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2年5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两人两马江边“露营”20多天
这个小马场路在何方?
  王奥奇照料小花
  两个人住的帐篷
  王奥奇他们饲养的“大壮”
  扫码看视频

  5月23日,接近正午时,太阳热辣辣的,现代快报记者在南京桥北滨江生态公园内找到了一个特殊的“马场”。几天前,这个马场上了新闻,因为三匹马凌晨在滨江生态公园内闲逛,市民报警说有马匹丢了。而实际上,这几匹马属于一家跑马场,它们和主人平时就栖身在江边的荒滩草地。这几年疫情反复,这家小型跑马场生意大受影响,他们只好从室内游乐场内搬到了江边的生态公园暂住。汛期快要到了,江边也不再适合放马,但是他们还没有找到栖身之地。

  

  现代快报+记者 孙玉春 文/摄

  江边有个跑马场

  还有两个露营的看马人

  太阳很强,在桥北滨江生态公园的一处树林里,有一个帐篷,旁边拉着一张吊床,吊床上坐着一个穿黑T恤的小伙子。

  在树林边上有一片场地,场地边还有一顶帐篷。旁边摆放着笤帚、撮箕等。一抬头,就能看到南京长江大桥,桥上车水马龙。身边是滔滔的江水,汽笛声不绝于耳。

  但是,这不是今年最火最潮的野营。

  王奥奇和伙伴小魏已经驻扎在这里20多天了,和他们作伴的是两匹马,年龄四五岁,高大一点的是公马“大壮”,矮小点的是母马“小花”。他们曾经驻扎在桥北弘阳广场的游乐场里,那时有稳定的客源和收入。

  去年,受疫情影响,游乐场被要求关闭了近一个月。今年3月,疫情又来,闭园期间,游乐场调整了经营项目,跑马场地改成了停车场。其实,即便没有调整规划,王奥奇和伙伴们也要离开,因为撑不下去了。马养在集装箱马厩里,只能喂饲料,一个月一匹马光饲料就要花费三千元。于是他们带着两匹马来到了桥北滨江生态公园,暂时栖身。幕天席地,人和马就这样驻扎在了这里。

  其实,从记者联系到实地采访的这短短几天,情况又发生了变化:三匹马变成了两匹,另外一匹马“小黄”已经被出售了。原来三个人的小团队,其中一个成员也暂时出去找工作了。

  因为这是个野马场,两人两马来说,空间足够了。缩减人和马的数量,求生也许更容易些。

  在这里能做什么呢?原来,每天傍晚会有不少市民到江边散步,而这处靠在一个小型江湾边的空地正好做一个简单的马场,有喜欢骑马的,包括大人和孩子,就可以骑上马顺着场地的不规则圆形路“走”一圈,价格是30元。马儿由小魏或者小王牵着,跑不起来,安全第一。

  当初没想到这么难

  在江边只能挣点生活费

  记者赶到的时候,小魏正好回弘阳旭日上城的租住房里洗漱了。2021年初,他们三人一起来到弘阳广场经营跑马场,当时意气风发,合租了一个小的三居室,月租金是2700元。

  马儿到了江边的露天营地,人也必须跟着来。因为马儿是他们的宝贝,必须24小时有人看管。所以,江边就有了两顶不挪窝的帐篷。到了江边,有荒草和芦苇滩,这就是马的食料,基本不用再喂其他饲料,光这个,就能省下一大笔钱。放马去吃草一般是在夜里,马儿自行吃草,之后回来。但是主人们夜里需要起来看一看,还要及时打扫马粪。

  “我们到滨江生态公园这里来,管理方没有别的要求,就是要及时打扫清理垃圾。”王奥奇说,至于房子,因为租期还没到,所以两人有时候轮流回去一下,洗洗澡、充充电。他告诉记者,小魏去了大半天还没回来,可能是躺在床上就睡着了。“夜里确实都挺累的。”

  王奥奇说,去年一年,他们不亏不赚,除了不多的基本工资外,三人没有赚到钱。但是上半年和下半年,生意差别也明显。到了今年,依然不挣钱。没办法,这才撤了场,又忍痛卖了一匹马。“舍不得卖啊,马跟人处久了是有感情的。”而且一匹马当初买时要一万六七,转手只有一万五左右。

  王奥奇说,在做跑马场之前,他是做儿童游乐场的。他出生于1995年,来自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他们当地有不少人都做少儿娱乐设施运营,亲戚朋友之间,都会互相传帮带,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少武陟人做这个行当。而转行跑马,搞了一年多,遇到了他这些年来面临的最大困难。

  目前,他们一个月仍然需要两万元左右的开支。而靠在这个江边的马场做附近市民的生意,是挣不到这么多的。中午时分,看着长江大桥巍峨的身影,看着眼前晒得白花花的马场,王奥奇叹息一声:“天也开始热了,大白天没有人肯出来。出来了,也不肯骑马。”

  不想回老家

  想继续在南京快乐跑马

  王奥奇挺喜欢马。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们留下的“大壮”和“小花”都很老实,性格温顺。他让记者可以放心地抚摸它们。

  跑马场提供给市民骑的马,都经过了训练和驯化,所以基本上都不会有伤人的举动。在养马方面,小魏比王奥奇更有经验,因为他以前专门学过养马。一般每隔三天,小魏就会带马儿们到江边,给它们全身涮洗一遍。这个时间点一般选择在中午,这样马匹不太容易受凉。

  其实马匹能够用来经营的时间只有七八年。王奥奇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目前大壮和小花是四五岁,正处于年轻力壮的阶段,马儿一般比较“耐磨”,很少生病。但再过三四年,马儿就算高龄了,便不适合用来经营了。

  王奥奇有很长时间没有回老家了。他告诉记者,一年里他一般只能回家两三趟,看看父母老婆和孩子,孩子已经五岁多了。出来六七年了,由于一直在经营儿童游乐场这一块,春节时他从来没有回去过。春节,是他们这些人注定漂泊在外的日子。

  为了寻找合适的场地,他们也做了很多努力。据了解,他们几乎将江宁跑遍了,大厂周围的农庄、生态园也都去看过,希望能找到一个可以正式驻扎的地方,但目前还没有什么进展。

  经营跑马场需要一定的人流量,符合条件的比较难找,此外,还得有合适的场地。而有些太大的生态园区,有自己完整的规划,骑马类项目也不是刚需。所以,至今他们还没有找到一个真正的落脚点。

  天气逐渐热了,这个小野马场位于江堤外侧,“马上要进入汛期了,这边都会被江水淹没的,马场也就不存在了。”王奥奇眉头紧锁,他说,希望能够得到外界的帮助,让他们和大壮、小花能够在南京继续生存下去,否则就只能卖掉马匹,回老家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