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2年1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用专业服务农村,用画笔扮靓村庄

  有这么一批大学生,他们每年都会走村串巷,用自己的专业去服务农村,扮靓乡镇。他们或是用手中画笔将美丽乡村描绘成网红打卡地,或是将乡村文化深度挖掘,将传统文化元素植入到现代生活的各种用品当中。他们乐此不疲,致力乡村美好生活环境的打造,助力农民增收,同时也将自己在学校中获取的知识、技能放到现实社会中接受检验,获取社会的反馈,进一步提升自己。他们就是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视觉传达学院的学生。

  

  吴昀辰 熊玮

  北太湖边的

  网红打卡地

  2021年10月初,苏州团市委联动8个涉农县区团委在全市共同打造10个苏州青年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村,任务又一次落到了苏州工艺美院。

  对于苏州工艺美院来说,这样的任务早已经驾轻就熟。

  早在2020年,视觉传达学院的学生走进大运河入苏第一站,在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迎湖村做过艺术助农活动。当时,面对望亭北太湖一望无际的金黄稻穗,苏州工艺美院副教授朱青说,“师生们都灵感乍现,何不来一个二十四节气的主题,这与眼前的情景是何等的吻合啊!”

  经过视觉传达学院三个专业的师生集体头脑风暴,一个既接地气,又充满乡村艺术风格、还能吸引旅游参观者走进乡村、打卡乡村的创作方案出炉了:做有声墙绘,建一个可以“移动的美术馆”。方案一经确定,大家就从各自的专业入手,开始创作实施了。

  学生们先将二十四节气创作成二十四幅表现节气特征、充满乡村气息的绘画图稿,再用数字媒体技术做成MR的形式,配上动画效果,学生自己配音。

  当师生们在迎湖村选择建筑墙面时,本来美好的意愿却不是所有人都欣然接受的。朱青说,第一幅“立春”当时选在一家叫“味府农家乐”的农家墙面上。老板见是一帮学生来作画,还有些不乐意,担心画没有绘好,反而破坏了墙体的美观。师生们再三解释,拿出设计的手稿,耐心说服,老板勉强答应了。

  最终,学生们精心制作的墙绘作品,让老板收获了惊喜。精美的画面迅速传开,吸引了远近各处的村民、游客前来欣赏。结合多媒体开发的MR技术,参观者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墙绘画面,就会在手机上生成一幅动态的画面,枝头摇弋、燕子翩迁,若有水禽欢鸣,春风浩荡。意趣盎然的春景作品很快在朋友圈、微信群等各种新媒体渠道传播,引来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前来寻访、打卡。

  如今,这成为了北太湖的一处“网红打卡地”。这不仅为这个远离城市的村庄做了一次有效的宣传,还为村里民宿、农家乐、农副产品等带来了很好的收益。一幅幅节气图不仅上了墙,流传在手机里,还被制作成各种明信片、有声画册等文创产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

  来自千年古村落的

  创作灵感

  尽管师生们已经有了多年的积累,但接受这次任务,他们仍然是认真细心的。

  据了解,本次活动是苏州团市委联合苏州市农业农村局开展的“手绘乡村”青年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活动旨在通过实施“青匠营造”“青创培育”“青志护河”“青尚引领”四大行动,为推动苏州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这次青年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中,要求深度挖掘各村庄的地域特点、文化特色、产业特质等素材,进行主题创作。通过“一村一主题”手绘设计,打造一批特色文创产品,助推乡村风貌塑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苏州工艺美院视觉传达学院组成20支队伍,一方面,深入了解有关方面的政策,结合十四五规划中有关农业农村的阐述;另一方面,各小组深入到各个目标村落,进行实地调研、文化挖掘,了解村民需求,开展实地采风。

  在10个目标村落中,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溪港村是苏州市历史文化名村。该村位于平望镇西北角,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491年历史,民间有“先有溪港,后有平望”一说。全村占地面积4.87平方公里,总人口2248人。其中马家浜自然村就坐落在溪港村中心地带,共有村民27户,是溪港第一批三星级康居乡村。这里道路硬化、河道驳岸修复、房屋围墙苏式化改造及立面涂白等硬件均已到位。村里正需要在文化内涵进行提升,以建设历史文化长廊等,成为村民宜居、游客乐游的场所。

  来自视觉传达学院的大三学生张涛从村民的风俗习惯中了解到,当地每年都会祭祀刘猛将军。传说中刘猛是一位灭蝗保穑的功臣,因为对农业的贡献,被尊为虫神。马家浜自然村里就保留着“刘猛将军庙”。他据此为村里创作了一套作品,包括年画、门联、文创红包、文具、灯笼灯具、台历、窗花,甚至道路导视系统等。

  大三学生张慧则在村民生活中发现“酱”成为当地村民不可或缺的一种调味品。历史上这里的酱做得远近闻名,搭配各种食材又演化出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酱菜食品。通过对酱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挖掘,她似乎获得了一种创作的源泉,激发了创作灵感。餐具、食品包装、大米包装等一幅幅充分融入酱文化的特色“农创”设计作品诞生了。

  十村百品都在精心打磨中按时完成了创作。

  助农的同时也得到了

  来自土地的优厚滋养

  在这些年的助农活动中,苏州工艺美院在教与学等多方面与社会深度融合、与农村紧密连接。

  “每一次助农活动,我们都会集中学校相关资源。这次打造10个苏州青年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村,需要我们创作出100件文创作品,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就会同学校文创工作室和出版物工作室的师生合起来一起做。”朱青说,“每次助农活动任务一下达,就会将活动融入到课程中进行开展,让助农活动也同时成为学校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接受反馈、不断检验学习成果。”

  目前,视觉传达学院已经很深入地融入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朱青说:“学校坚持一村一品,将挖掘出的文化特色转化到艺术设计活动中去。”在墙绘、空间装饰、公共艺术等多种空间上,通过视觉、声音的呈现,达到沉浸式的艺术体验氛围。从文化出发,做成各种各样的艺术载体,品牌视觉形象,开展公共空间产品创意,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学校的常态。在望亭镇,望运集、运河大讲堂里,通过非遗的文化活动参与其中;在街区,用桃花坞木刻年画的手法提供视觉呈现;在稻田集市中文创设计广受欢迎。大米和水果的包装、“圣锦良衣”旗袍的图案、大运河古驿站苏州第一站里的“芙蓉糕”……通过文化挖掘到产品包装推动农村的产品销售、旅游推广和乡村文化的宣传。

  同时,从社会的反馈中,学生的创作能力也得到了一次次的检验和提升,学生通过实践也更加融入社会,为今后踏上工作岗位做了充分的预演。

  2020年10月指导学生《绘声绘色-乡村美化一体式服务》获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挑战杯国家竞赛江苏省选拔赛决赛金奖。2021年11月指导学生《智绘乡村——乡村文化振兴的引领者》项目获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选拔赛二等奖。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周东华表示,学校一直倡导大学生学以致用,服务国家。课余走进乡村、街道,用画笔描绘美丽乡村,助力乡村经济、文化振兴,将所学专业技能运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美院学子实现自我价值与人生理想的最佳途径。

  从迎湖村的“二十四节气”有声墙绘到冯梦龙村的“稻田花海”,再到“一村一品”的百件文创作品,苏州工艺美院视觉传达学院正一路欢歌在助农路上。

  本版活动照片均由苏州工艺美院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