陌生“男子”,骂将起来。黄善聪和姐姐细数童年往事,姐姐听罢感慨万千,放声大哭。善聪解释起自己女扮男装的缘由,还将这几年和李英一同做生意的事情和盘托出。

  后来李英前来探访善聪,得知善聪竟是个女子,想到数年间与她同行同卧,便想与她结为夫妻。没想到善聪却拒绝了:“今天如果我答应嫁你,那我这七年的清白真的都说不清了,岂不惹人嘲笑?”

  渐渐地,这桩奇事一传十、十传百,守备太监李公有心想成全李英,便找来媒人,吩咐道:“听说黄家女儿贞洁可敬,我有个侄儿,希望你去说合说合。”

  那时守备太监正有权势,谁敢不依?等交拜之后,夫妻见面,相视而笑,原来李公的“侄儿”就是李英。

  两人非常恩爱,他们的故事被编成唱本《贩香记》,还被冯梦龙写进《喻世明言》,被收录在《江苏文库·精华编》里。

  她卖的是鱼羹,更是乡愁

  在《江苏文库·精华编》的《喻世明言》中,还写了一位商界传奇女性——宋五嫂。

  北宋时,宋五嫂本在汴京卖鱼羹为生,她做的鱼羹异常鲜美,是京城里最有名的。后来,汴京陷落,宋五嫂逃难到临安,在钱塘门外重操旧业。但南方人对吃鱼羹不太习惯,所以宋五嫂的生意冷冷清清,日子过得艰难。

  从汴京南下偏安一隅后,做起了太上皇的宋高宗时常乘龙舟到西湖游玩,湖上做买卖的也没有被禁止。很多老百姓都想着趁圣驾出游,多做几笔生意,湖上光卖酒的就有一百多家。

  这一天,太上皇又来游湖,宋五嫂也想趁机兜些生意,便也乘小船在湖中随龙舟而去。

  龙舟停在苏堤下,太上皇忽然听到有汴京口音的叫卖声,倍感亲切,于是把宋五嫂召来,发现是一位年迈的婆婆。有老太监认出她就是汴京樊楼的宋五嫂,以做鱼羹闻名。太上皇想起了汴京旧事,忽而伤感起来,命宋五嫂做一碗鱼羹,聊慰相思。

  品一碗鲜美的宋嫂鱼羹,汴京城头的烟火、大小街巷、汴河两岸飘忽的酒幌和如潮人流,在宋高宗眼前闪现铺排。南渡的无限感怀,尽在这一碗饱含乡愁的鱼羹里,于是他赏赐宋五嫂一大笔钱。

  一时之间,这件事传遍了临安府,宋五嫂的鱼羹店一改过去的清淡局面,天天客满,生意兴隆。

  无论是王孙公子,还是富家巨室,都争着抢着来买鱼羹。有人写诗道:

  一碗鱼羹值几钱,旧京遗制动天颜。

  时人倍价来争市,半买君恩半买鲜。

  可见,有太上皇加持后,宋五嫂的店不仅成了网红店、排队王,鱼羹的价格也翻了好几倍,宋五嫂也成为临安巨富。

  她们是营销鬼才

  宋五嫂这种商海幸运儿毕竟是要靠运气的,得到太上皇的“天使轮”投资,想不火都难。但更多时候,想要招牌响,还得靠自己打广告。

  当年,苏轼曾有一位邻居,是制卖馓子的老妇人。这位老妇人就很有生意头脑,早早地明白了广告的重要性,多次请求苏轼为她做首诗。

  “吃货”苏轼哪里抵挡得了美食的诱惑,于是为她写下《戏咏馓子赠邻妪》:

  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苏轼不惜以溢美之词盛赞了馓子的精细做工和诱人色泽。这首诗一经传播,老妪的馓子大受欢迎,招来了众多食客。

  还有一位营销鬼才也是女性,人称临安王妈妈。她开了一间茶肆,奇就奇在这店名,叫作“一窟鬼茶坊”。 在宋代,“西山一窟鬼”可是一个大IP,这个故事不仅在民间流传甚广,还是说书人百说不厌的话题。取这个店名,既神秘又有特点,轻轻松松蹭了一把流量,成为士大夫聚会喜欢去的地方之一。

  在《梦粱录》中,也记载着一位开茶肆的精明老妪。她的店在临安五间楼前大街。她点茶的时候,常常头上戴着三朵花,把茶盏敲得叮咚作响,错落有致,竟成为街头一景,引人驻足观看。有了人气,生意自然不会差。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