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空饷,总要做账,要想神不知鬼不觉地通过单位财务系统流向个人腰包而不留下蛛丝马迹,简直不可能
12月15日上午,女子视频举报前婆婆夏雪华吃空饷且巨额财产来历不明一事引发关注。
此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分行”微信号发布说明称,举报人刘银月实名举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太康县支行员工夏雪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分行及时进行了核查。举报的夏雪华“常年不上班吃空饷”问题不属实,但核查发现夏雪华存在请假天数较多,以及旷工、迟到、早退等现象。周口市分行已于2021年6月对夏雪华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扣发绩效工资。对于刘银月举报夏雪华其家庭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问题,河南省分行及周口市分行纪委经核查,目前没有发现夏雪华本人收受客户礼品、礼金及涉嫌职务违法犯罪等问题。“常年不上班”和“请假天数较多”性质差异明显。被举报者何故如此表现?无疑,请假天数较多、旷工、迟到、早退,也造成了当事人大量时间不履职的实际后果,在这种情况下,薪水未停发,难免引发人们的种种猜测。
值得注意的是,“亲人”举报吃空饷,例子颇多。2017年1月,一则公公实名举报儿媳的帖子在网络传播。陕西吴起县陈某某称儿媳在县医院长期挂职“吃空饷”;2014年,陕西米脂县,妻子吕某举报丈夫常某吃空饷6年。米脂县纪委一位工作人员表示,2013年12月,吕某已向纪委就常某未上班一事进行举报,纪委随即进行了调查,“常某系多年未上班,并在外从事经营性活动。”这类事,都被打上过“大义灭亲”的标签。
由“家庭矛盾”衍生的相关举报,透着戏剧性,但这也是此类问题让人不解的地方:若不是“家里人”捅出来,谁能知晓这些问题?空饷问题,按说单位最有发现的可能性。因为任何空饷,总要做账,要想神不知鬼不觉地通过单位财务系统流向个人腰包而不留下蛛丝马迹,简直不可能。一些涉事单位浑然不觉,不能不深思。
吃空饷问题由来已久,严重蚕食财政资金。多年来,吃空饷状况得到有力遏制,但并没有根绝。治理吃空饷顽疾,不能只靠“家里人”的“反戈一击”。一些案例说明,吃空饷之所以能得逞,关键在于“包庇”。为此,除了要扎紧制度的笼子,加大排查和惩治力度,还得依靠技术手段。例如,运用大数据,让不上班却拿钱的人无所遁形。中国纪检监察杂志曾介绍过北京海淀大数据助力监督提质增效的经验。依靠精准画像、信息筛查等手段,就不怕线索藏得深。
现代快报评论员 戴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