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江苏文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1年12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丧偶式育儿、不鸡娃
薄太后靠啥培养出“二十四孝”汉文帝
  汉文帝霸陵
  找到了
  (本报12月15日报道)
  南陵外藏坑发现的金银器
  刘邦画像
  《江苏文库·研究编》的《江苏家训史》
  南陵出土的陆龟和陶俑“饲养员”(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供图)
  扫码关注
  江苏文脉公众号

  近日,陕西西安白鹿原的江村大墓被确定为汉文帝霸陵。汉文帝母亲薄太后的南陵外藏坑的最新考古发掘,则好像打开了一个个珍禽异兽“盲盒”。

  汉文帝母子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低调了2000多年,不上网、不直播、不带货,居然还是上了热搜。

  经历“丧偶式育儿”的薄姬,“不争不抢不鸡娃”,是怎么培养出一个“二十四孝”、十项全能的儿子的?

  “简朴皇帝”汉文帝,有着苏南苏北的“混血”基因。他的父亲汉高祖刘邦是沛县(今江苏徐州)人,而母亲薄姬是会稽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江苏文库·研究编》的《江苏家训史》中,梳理了“刘氏皇族家训”。来看看,汉代皇族是怎么教孩子的。

  

  现代快报+记者 刘静妍

  薄太后→汉文帝

  主动退赛,甘当“小透明”

  刘恒:妈妈,我们不在长安摇号买学区房了吗?

  薄姬:儿啊,咱学区被分到代国了。挺好的。

  白鹿原上,薄太后的南陵遥望汉文帝的霸陵,被称为“望子冢”。

  在南陵外藏坑最新考古发掘中,造型精美的金银器闪烁着千年如一的光,金丝猴、乌龟、仙鹤等珍禽异兽的发现更是令人咋舌。

  薄姬,和历史上大多数美女一样,没能留下名字。刘邦是他的第二任老公,而且长年处于“不在线”状态,要问肯定就是在忙事业。

  薄姬生下儿子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是生活在“红觉院”(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烽火镇刘家村附近)。

  薄姬是吴郡人,熟悉吴地的种植、刺绣,她把这些先进技术教给村里的妇女。村里民风淳朴,孩子们亲切地喊她“姑婆”。

  年幼的刘恒从小在这里长大,看到很多民间疾苦,感同身受。母亲的言传身教,让他养成了接地气的好性格。

  公元前196年,刘邦在镇压陈豨叛乱后,终于想起了自己的第四个儿子。7岁的刘恒被封为代王,有了自己的封地代国。

  然而,母子俩的家庭地位还是很尴尬。

  吕后强势霸道,戚夫人长袖善舞。她们都削尖了脑袋,为自己儿子抢第一名。

  面对两大竞争对手,薄姬主动选了“退赛”, 独自带着儿子远赴封地代国,当起了“小透明”。

  柔弱的薄姬,硬是凭着一己之力,培养出了一个“暖男”儿子。

  母亲病倒了,刘恒心急如焚。他照顾母亲三个多月,衣不解带。药汤熬好之后,他都要亲自试吃,再喂给母亲。

  这就是“二十四孝”中的“亲尝汤药”。

  当了皇帝之后,汉文帝更加“实力宠妈”。自己节衣缩食,最爱的老婆也不许穿拖地长裙,但是好东西都得给老妈来一套。

  “暖男”汉文帝对妈妈好,对老百姓也都挺好。他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政策,让饱经战乱的华夏大地迅速恢复了元气。

  汉高祖→汉惠帝

  没文化的亏,不能继续吃

  刘邦:这没文化的亏,爹这辈子是吃得够够的,可是爹不希望你继续吃。

  刘盈:知道了,爹。你放心,我一定好好读书,给弟弟们做榜样。

  一个对刘恒母子而言有点残酷的真相是:“渣爹”刘邦并不是所有时候都渣,也不是对所有儿子都渣。他当上皇帝之后,面对自己的继承人,教育起来可一点儿都不含糊。

  病危中的刘邦,还不忘对嫡长子刘盈“唠叨”一番。他一辈子没读过什么书,愣是拼了老命,也要“手敕太子”。

  他坦言,自己生逢乱世,赶上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世道,所以从小没受过好的教育,被当时流行的“读书无用论”洗了脑,还沾沾自喜。

  天下初定,刘邦向儒生陆贾问治国之策。陆贾说:《诗》《书》。

  刘邦破口大骂:我马背上得天下,关诗书什么事?

  陆贾回怼:马上能得天下,还能马上治天下吗?秦并吞天下,如果知道行仁义,还有你什么事?

  刘邦觉得陆贾说得很有道理。

  总之,刘邦年轻时没有机会,也没有意向好好读书,交际往来的也多是草莽之辈。做了皇帝以后,他才知道读书的重要。

  他先是自我批评一番,总结一辈子成败得失,然后告诫太子:你再看看你的水平,还不如我呢。要加油啊!

  他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毫无保留地传达给儿子。

  汉文帝→汉景帝

  生死看淡,丧事简单办

  刘恒:渺小如我,能有这么长寿命,还当了20年皇帝。我已经很满意了!这都是上天保佑,托老百姓的福。

  刘邦很努力,想培养一个有担当的太子,但最后还是败给了吕后的强势。当了半辈子小透明的薄姬,却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儿子。

  前面我们说到,薄太后南陵出土了大量金器和珍禽异兽。相比之下,举世瞩目的霸陵,其外藏坑内容显得非常简单:除了铜器、铁器等明器模型,就是陶俑、陶俑、陶俑……

  一切,来源于汉文帝临终前的安排。他在遗诏中,传达了他体恤民生、简约丧事的安排。

  可是,身后事都是后人安排,要是儿子想过度执行怎么办?

  那就先给他讲清楚道理。他认为,万物由生到死是自然规律,人无法改变,坦然接受就好,没什么值得恐惧和悲伤的。

  “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

  很难想象,这样超然、豁达的生死观,出自一个2000多年前的封建帝王。毕竟,他前任、后世的很多“同行”,都对长生不老更感兴趣。

  既然生死只是自然现象,那么也就不必大办丧事、劳民伤财。

  文帝不仅自己成功,培养儿子也很成功。景帝的文治武功沿袭文帝旧制,父子共同缔造了“文景之治”。

  和父祖辈一样,汉景帝也想给天下找个明主,给家族选一个好家长。

  他试探太子的母亲栗姬,栗姬却出言不逊。他立刻警觉,认为这对母子担不起这个责任。太子刘荣因此被废。

  临终之前,他又挣扎着办了一件事:给16岁的太子刘彻提前“加冠”,行成人礼,正式完成责任的“交接”。

  从古至今,

  “成长的烦恼”困扰着一代代孩子和家长。

  当下疯狂“鸡娃”的家长们,

  不妨放下焦虑。

  或许,

  从薄太后的育儿经、汉室皇族家训中,

  能悟出一些家庭教育的真谛。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