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江苏文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2年1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2022 让他带你“云游”四方
  徐霞客像
  太湖西山岛一景
  金沙江流域

  

  因为疫情的关系,“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被按下了暂停键。2022年,你的新年愿望里是不是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旅行,是身动,也是心动。新年伊始,文脉君决定带你“云游”四方。

  我们请来的导游,是明代旅行家徐霞客。

  

  现代快报+记者 王凡 综合整理自《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徐霞客》

  视觉中国及江苏人民出版社供图

  霞客之名

  徐霞客是江阴人,霞客并不是他的本名。

  生下徐霞客时,母亲王氏已经43岁。这个孩子从出生起就展露出不凡,他不喜欢睡觉,喜欢四处张望。徐氏一族在江阴颇有名望,但此时家道中落,父亲徐有勉为新生儿起名“徐弘祖”,将“弘扬祖业”的期望蕴于名字之中。

  至于徐霞客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是他39岁那年,好友陈继儒为他取的“别号”——早晨披着朝霞外出,日暮顶着晚霞归来,常年餐风饮露,行走在山间云霞之中,甚至夜宿于山林野泽之间。

  徐弘祖会成长为徐霞客,离不开他的原生家庭。

  在仕途上,徐氏一族高开低走。明弘治十二年(1499),徐霞客的高祖徐经与好友唐伯虎一起进京参加会试,不料陷入当时的科场舞弊案之中,被终身禁止参加科举考试和入仕做官。这一次变故,是徐氏一族的转折。

  徐霞客的父亲徐有勉,从小目睹父祖辈科场辗转的情景,因此决意不再参加科考,终日以诗书为伴,过着避世的隐居生活。对徐霞客的教育,这位老父亲也突破了科举藩篱,教育他最多的是“博览群书”。告别科考之路,承袭的依然是祖先的“南州高士”之风。

  徐家藏书极多,徐霞客埋头书海,对地理、历史、方志、游记、探险之类的书籍尤其感兴趣。由此可见,父亲的志趣、爱好和品格,对徐霞客的影响是巨大的。

  父亲去世时,徐霞客才17岁,他已经决意放弃功名。这是他14岁那年参加童子试名落孙山后所做的决定。三年守孝期间,他闭门不出,一心读书。

  家中有母亲需要侍奉,徐霞客不敢远行。不过,开明豁达的王氏非常支持儿子的游历梦,勉励他:“志在四方,男子事也。”

  就这样,1607年,20岁的徐霞客正式开启了他的游历之旅,临行前,母亲还特意为他做了一顶远游冠,以壮行色。从1607年到1640年,徐霞客的游历长达33年之久,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有母亲精神和经济上的支持,徐霞客才能一直“在路上”。

  山高水长

  “朝碧海而暮苍梧。”这是徐霞客踏上旅程的初心。家乡的山水是他山水人生的起点。

  徐氏家族从第五世开始择居江阴梧塍,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步建造并形成了“梧塍十景”。徐霞客在叔公徐复梧家读书期间,经常与同族兄弟结伴畅游“梧塍十景”。十个景点中,祖辈筑的别墅“长寿幽居”位于长寿镇,自长寿镇北去三里,有一座低矮山丘名毗山,祖辈在此筑有雅居“毗山晴岚”。山上苍松翠柏,山下绿竹成阴。他们又到“璜塘春涨”。祖上在璜塘也盖有雅室,明初还出资在璜塘河上建起同福桥。当少年徐霞客站在同福桥上观看浩荡的水势时,不免憧憬着将来踏遍山山水水的情景。

  也许正是在这里,徐霞客思考了未来的人生。何不跟随内心的召唤,走向更吸引自己的壮阔雄奇、神秘广袤的大自然?

  此后,在砂山文昌阁对历史、地理、游记、诗词等著作的研读,在鸡笼山高祖徐经坟茔前的一次次思索,都使得徐霞客更加坚定了人生志向。

  霞客之行

  1607年,徐霞客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离开家乡的旅行,目的地是太湖。这次旅行,徐霞客妻子许氏的叔叔、诗人许学夷与他结伴同行。他们先在无锡游览了锡山、惠山、寄畅园,在太湖鼋头渚也留下了足迹。之后又去苏州,登上了西山岛。太湖有72峰,41峰在西山主岛。在这里,他们看到了一幅群岛卧伏在碧波蓝天之间的美丽画卷。

  此后,徐霞客也多次游历太湖及其周围地区,如洞庭山、楞伽山、宜兴善卷洞、张公洞以及句容茅山等等。晚年远游大西南时,他又经过苏州、昆山、吴江、吴兴等地。而宜兴诸洞、茅山和苏州西山林屋洞的溶洞地貌,正是他研究岩溶洞穴的发端。

