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中国大运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2年6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数百年窑火不熄
苏州发现明代金砖古窑
  金砖上的铭文
  两块金砖(左)与普通砖对比
  普通窑炉结构
  陆慕窑炉
  考古发掘现场
  航拍陆慕老街窑址群二区
  扫码关注
  中国大运河
  微信公众号

  细料方砖,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之作金石之声,称“金砖”。

  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十三陵中定陵的地面,都是金砖铺墁。这些金砖都是顺着大运河,从苏州“漂”到紫禁城的。

  金砖烧制有什么讲究?古窑长什么样?经过两年的考古发掘,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在相城高新区(元和街道)元和塘两侧陆慕老街商住项目地块,发现了一处明代金砖窑址群。目前已揭露的窑址群共涵盖遗迹48处,包括12座砖窑遗址。让专家们倍感惊喜的是,这个窑址群内藏着江南独有的金砖古窑“陆慕窑炉”。这不仅有助于还原600多年来金砖的烧造技艺,也印证了“北京故宫金砖陆慕烧”的说法。

  

  现代快报+记者

  张文颖 胡玉梅 储希豪

  图片由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提供

  呈Ω形,是一般古窑的两倍大

  明朝王鏊《姑苏志》中写道:窑砖出齐门外六里陆墓镇,坚细异他处。工部兴作,多于此烧造。

  史料记载的陆墓镇于1993年改称陆慕,2002年撤销并入元和镇,今为元和街道。

  烧造金砖的古窑长什么样?2020年,为配合相城高新区(元和街道)元和塘两侧陆慕老街商住项目地块的建设,苏州市考古研究所联合南京大学组织考古勘探队伍,对这里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勘探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勘探过程中,推断地块下方极有可能埋藏着丰富的文物。

  2021年开始,考古发掘工作陆续开展,并且有持续的收获。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在这里发掘出了一处金砖窑址群。

  “我们把窑址群划分为4个区域。2021年,总发掘面积达1618平方米。”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领队刘芳芳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到目前为止,一共发现遗迹48处,包括窑址、灰坑、墙址、沉淀池、井、路、沟,以及明清金砖……其中,埋藏最丰富的是二区,这里的遗迹保存最为完好,窑址数量最多。

  也就在二区,刘芳芳找到了传说中烧造金砖的古窑址。它呈Ω造型,直径达5米多,和宜兴、南京发现的明代古窑造型都不太一样。“一般的砖窑都是呈馒头形,所以也叫馒头窑。而这座古窑,是一般古窑的两倍大,形状也不一样。因为是在陆慕老街发现的,我把它取名为‘陆慕窑炉’。”刘芳芳说。

  中心窑床和窑膛内壁之间,有6个架空结构

  “陆慕窑炉”的发现,吸引了考古界的专家们,也吸引了苏州金砖制作技艺的传承人金梅泉。

  让大家感到疑惑的是,这个大型古窑的中心窑床和窑膛内壁之间,整齐地环绕着6个架空结构。它们有什么作用?有人认为是烟道。不过,这种推测被刘芳芳否定了。她解释:“一般来说,古代的砖窑大多只有两到三个烟道;如果多达6个,那么,窑内很难保持高温,无法烧制金砖。”

  那么,这6个架空结构是干什么用的?刘芳芳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结构,是古代窑匠们匠心的体现。她说:“以前考古发现的窑床有冷底窑和热底窑之分。‘陆慕窑炉’也许是冷底窑与热底窑的某种完美结合。靠窑壁的一圈为热底窑床,它的架空结构有利于热流循环,靠窑膛口的冷底窑床有规律地码放着小砖,通常中心部位的窑温要高于外围——这种特殊的结构可以使窑温整体均匀,使整窑颗粒细腻、质地密实的金砖受热一致。”

  《陆慕镇志》等文献记载,金砖的烧造需要历时5个多月、经过29道工序。其中,装窑这道工序就相当复杂:一块金砖重200斤左右,需两个人搬一块才行,装一窑需要3天。装窑时,每层砖块都需要按照专门的方法叠在窑中央,摆放时砖与砖间隙要整齐、有序,以利于风道、火道的通畅,不留死角……

  刘芳芳说,“陆慕窑炉”独具江南特色。它也是这次考古发掘中被发现的窑体体积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结构最为复杂的砖窑窑址。多种迹象表明,它完全适宜烧制金砖。

  金砖可追溯,有“质量监督体系”

  今年初,南京城墙博物馆对外开放,刻有“刘德华”字样的铭文城砖,成为观众争睹的“网红”。

  刘芳芳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和明城砖一样,金砖上也有铭文。每块合格的金砖上都有相对应的铭文,内容包括金砖制作的年月、尺寸,以及负责人……从铭文中,可以释读出当时金砖的烧造采用了严格的责任制,烧造工程负责人、窑匠等人的名字都必须刻在砖上,以便有据可查。

  “金砖太名贵了,所以,每一块合格的金砖都必须可追溯,有一套严格的‘质量监督体系’,这是秦‘物勒工名,以考其诚’生产责任制度的延续。”刘芳芳说,在古窑址群,他们发现了明清时期的金砖。有的金砖上,刻有嘉靖、雍正、同治、光绪等年号,这也说明“陆慕窑炉”所在窑址群沿用了几百年。

  “陆慕窑炉”就在元和塘边上,烧好的金砖,质量过关的就沿着元和塘转入运河,漂去了紫禁城。“破损的边角料才会留下,当时的人用碎片来修窑、补路。”刘芳芳介绍。

  就算是“残件”,金砖的质量也不是普通砖能与之相较的。把它的碎砖和普通方砖放在一起,明显能看出普通砖颜色发红,内部还夹杂着小石子和小空隙等。而金砖内部色泽均匀,呈现出一种水泥般的青灰色,没有一点杂质,也几乎看不到气孔。即使从没接触过窑烧工艺,你也能一眼辨认出哪块更贵重。

  由于金砖太名贵,“陆慕窑炉”在平常除了烧制金砖,还要烧制老百姓使用的砖和瓦。“当京城来单子的时候,这些砖窑就会‘民窑官用’,为皇家烧制金砖。”

  元和塘御窑文化遗址将整体保护

  除了古窑,考古专家们还找到了金砖烧制的配套设施,如:沉淀池、晾坯区、人行道……都被相应揭示。

  刘芳芳说,窑区有非常明确的历史承继关系,历史发展脉络非常清楚,保存得非常完好,窑场规模很大,分布在元和塘两侧,等级也比较高。“相较于文献研究、小体积的文物研究,遗址研究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空间要素。”刘芳芳说,古窑址群的发现,对于金砖技艺的研究和还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下一阶段,刘芳芳及其团队将进一步摸清二区的文物埋藏,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多学科合作及实验室考古,希望利用技术手段复原砖窑的原貌。刘芳芳说,现在的金砖烧制技艺大多是从清代传下来的。明代的匠人怎么做金砖?文献记载寥寥,实物更是少之又少。随着“陆慕窑炉”出土,600年前的金砖技艺也将得以还原。

  在元和塘古窑遗址不远处,有陆慕古镇,还有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刘芳芳透露,目前相关部门已经规划元和塘御窑文化遗址的整体保护。将来,观众也可以去打卡“陆慕窑炉”遗址。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