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江苏文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1年11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典籍里的
传世之风雅江苏
  《越绝书》
  《陆氏草木鸟兽虫鱼疏疏》焦循稿本
  《三经音义》四卷(左:清刻本,右:毛抄本影印)
  《大广益会玉篇》(左:扬州使院刻本,右:泽存堂本)
  扫码关注
  江苏文脉公众号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央视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最近收官。如果说“典籍里的中国”是璀璨星河,那么,江苏一定是最耀眼的一颗,而且拥有谜一般的魅力。

  2016年,江苏正式启动“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拟用十年时间,编纂出版3000册图书,展现江苏的文化根脉。文献、史料等六编对底本优中选优,其中不少来自南京图书馆馆藏。

  原定本月举办的江南文脉论坛上,将举办一场“江苏文脉珍稀文献展”,南京图书馆精选《江苏文库》底本、江苏人著作、江苏出版展示。最近,文脉君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来到南京图书馆探秘“典籍里的江苏”。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刘静妍 宋经纬/文

  赵杰 钱念秋/摄

  古人真有意思,写书不署名,故意让你猜。比如,《越绝书》就留下了这样的谜:

  谜面一:

  以去为姓,得衣乃成,厥名有米,复之以庚。

  (打一个作者名字)

  谜面二:

  以口为姓,承之以天,楚相屈原,与之同名。

  (打另一个作者名字)

  谜面三:

  禹来东征,死葬其疆。

  (打作者籍贯)

  答案:袁康、吴平,会稽人。

  壹

  志书鼻祖《越绝书》

  记录伍子胥“下线”前后的吴越风云

  一夜白头的伍子胥从楚国出走,投奔吴国。彼时,他唯有自己可以依靠,父亲、哥哥都被楚平王杀害了。支撑他的只有一个信念:复仇!16年后,伍子胥率兵破楚。

  吴国幸得伍子胥。在他的辅佐下,吴王阖闾称霸诸侯。可惜,伍子胥的第二任“老板”,是不争气的夫差。最终,一把宝剑终结一生霸业,所有的悲愤与不甘随他一同沉江……

  伍子胥“下线”前后,吴越两国在激烈争锋中,双方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实力如何?有一部书记下了这段历史,它就是《越绝书》。

  《越绝书》成书于汉代,被称为“方志鼻祖”,记载上自吴太伯,下迄汉建武二十八年,保存有吴越地区东汉以前的许多史料,特别关注伍子胥、子贡、范蠡、文种、计然等人的活动。

  天文、地理、传说、典故、方言、物产、风俗……书中内容包罗万象,带我们打开吴越争霸的时代风云。

  我们能看到的现存《越绝书》中,最早的版本是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孔天胤刻本,藏于南京图书馆。《江苏文库·史料编》中收入的《越绝书》,正是以此为底本影印的。

  贰

  扬州学者手稿

  注解《诗经》风物之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关关雎鸠”“参差荇菜”……《诗经》,带我们感受自然风物之美。

  早在三国时,东吴学者陆玑就开始研究了。他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统计,《诗经》所涉及的动植物共有150种,其中草类52种、木类36种、鸟类23种、兽类9种、虫类20种、鱼类10种。

  陆玑的注疏,流传到清代,已经残阙不完整。所以,清代扬州学者焦循多方查询资料加以考订,对《诗经》中名物做注释研究,上卷释草木植物,下卷释鸟兽虫鱼。

  焦循撰写的《陆氏草木鸟兽虫鱼疏疏》二卷稿本,现藏于南京图书馆,被《江苏文库·文献编》选为底本。

  这是焦循亲笔写的手稿,非常珍贵。留存200多年,稿纸已经发黄,隽秀的字迹依旧清晰。上面标注着“辑陆氏疏”“陆玑疏考证”“江都焦循考订”。

  焦循是清代扬州学派代表人物,妥妥的“学霸”,在经学、哲学、历史、数学、戏曲理论等多个领域都有研究。38岁那年,他乡试中举,第二年入京参加会试落第,从此不再参加科考。母亲抱病后,他不再入幕府,而是居家授徒,专心读书做学问。

