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的一项经济数据备受全国媒体关注:2021年全市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万亿元左右,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首超4万亿元,权威机构比较全国数据指出,苏州全年有可能超越上海、深圳,或将成为全国第一大工业城市。
为什么是苏州?冲顶 “工业第一城”、迈上4万亿元新台阶,苏州又将如何再发展?
现代快报+记者 熊平平 周明/文 徐洋/摄
破4万亿,中国最强
地级市工业版图
比起预计全市GDP达到2.2万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苏州冲顶全国工业第一城”的话题更引外界关注。有文章这样形容“四万亿元”概念:相当于华南第二大工业城市广州工业的2倍、西北第一大工业城市西安工业的6倍以上……
关于“工业第一城”,近年来,上海、深圳、苏州展开了激烈竞争。
上海作为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是老牌传统工业强市,工业门类齐全,基础厚。从重工业到日用消费品,从半导体制造再到汽车生产,上海几乎应有尽有。
深圳则以创新为主打,高新强、效益高,电子信息产业极为发达,是世界5G产业的领军城市。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半导体设计、计算机、精密原器件制造领域,深圳领跑全国乃至全球。
苏州同样拥有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外向型经济突飞猛进,逐步形成了以县域经济和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经济特色。苏州下辖的昆山、张家港、太仓,常年占据中国县域经济前列席位。目前,全国39个工业大类,苏州有35个,其中167个工业中类、491个工业小类,拥有16万家工业企业、157家境内A股上市公司、超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
2020年,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达3.7万亿元,自2019年首超上海后蝉联第一,上海、苏州分别以34830亿元、34824亿元紧随其后。2021年前三季度,苏州以30053.3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越上海,同比增速大增20.5%,远超上海(13.3%)和深圳(7.8%)。
如此,众多权威机构研究指出,2021 年苏州规上工业总产值跨过4万亿台阶,意义非凡,正在向着“工业第一城”迈进。
冲顶“工业第一城”的
苏州密码
苏州冲顶“工业第一城”的原因与底气来自哪里?“紧邻上海的苏州,充分享受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桥头堡——上海在各个领域创造的红利。”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徐宁告诉记者,紧邻上海是支撑苏州工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宏观因素。
“苏州目前形成了‘生产成本-交易成本’双低的有利微观环境。” 徐宁表示,除去区位优势,苏州自身的微观因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积累的良好产业基础,使得区域内同类产业的整体性规模经济效应,加上产业配套完善带来的范围经济效应,两个因素综合作用降低了产业发展的生产成本。
而另一方面,徐宁认为,苏州目前的良好营商环境,有效降低了工业发展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比如,苏州园区成立“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精准有效地为企业提供政策服务,并经长期积累开发出“政策计算器”;瞄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创新性建立了“征信平台”“政银联动”等公共平台,解决了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
在江苏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苏州研究中心主任、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徐天舒看来,“苏州精神”也是“冲顶第一”的密码之一。“苏州既非省会城市,又非计划单列市,也非副省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没法‘等靠要’,所以只能抢抓机遇、埋头苦干,因此诞生了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徐天舒认为,苏州传统文化中的崇文、包容、精益求精的精神,在现代工业的磨练下,铸就了苏州当今创新争优的新理念,也助推了苏州工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据悉,苏州当前四大主导型产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产值达到3.8万亿元,集聚了一大批重大创新企业、重大人才团队和重大科技载体平台。
“苏州头脑很冷静,
第一城还不是第一强”
外界对苏州“冲顶全国工业第一城”讨论热烈,但苏州似乎格外低调。在徐天舒看来,近十多年来,苏州一直重视制造业的发展,苏州制造业强的印象早已经深入人心,所以对于全国不少媒体聚焦“苏州冲顶工业第一城”的现象,大多数苏州人持平静态度。
“面对这个‘第一’,苏州人更多地考虑下一步该如何做得更好。事实上,苏州已经开始在大面积推行智能制造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工作。”徐天舒说。
外界对苏州这个“工业第一城”做了诸多剖析。有文章分析指出,规上工业总产值衡量的是总规模,而规上工业增加值更能反映工业的发展质量。从工业增加值以及工业利润上来看,竞争更为激烈的是上海和深圳,上海目前还是当之无愧的龙头。也就是说,即使上海的规上工业总产值被苏州超越,但从经济效益来看,上海依然位居中国工业城市首位,苏州是“第一城”但还不是“第一强”。
徐天舒也认为,成为第一大工业城市,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是一个重要指标,但还要考虑一个城市的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工业企业利润率等指标。“苏州工业增加值与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例2020年是26%,而深圳是27%,上海2019年是29%;2020年苏州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率为6.3%,同年深圳是7.2%。只是在规模以上工业总量超过上海,所以苏州还是要头脑冷静。”
“苏州不仅要在工业的‘量’上比第一,还需要在工业企业的‘质’上下功夫。”徐天舒分析,将苏州的工业放在全球产业链来看,尽管产业门类较为齐全,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还呈现出分散化的特征。“无论是苏州的外资工业企业,还是民营工业企业,都处于所在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某个局部链环上,距离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自主可控’目标仍有一段距离。
4万亿元之后,苏州
新的想象空间在哪?
在提升苏州工业质量上,苏州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比如,如何通过提高生产性服务业来实施产业转型,如何通过数字化改造来提升苏州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如何推动产业创新集群来实施苏州的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升级之路,如何在高外贸依存度条件下实现内外双循环的发展格局……”徐天舒说。
无论外界如何看待“苏州冲顶工业第一城”,对苏州来说,规上工业总产值破4万亿的成绩已成为过去。正如徐天舒所说,苏州人想的是下一步苏州应该怎么做得更好。
备受关注的2022年苏州“新年第一会”,发布了《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指导意见》,明确苏州将瞄准数字经济“新赛道”“主赛道”,重点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将实施一系列强有力政策支持创新集群发展。
作为长期在苏州研究产业发展的学者,徐天舒给出了一系列建议:苏州首先要做好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工作,使其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型转变;继续保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和扶植工作,重点在形成产业创新集群上;大力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其在科创板上市;做好大量民营配套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工作,不求全面铺开,但求局部优化;最后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部分图片由视觉中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