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回到家了,这半个多月的经历真的让人难忘。”4月24日傍晚,镇江丹阳90后小伙张璟在滞留句容宝华17天后,终于回到了家中。
4月7日晚,他应朋友之邀开车前往句容接人,途经宝华镇时,却意外碰上了疫情,滞留当地。在经历了几天的恐慌后,他主动报名当起了志愿者,支援附近卡口疫情防控12天。4月17日,句容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发布了一封《感谢信》,点名表扬他“宛如黑夜里的一簇烛火,照亮、温暖、激励着我们”。
现代快报+记者 曹德伟
意外滞留封控区
“本来只是答应来接朋友,一下就回去,没想到人还没接到,却把自己‘关’了。”张璟,1991年生,丹阳司徒镇人,4月7日晚8点左右,他开车从家里出发,前往句容接朋友。晚上8点50分左右,他途经宝华镇,却意外遇上了疫情交通管制,被困在312国道中宝物流园卡口处附近。
“在我前面大概十几辆车堵在卡口,工作人员劝我们返回,但我也回不去,就想要不原地等在这儿吧,万一不久就解封了呢。”
当晚,由于车上没有物资储备,靠着一条常备毛毯,张璟在车里度过了焦虑的一晚。
4月8日凌晨,句容官方通报:4月7日晚,宝华镇在当日区域核酸检测采集样本中,发现混管核酸检测异常情况。为筑牢疫情防控屏障,阻断疫情传播风险,当日起句容全市实施社会面临时管控措施。宝华镇全域实施临时管控措施,人不出区、严禁聚集。
主动当起志愿者
4月8日上午,在确定暂时不能离开后,张璟向单位报备了相关情况。单位嘱咐他注意自身安全防护,配合好疫情防控政策。随后,他开车前往附近2公里处的加油站买了泡面、水等物资。手机上跳出来的官方发布消息让他心里“咯噔”一下,“阳性患者的活动范围比较大,涉及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区域,我也不敢乱跑,买完东西后就回卡口附近了。”
4月9日,无法洗漱、泡面裹腹的日子让他有些焦虑,“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这两天里,他总是无意识地刷手机,浏览疫情防控最新动态。
4月10日,已经连续在车里住了两天两夜的张璟开始浑身难受,“当天看了新闻,知道在离我几公里的地方也出现了疫情,当时有点后怕,之后就只敢在附近五百米左右的地方活动了,多一点都感觉有风险。”
4月11日,事情迎来转机。连续在车上住了三天后,张璟知道自己一时半会应该是回不去了,他便对前来慰问的当地政府工作人员提出加入志愿者队伍的想法,“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单位也时常对我们进行相关培训,既然现下不能出去,干脆加入‘大白’队伍吧。”
在经过核酸检测、核实身份等一系列工作后,经疫情防控指挥部批准,张璟如愿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当天下午,他和其他卡口工作人员一起,入住定点宾馆,第一件事便是好好洗漱了一番,“卡口的工作人员很关心我,特意给我送来了换洗衣服和洗漱用品”。
不会忘记这段经历
4月12日,张璟正式投入312国道宝华下蜀交界处交通查验点志愿服务工作,由于处于封控管理,日常这里的进出车辆不多,主要是一些物资保障车辆、转运车及运送医护人员、公安民警等的支援车辆。在医院里他是设备专员,保障医疗设备正常运行;在这里,他是“守门员”,逢车必检、逢人必验。
“穿上防护服觉得很光荣,工作一天也不觉得累。”张璟回忆说,第一天上岗结束,觉得坦然和踏实,前几天那种恐惧和焦虑的情绪没了。
白天,张璟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热得大汗淋漓;到了夜晚,寒气袭人,又冻得够呛。“由于没带衣服,宝华山昼夜温差大,夜晚是最难熬的。有工作人员看我穿得单薄,给我买了套保暖内衣送过来,真的很暖心。”
该卡口交通防控组点位长陆平介绍,卡口采用的是“四班三运转”工作机制,白班6小时一轮换,夜班12小时。“我们这个卡口上的工作很平凡,但需要耐心细致,小伙子初来乍到,短暂培训后就能熟练上岗了,工作中很认真负责。”
4月17日,在句容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发布的一封《感谢信》中,介绍了张璟的特殊情况,并点名表扬,称他“宛如黑夜里的一簇烛火,照亮、温暖、激励着我们”。
接下来的几天里,虽然不知道何时能解封,但张璟渐渐习惯了,每天和志愿者们一起工作,看着大家严格按照要求执行任务细致入微又严谨认真的样子,他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
4月24日凌晨,句容宝华镇分批次有序解封,当晚6点半左右,张璟回到了丹阳家中,结束了这长达17天的“滞留”。他说,这半个多月的经历终生难忘,“这些天我看到了一群在疫情防控中认真负责、守望相助的人,他们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守护一座城,换来了人民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