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是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发出的时代号召,“深入推进淮海经济区建设,支持徐州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是江苏赋予徐州的重大使命。徐州如何走好赶考之路,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1月10日,徐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剑锋在接受现代快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徐州将紧扣“三大光荣使命”增强使命担当;围绕“六个显著提升”抬高发展标杆;锚定“九项重点任务”抓好细化落实,更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全省现代化建设贡献“徐州力量”。采访中,王剑锋向1038万徐州市民发出“动员令”:奋斗创造历史,奋力打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淮海战役”。
现代快报+记者 倪宁宁 邢志刚 张晓培/文 吉星/摄
满足人民群众
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推进绿色发展打造幸福城市
近些年,徐州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多措并举、标本兼治,推动绿色发展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一城青山半城湖”金名片更加亮丽。去年,徐州市区优良天数289天、同比增加29天,PM2.5浓度42μg/m3、同比降低16%,改善幅度均居全省第一,创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
从“绿起来”到“美起来”,王剑锋强调,徐州下一步将打好环境污染防治主动仗、打造生态修复治理升级版、下好绿色低碳发展先手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加强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努力打造美丽中国“徐州样本”。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一直是我们履职施政的重大使命。”王剑锋说,徐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把建设“幸福徐州”作为“五个徐州”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彰显了徐州市委市政府回报人民、造福人民的使命担当。徐州已四次跻身“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民生建设成果丰硕。王剑锋指出,下一步将建设共富特质更加鲜明、共享体系更加健全、共治格局更加完善、共进氛围更加浓厚的幸福徐州,深入实施民生改善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幸福徐州”。
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
更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是徐州发展的最大优势和重大使命。近期,国家发改委赋予徐州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省党代会明确支持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可以说,多重战略机遇和政策利好交织叠加,徐州的战略地位愈加凸显。
“中心城市不是‘封’出来的,也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王剑锋表示,徐州将锚定“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战略目标,大幅提升实力优势,不断巩固枢纽优势,持续放大辐射优势,加快将中心城市规划“定位”变成实际“地位”。
一是做强产业支撑,让中心城市的基础更坚实。徐州将深入实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工业倍增工程,压实推进项目建设“765”计划,加快构建“6+4”先进制造业和“6+3”现代服务业体系,力争“十四五”末工业总产值、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均超万亿元。
二是做大城市能级,让中心城市的优势更明显。将主动对标省会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深入实施城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高标准优化空间布局、推进产城融合、塑造鲜明特色,加快提升实力优势、枢纽优势、辐射优势,真正使中心城市首位度“提起来”、集聚力“强起来”、影响力“大起来”。
三是做优功能平台,让中心城市的动能更强劲。徐州将持续巩固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不断提升园区、创新、开放等平台水平,全面增强公共服务、消费、金融、人才等载体功能,打造更多集聚高端要素的“强磁场”。
四是做深区域协同,让中心城市的带动更有力。徐州将更好地发挥区域龙头作用,主动服务带动周边,携手编制《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规划》,深化落实好科技创新共同体等6项协议,推进淮海经济区实现洼地崛起。
建设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打造世界级地标性产业集群
2017年,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地方考察调研来到徐州,第一站就到徐工集团,考察调研徐州工程机械产业发展。四年来,徐州始终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持续壮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产值约占全国25%,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下一步,徐州如何做加法,让强者更强?
“我们将深入落实产业基础再造、卓越产业链打造、重点产业焕新、未来产业培育、自主品牌建设五大重点工程,努力打造世界级地标性产业集群。”王剑锋说。
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着力增强发展引领力。加快编制《徐州市工程机械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新一轮支持徐工集团做大做强的实施意见,打出强力“组合拳”为工程机械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撑。
要进一步提升创新研发浓度,着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推进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高端工程机械核心零部件创新中心等重大科创平台建设,推动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库,持续开展传动、液压等“卡脖子”技术研发攻关,全面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竞争力。
要进一步拓展全球市场广度,着力增强国际影响力。充分发挥徐州“大通道、大枢纽、大网络”优势,加快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连接点城市和江苏东西双向开放门户城市,继续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加快深入欧美高端市场腹地,力争到“十四五”末,工程机械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国际化收入不低于40%。
发出“动员令”
奋斗创造历史,奋力打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淮海战役”
王剑锋向1038万徐州市民发出“动员令”:“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我们要始终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大力弘扬学习研究、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改革创新、勇争一流‘五种风气’,加快建设产业强市,全力打造区域中心,奋力打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淮海战役’,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创造更大荣光。”
“动员令”一出,新老徐州人纷纷响应,干劲十足,表示要挽起袖子加油干,向更好的明天迈进。
徐州经开区金龙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贾群说,市长的动员令让他倍受鼓舞,也更加坚定了奋斗目标。“我们街道办事处将积极响应号召,坚决扛起‘发展都市产业、建设徐州高铁新城’的使命担当,带头弘扬‘五种风气’、锻造‘狼性文化’,为‘加快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按照王市长动员令要求,抓好‘双减’政策落实,抓好理想课堂构建,抓好教师专业成长。”徐州市新教育学校校长薛志芳说,学校的发展目标已非常明晰,将通过扎实推进新教育实验,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提高质量,努力把学校办成“全国新教育实验的典范校,江苏教育改革的窗口校,徐州百姓信赖的品牌校和泉山未来教育的先行校”。
10年前,王雪和几名合伙人在徐州联合创办了徐州网商天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从事中小型企业互联网服务相关工作,一步步将公司业务从徐州走向全国。“感觉在徐州创业很幸福,特别是在江苏淮海科技城,营商环境非常好。我们努力营造学习型企业,打造过硬的专业服务团队,同时积极吸纳高科技人才,创新产业模式,做好产品迭代,推动公司业务从徐州走向全国。”
发出“动员令”,吹响“冲锋号”。1038万徐州市民站上新起点,共同奋斗、扬帆起航,一定会让梦想照进现实,点亮城市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