  叁

  “替身”转正

  大宋风雅薪火相传

  《清平乐》《大宋宫词》……最近几年,电视剧还原的“大宋风雅”,俘获无数观众的心。

  书页打开,犹如蝴蝶翻飞,端庄秀雅的正楷字排版疏朗……那是雕版印刷“青春期”的模样。

  明末清初时,常熟汲古阁主人毛晋父子得到了宋蜀大字本《三经音义》(即《孝经今文音义》《论语音义》《孟子音义》),就“临摹”抄写了下来,这就是流传后世的“影宋抄本”。

  《三经音义》中的《孝经今文音义》《论语音义》来自唐代苏州人陆德明的《经典释文》。陆德明是南朝至隋唐之际的一代大儒,他写就众多研究中国文字、音韵及经籍版本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书。

  后来,宋本失传。我们能得以一窥的,只有毛氏的影抄本,墨如点漆,一笔一画,柔韧有力,精致典雅。

  毛氏之后,抄本由常熟藏书家席鉴收藏,席鉴之后,又由苏州人周锡瓒香岩书屋收藏。

  周锡瓒和同乡黄丕烈,都是乾嘉时期苏州著名藏书家。两人一合计:这么好的东西,得传下去!刻出来,印刷!那时候,没有扫描、拍照技术,也不知道古人花了多少心思,才完成了“影印”出版。

  那后来呢?毛氏抄本哪儿去了?周锡瓒之后,汲古阁毛抄本又兜兜转转,最终消失在时间海洋,百余年间未见著录。

  1966年的某天,苏州图书馆工作人员冒着危险,在废品仓库翻找两个多月,最后在一堆废品里找到了汲古阁毛抄本《三经音义》。

  这是一个“替身”转正,挑起了传承大梁的故事。

  肆

  曹寅主持出版工作

  “江苏出品”必属精品

  那一年,江南的春来得格外早,瘦西湖畔的柳枝绽出鹅黄的嫩芽,康熙第五次南巡,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为此照例忙活了好一阵子。

  喘息未停,南门驿站又传来消息,说驿马从苏州带来了康熙的旨意,还有几本唐诗集子,说是“令江宁织造臣曹寅校刊,以翰林彭定求等九人分校……”

  刊刻《全唐诗》工程浩大,工作班子定名“扬州诗局”,曹寅领衔,编校都是翰林饱学之士。康熙四十四年正式开局,第二年校刻工作基本结束,“装潢成帙,进呈御览”,历时一年多。

  工作完成之后,康熙赞叹不已:“刻的书甚好!”《全唐诗》共九百卷,曹寅组织刊刻的版本是至今研究唐代诗歌最好的版本。江苏出品,必属精品。

  除了为朝廷刻书外,曹寅自己也刻书。在和李煦轮管两淮盐政期间,曹寅曾以扬州使院、扬州书局名义选刻了自家收藏的宋元古籍,集为《楝亭十二种》《楝亭五种》等。

  《楝亭五种》中有一种是《大广益会玉篇》。《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以小篆为主体的字典,《玉篇》是继其后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由南朝梁苏州人顾野王编撰。唐高宗上元元年,处士孙强曾修订增字。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敕令陈彭年等再次重修。《大广益会玉篇》共三十卷,收字2.2万多个。

  曹寅收藏了一部宋刻本《大广益会玉篇》,清康熙四十五年,他在扬州使院组织重刻。巧的是,在此两年之前,苏州人张士俊已经在他的泽存堂重刻了一版。如今,宋刻本也仅见国家图书馆有藏。在漫长的历史中流传最广的,还是扬州使院和泽存堂刻本。

  正是先辈读书人的收藏与重刻,让经典永流传。

  特别感谢

  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馆员韩超对本文的帮助

  打开典籍,对话先贤。知道我们的生命缘起何处,知道我们的脚步迈向何方。

  江苏历代典籍浩如烟海,无论是记录地域文化的典籍,还是江苏人著作、江苏出版,无一不是文质彬彬,有颜值有气质!

  岁月无声,墨传千年。这是一种传世之美。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