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生活无锡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2年5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牛!在黄豆大小脑干上进行“微雕”
挑战“生命的禁区”,无锡这个医生为患者拆除了脑部“炸弹”
  王清医生看望患者 医院供图

  “我可算活过来了,谢谢王清医生,谢谢无锡二院!”近日,在无锡市二院神经外科病房,一名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第一句话便是向医护人员表示感激。得益于神经外科精湛的神经内镜技术,患者被王清及其团队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

  

  朱鲸润

  患者肿瘤位置位于脑干

  今年清明节,用患者李女士的话说就是:“一只脚踏进了鬼门关。”当天,38岁的她旧病复发,再次被送进了医院抢救。李女士的病发作于一年前,当时她因颈部疼痛、肢体麻木及手脚乏力在当地医院就诊,检查提示有延髓血管网状细胞瘤伴出血。当时医生告诉李女士,肿瘤虽是良性,但位置非常不好,并且血供丰富,已压迫了人体呼吸心跳中枢,手术风险极大,建议去北京、上海的大医院再看看。考虑到患者还很年轻,手术风险又那么大,家人犹豫再三,还是拒绝了手术的建议。

  但一年来,李女士始终被病痛折磨,颈部疼痛如影随形,右侧手脚活动受限越来越严重,四肢麻木,走路不稳,四肢、躯干、面部感觉减退。不得已,患者前往外地的大医院就诊,复查磁共振发现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伴出血。但医生婉拒了患者手术治疗的要求,建议保守治疗,因为肿瘤位置位于脑干。如果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那脑干就是大脑的指挥中心,稍有不慎轻者就会出现偏瘫、吞咽困难,重者出现术中心跳停止,术后呼吸机维持、植物人等情况。

  医生挑战“生命的禁区”

  怎么办?手术,可能面临生命危险;不手术,病情在明显加重,不知道哪天可能就再也醒不过来了。走投无路的李女士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四处打听,最终通过朋友介绍来到了无锡市二院神经外科,找到了科副主任王清教授。

  王清仔细比较患者前后的影像资料和临床表现,发现患者的“肿瘤”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而是叫“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的血管畸形,这种肿瘤的可怕之处在于随时可能发生破裂出血危及生命,可谓是大脑内的定时“炸弹”。李女士的这枚“炸弹”位于延髓和颈髓交接处,并且已经多次出血,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延髓是由不能再生的中央神经元组成,是调节控制机体的心搏、血压、呼吸、消化等重要功能区域,局部损害常危及生命,一直以来被称为“生命的禁区”,手术风险极大。

  王清不忍拒绝患者手术的请求,因为类似的从全国各地找来的患者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他们都是辗转多地多家医院,被拒数次后,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市二院神经外科。考虑到患者的病情在不断加重及围手术期的高风险,王清将此事汇报医院后,受到了医院的高度重视。医务处主任助理阎丰牵头组织神经外科、呼吸科、心内科、神经内科、手术室和ICU等相关科室进行了多学科会诊和讨论,给出了合理的建议和围手术期方案,最终确定了缜密的手术方案。

  手术过程类似于“微雕”

  手术如期按计划进行,心内科姜海滨主任医师首先在DSA顺利安装好心脏临时起搏器,随后立即将患者转入手术室。在麻醉科和手术室的密切配合下,王清凭借多年神经内镜微创技术经验,熟练地运用内镜清晰地显示该病变周围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用微型器械精细地分离肿瘤边界,小心翼翼地切断病变供血血管。最后,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完整切除病变。由于脑干表面的窗口只有7×4毫米,仅有一颗黄豆大小,因此整个手术过程就像“微雕”一样,王清花了6个小时,在密密麻麻的神经血管丛中将这颗“炸弹”完整拆除。

  患者术后清醒后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头痛明显改善,视力、肢体麻木、双手灵活性都有好转,颈部活动自如,走路步态平稳,并顺利度过脑水肿关及颅内感染关,顺利出院。

  现代快报记者获悉,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血管畸形,占颅内血管畸形的5%~16%,其中18%~22%颅内症状性海绵状血管瘤发生于脑干。脑干作为人体的生命中枢,维持着我们的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在内的一系列重要生理功能。

  专家介绍,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可引起灾难性的神经功能缺失,完整地、安全地切除是一种积极的处理方法。然而由于其特殊的解剖关系,在脑干这一狭小区域布满神经核团和神经束,其手术存在很大风险,极具挑战性。因此,脑干上“动刀”更难,风险更大。该手术的完成标志着无锡市二院神经外科内镜微创技术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