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聚焦疫情防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2年3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无症状感染者很多,为何还要“动态清零”
昨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热点问题

  今年3月以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新冠感染者超过4.1万例,波及28个省。

  我国疫情防控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但实现清零目标的难度比以前更大,许多人都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国外都躺平了,我们为什么不能躺平?

  3月22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来自国家卫健委的多位专家解释了我国疫情防控坚持“动态清零”的原因以及接下来如何进一步实现科学精准防控。

  

  综合央视、澎湃新闻

  问题1

  无症状感染者很多,为什么还要“动态清零”?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

  首先,输入压力非常大,新冠肺炎疫情仍处在大流行期。另外国内已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疫情态势。面对这些压力,必须要坚持既定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

  第二,奥密克戎变异株和德尔塔病毒相比,致重症率和致死率有所降低,但是传播力很强,一个大的感染人数乘上它的致病率或者致死率,就会形成一个绝对数大的重症的群体,甚至是死亡的群体。所以从相对数来看,似乎轻微,绝对数来看危害依然很大,所以我们还不能够忽视。特别要强调的是,现在的无症状感染或者轻症比例的增高,是由三个方面因素综合造成的:一是奥密克戎变异株本身相对温和。二是疫苗接种效果。接种疫苗感染以后,轻症比例高,甚至不出现症状。三是采取了一系列有效防控措施,不感染或者是感染以后能够快速识别出来,让病情不发展。

  第三,我们国家具备“动态清零”的基础和条件,更具备能力。我们国家的本土是干净的,这种干净给实行“动态清零”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几年来的防控实践已形成一套比较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应急机制和应急处置的能力,为我们“动态清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当前面对输入的压力和内部扩散压力的复杂、反复、严峻的形势,我们应该坚持“动态清零”这个总的方针不动摇。

  问题2

  为何“动态清零”难度加大?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

  第一,受我国周边国家及香港特别行政区高位疫情影响,近期我国境外输入病例明显增多,外防输入压力明显加大。

  第二,造成第四次全球流行的病毒是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隐性感染和轻症病例比例比较高的特点。这使得我们在尽早发现疫情变得更加困难,使得防控工作落实更加困难。

  第三,一年前,我们每个人对新冠病毒都没有免疫力,现在90%的人通过疫苗接种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感染新冠病毒出现的症状比较轻,或者说根本没有症状,这对于个体来说是非常好的事情。但从疫情防控角度来说,由于有大量无症状或隐性感染,使疫情的发现变得更困难,给及时控制疫情增加了难度。

  第四,一年以前,由于无症状感染者人数比较少,在疫情传播扩散中的作用非常有限,现在有大量无症状感染者,或者特别轻症的病例,疫情更容易传播扩散,为防控工作增加了困难。

  基于上述四方面考虑,我们仍然坚持“动态清零”这个方针,但“动态清零”实现清零目标的难度比以前更大,这就需要更早发现疫情,更快采取措施,各项措施落实需要更彻底。

  问题3

  新版核酸检测指南“全员”为何改为“区域”?

  国家卫健委22日公布《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要求疫情发生后,所在设区市包括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应当在24小时内完成划定范围的区域核酸检测任务。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

  主要修订一是从范围上来讲,以往叫全员核酸检测的组织实施指南,这次修订成区域核酸检测。是不是以一个城市为单位做全员核酸检测,是有前提的。如果对风险掌控非常精准有把握,可以更加精准划定核酸检测的区域范围。最终目标就是所有感染者的发现都是在集中隔离点或封控区,在一个严格控制的范围内产生的感染者,这样就可以说把社会面上的风险控制住了,就不需要再做大范围的核酸检测了。 二是以往根据城市规模不同,有48小时完成的,有72小时完成的。这次针对奥密克戎毒株特点,要求在划定范围内的核酸检测一律在24小时之内完成。

  问题4

  新冠变成大号流感?有人已经倦怠放松,怎么做才能取得最终胜利?疫情何时能结束?

  梁万年:疫情持续两年多,难免会有一些麻痹松劲思想,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还要特别强调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的情绪,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现在往往有三个误区可能被人们所忽视:一是认为奥密克戎是温和的,有人称为它是大号流感,我们从专业上反复说,现在不能说它就是大号流感,它仍然是有危害的,特别对庞大的14亿人口是有危害的。二是国际上有一些国家已经放松甚至是躺平,认为他们做了,我们应该跟着做。但是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块的基础是不一样的,防控的理念不一样,中国政府、中国共产党的防控理念是健康生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会通过被动的免疫来获取人群的免疫水平提升。恰恰是要争取通过主动的免疫和能力的提升来战胜疾病、减少感染,前几轮的状况,我们国家是防控的优等生,总的感染人数是极少的,对于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我们也比较好地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选择躺平的话,必然是前功尽弃,躺平的结果,尤其是对奥密克戎,它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再加上我们资源的不平衡性,一些脆弱人群的疫苗全程和加强针的接种还没有完全到位等,所以我们不能够躺平。但是这种思想大家肯定是有的。

  第三个误区,大家往往忽视了新冠肺炎病毒的变异,谁也不能保证奥密克戎株就是最后一个变异株。在这种误区上还是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坚持现在的总策略和总方针不动摇,要看到希望。现在的疫苗是有效的,但是防感染或者防新的变异株,如何再进一步增强它的效能,科学家也都在加快进行研究。已经看到了比较有效的药物已经面市,但是现在还没有称之为特效,这块的研究在加快,而且一些简便的、比较实用的中医药也在被广泛使用。所以在药物的手段上,我们也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曙光。再加上我们有一系列的科技,比如核酸检测,再加上一些精细的管理,在这种希望下,我们不能轻言放弃,所以还是要强化。

  期盼着有一天病毒越变越温柔、越弱了;我们的有效药和特效药已经出现了;我们的疫苗更加有效了;包括国际上的一些疫情也下降了,在这种情况下,我相信我们会综合考虑中国疫情的态势,病毒和疾病的危害性,我们的防控能力,然后采取更加适应的措施来应对这种疾病。所以当前还是要把疫苗接种,把精细化的防控,把我们的总方针、总策略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

  要求

  每个省份至少有两到三家方舱医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在发布会上表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要求每个省份至少有两到三家方舱医院,即便现在没有建设,拿出的建设方案也要确保在需要启用方舱医院的时候,能够在两天之内建成并且投入使用方舱医院。

  提醒

  洗手可有效切断新冠病毒“物传人”途径

  3月22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过去两年多的新冠防控中发现,新冠病毒可能通过“物传人”的途径造成感染,但它在疫情扩散当中的作用非常有限。通过洗手可以简单有效地切断这些传播途径,保持手的清洁卫生可以有效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