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由扬州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周勇参与的科研项目“长江中游优质中籼稻新品种培育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值得一提的是,从2011年到2020年的十年时间内,扬州共有21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和质量居江苏省前列。
许婷 顾潇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衡量各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和重大成果产出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翻开2011年以来的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可以看到,近十年来扬州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1项。从获奖类别来看,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1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5个,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4个,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个;从获奖单位来看,来自高校的项目11个,来自企业的项目10个。
这些奖项是近年来扬州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创新发展,聚焦“323+1”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产业科创名城建设,围绕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系统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结出的硕果。
“一个地方出不出重大科技成果,与这个地方的创新生态息息相关。”扬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一项科研成果从立项到“走出”实验室,最终变成市场产品,中间需要经历很多环节,历经很长时间,其间如果企业和政府耐不住性子、沉不住气,不能提供很好的创新环境,就很容易半路夭折。
近年来,扬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新环境打造,围绕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在全社会弘扬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大力宣传各类支持创新、实践创新的优秀人物和事迹,努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让一切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活动得到鼓励、创新成果得到嘉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既是对参与者的奖励,也是对全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取得成绩的一种肯定,凝结着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和奉献。”扬州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更加注重扩大科技投入,聚焦产业科创名城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突出载体建设,加快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努力实现科技同产业无缝对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好地方’扬州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