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的前身苏南军区转业干部文化速成学校1952年始建于无锡,战功卓著的刘先胜中将为第一任校长。学校始终坚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把弘扬革命传统深刻融入到立德树人中,充分发挥“铸魂、协同、育人”的组织育人效能,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学校立德树人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快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固本强基:夯实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基础
高校各级各类组织是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础,是编织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关键节点”,完善和加强组织建设是推进组织育人的载体和保障。
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院(系)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实施“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抓好“七个一”建设,即立项一批党支部书记项目,建设一批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形成一批党支部工作法,打造一批党员教育实境课堂,指导开展一批“最佳党日活动”,组织举办一批党支部书记“党建沙龙”,联合建设一批党员教育培训实践基地,逐步建成一批“标准党支部”“特色党支部”“优质党支部”。校党委聚焦学生党支部建设,出台《关于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实施方案》,选派学生党支部“第一书记”和支部书记导师,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担任“第一书记”,发挥“双导双把”作用,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政治功能,夯实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基础。
近三年,学校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4个,获评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2个,获评江苏高校优质党支部29个。学校基层党组织获评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润物无声: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体系
学校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整合党组织、群团组织、学术组织形成组织育人全校“一盘棋”的协同联动机制,使各类育人资源实现有效配置。
学校通过实施“向日葵”信仰培育工程,以各级党组织为主要力量,建立大学生信仰教育四级培训体系,创新开展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深入推进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教师党员先锋工程、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养工程等重点工作,学校成为中组部全国基层党支部书记集中轮训试点单位(全国高校仅9所)、江苏省干部培训高校基地、江苏省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基地;实施“榴光溢彩”少数民族学生引航工程,配备曙光导师、学业导师,实现思想政治和专业学习双引航,为全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教育管理提供江苏师范大学样本。同时,学校注重整合校内外红色育人资源,聘请离退休老同志担任特邀党建组织员,聘请退伍军人担任兼职辅导员,形成“合作、合力、和谐,同心、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格局。学校坚持每年组织师生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开展祭扫活动,缅怀先烈,传承淮海战役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学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案例入选2021年“江苏高校党建工作典型案例100例”。
好风借力:打造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平台
学校党委坚持党建创新,打造组织育人创新平台,扎实推进“佳壹度”党建创新空间建设和探索智慧党建“支部360”建设,形成了具有江苏师大特色的育人品牌。
学校通过建设“佳壹度”党建创新空间,打造聚合宣传展示、孵化培育、资源对接、参与实践、党群服务、理论研究等“六大功能”的协同育人平台,对学校师生实现0℃+1℃党建破冰启蒙,对党建创新项目实现37℃+1℃破壳孵化,对学校党建氛围实现99℃+1℃沸腾加速。目前已孵化出“壹度校园行”“壹度声音”“壹度学习”等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育人特色项目,举办志愿服务和实践教育活动共百余场,参与师生5000余人次。
学校以“互联网+党建”的理念统领,探索推动智慧党建“支部360”建设,打造基层党建活动全数据记录、党员教育管理全生命周期、党务工作全流程赋能的“三全”综合性信息化平台,为学校组织建设插上“智慧”翅膀。目前已覆盖全校247个支部,4944名党员,全校三级党组织赋权管理人员近900人,全校党员对系统的使用满意率达95%。
学校党建创新成果获评江苏省党建工作创新奖“二等奖”,学校育人品牌项目获教育部首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立项,“佳壹度”党建创新空间获批徐州市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支部360”基层党建信息系统入选2021年江苏省组织工作信息化案例汇编,获得江苏省高等学校网络信息专业委员会“智慧校园”特别专项课题立项,被列为“重中之重”项目。
江苏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 马志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