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8版:艺+周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1年11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金陵画苑幸识荆 我与先生忘年好
——忆与宋文治老师交往的岁月(上)
  宋文治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1964年

  □萧平

  我与文治先生相识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江苏省国画院(“总统府”西花园内),他是老师,我是研修班的学员。其时正是“新金陵画派”的鼎盛期,我亲睹了省国画院在傅抱石先生的带领下,高举革新旗帜,完成了山水画由旧向新的蜕变。文治老师作为画派的开拓者之一的作用,反映在他两万三千里旅行写生之后,勇于探索,画风突变,创作出讴歌时代、记录新生活的一批山水画佳制。

  作为学员的我是幸运的。“总统府”东侧的小门通向东箭道50号,文治老师与丁士青等先生的住所。课余,我时去文治老师家里,或看他作画,或欣赏他收藏的海上诸多名家的作品,至今留有深刻的印象。

  画院的几位名师中,文治老师有着清晰的承传,传统功底深厚。他早年师事张石园并问学于陆俨少先生,又入吴湖帆先生之门。早期作品由“娄东派”上溯元四家和董源、巨然,有浓厚的江南风韵。我在与他的接触中,会谈及许多共同的话题,比如对明清绘画及“清六家”笔墨的认识;对于当代画家的评价;对于“新金陵画派”、山水画的程式美和推陈出新的问题,他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关于山水画的“放得下”与“加得进”的经验之谈,我在之后的绘画实践中时有所悟。那些年,文治老师前后三本画集都约我作序,为此我们有过深入地长谈。他的创作体会,以及对山水画的新认识、新思考,对我学习山水画来说,真是“胜读十年书”啊,这大约是任何学校或是书本上所学不到的。

  我们住在同一个城市里,无论是我的住所,还是在南博办公室,都是我向他学习的好机会。在我收藏的一本册页中,文治老师先后为我画了三幅画,这些作于不同年代、不同地点的山水小品,具有特殊意义。最早《漫江碧透,百舸争流》,1964年在他东箭道家中;《虎踞龙盘今胜昔》,1968年画于我当时的贡院街居所。另一幅《嘉陵江小景》,1972年画于我清溪路一号的南博宿舍。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虎踞龙盘今胜昔》。当时正值“文革”批“黑画”风潮,画家选画的题材,都与表现祖国山河与建设有关。一天,文治老师到夫子庙散步,顺道来到我与父母在贡院街的居所。谈话间,他翻开桌上的册页,信笔画了一幅建设中的南京长江大桥。画毕未题款,我理解老师心思,是恐有失引来麻烦。直到“文革”结束后,他才为我补上“虎踞龙盘今胜昔。一九六八年文治”的款识。

  文治老师与陆俨少先生亦师亦友,他非常敬佩陆先生的画。他有一本陆先生的杜诗册,视若拱璧,却不吝借我临摹。上世纪70年代,陆俨少先生在南京汤山疗养,南博有“明四家”“清六家”大展,陆先生数次来看展,都是我陪同。我对陆俨少先生的相识相知,是文治老师搭的桥。

  文治老师与我有着艺术收藏的共同兴趣。他在书画收藏方面,涵盖古今,近代海上画家如陆俨少、朱屺瞻、来楚生、唐云等更不乏精品。每有新藏,便相邀欣赏。一次他将从北京荣宝斋买到的两件张瑞图和王铎的书法,特地骑着小轮自行车带到我家里给我看,令我感动。现在,我还常想起文治老师得到心仪的藏品时,那种“喜形于色”的内在愉悦。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