  在徐霞客看来,自然界的“桃花流水”“云影苔痕”原本只在深山中,地理学家的责任,就在于搜寻发现自然界的奇花异果、溶洞瀑布等种种客观存在之景观,让它们“早出人间”。

  徐霞客每游一地,常常采取或环游或数游的方法,从昼夜阴晴的不同时间和不同角度,并且在与别地景物的比较中,观察体味其中的奥妙和神韵,所以《徐霞客游记》中,多处留下了他将故乡景物与各地类似景物作比较的记录。

  他每到一地,总是要攀高峰“登其顶,造其极”而后快。惠山的三茅峰,西山的太湖第一峰缥缈峰,黄山的莲花峰、光明顶,以及云南鸡足山的绝顶,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作《游天台山日记》这样写道。癸丑之三月晦,是公元1613年5月19日。

  自2011年起,每年的5月19日被设为“中国旅游日”,正是源起徐霞客。

  寻根溯源

  在徐霞客的游历生涯中,“探寻长江正源”堪称一次壮举。

  关于长江的源头,《尚书·禹贡》里记载着“岷山导江”的说法,一直到明代,人们都认为岷江是长江的正源。

  徐霞客多次考察长江水流情况。崇祯九年(1636),为了考察长江源头,49岁的徐霞客决定远游西南。1638年秋,他进入云南元谋一带,到达金沙江的江驿。

  徐霞客沿江西进,跋涉于崎岖的云贵高原,奔波于山河相间的横断山区。此处地形错综复杂,蛇虫虎豹经常出没,自然环境艰险,又是苗、彝、白、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交流沟通也非常不便。但徐霞客为探长江之源“不惜捐躯命,多方竭虑以赴之,期于必造其域,必穷其奥而后止。”

  徐霞客“西出石门、金沙”的东归途中,游览了峨眉,亲见金沙江在崇山峻岭间奔腾,看到大渡河、雅砻江在峡谷中咆哮,目睹岷江在峨眉山下流淌的情景。在乐山,他登上岷江之舟顺流到达叙州(今宜宾市),亲见金沙、岷水汇入长江。于是在叙州,他欣喜地完成了《溯江纪源》,“故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徐霞客终于找到了长江的源头金沙江,这是他费时四年历尽千辛万苦、实地探源的结果。

  长江源自金沙江,要比源自岷江长2300多公里。徐霞客指出了《禹贡》的谬说,感叹道:“不探江源,不知其大于河;不与河相提而论,不知其源之远。”从江源考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徐霞客重考察、重实践的科学精神。

  虽然由于历史条件、交通条件、经济条件的限制,他考察出的金沙江也并非长江真正的源头,但徐霞客用科学考察的方式,推进了人类对长江源头的认识,推动了中国地理学的发展。

  徐霞客晚年的这场西南“万里遐征”,历时四年,路程三万余里,遇盗、绝粮、涉险、腿疾等无数艰难险阻都没有动摇他的心志,直到在云南两条腿都废了,“病足不良于行”。这场伟大而悲壮的行走,成就了徐霞客游记中最为精彩的篇章。

  很多人都劝说他,你不要再走下去了,但徐霞客拿出一把铁锨,说:“何处不可埋吾骨耶”,哪个地方不能埋下我这把老骨头?令后人无比感佩。

  霞客精神

  中国历史上,没有官府资助,纯粹以求知为目的,毕生从事旅行探险事业的,徐霞客是亘古第一人。

  在由朱君侃所著的“江苏文库”研究编《江苏文化名人传·徐霞客》中,有这样一组数据。

  徐霞客一生,走遍大半个中国的名山大川,先后行经的地区包括现在的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北、天津、北京、江西、福建、广东、河南、陕西、湖北、山西、湖南、广西、贵州等19个省市自治区。总行程十万余里。

  他登过141座山,探过306个溶洞,行过800多条江、溪、河。他野外考察共748天,其中晴天457天,雨雪天291天,攀登高山439天,钻探洞穴142天。他寄宿在寺庙庵堂365天,住船上129天,有时还得露宿野外。他考察抄录过碑、碣、摩崖、题记等石刻100余通。他坚持记日记,“按日排记”的四年(1636年-1640年),平均每天600多字,最多一天写7680字。他所到地域之广,范围之大,考察活动之深入,成就之巨大,真可谓“亘古以来,一人而已”。

  这些数字背后所凝聚的是徐霞客鲜活的生命和卓越的情怀。

  徐霞客的旅行,是“以性灵游,以躯命游”。他登危崖、历绝壁、涉洪流、探洞穴,冒狂风暴雨、穿丛林绝径,忍饥耐寒、出生入死,几乎都在“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伴侣”的状态下度过。

  “朝碧海而暮苍梧”,徐霞客这种纵横于天地之间的豪迈与理想,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向往。

  身未动,心已远。

  愿不远的将来,我们鲜衣怒马,仗剑天涯。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