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讯 (见习记者 杨晓冬)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数量丰富、特征鲜明,但在城市快速建设进程中,部分红色文化资源未纳入现有保护体系,需要进行系统保护。10月27日,南京市规划资源局对《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规划》进一步解读,该规划构建了“三区、两线、十三片”空间格局、形成了“四级四类”保护体系,有效保护南京现有红色资源。
本次规划对象为南京市域范围内、经中共南京党史部门确认的、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事迹内涵的红色文化资源,时间跨度涵盖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依据,在165处红色资源中,除已纳入南京名城保护名录的62处外,本次规划新增各级保护对象103处。该规划已于2019年9月获市政府批复,以本规划为重要依据的《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立法工作与程序已完成,并于2021年7月1日起已正式施行。
目前,按照规划,新建市党史设施项目已建成开放;江北红色广场(含王荷波纪念展厅)项目按规划选址建议建成开放;下关滨江公园及片区内红色文化要素不断丰富;雨花台烈士陵园周边设施(雨花剧场)改造完成,成为南京首个浸没剧场,打造全国红色剧目汇演基地。
该专项规划提出了两大保护利用目标:积极弘扬“雨花英烈精神”,以雨花台烈士陵园、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和纪念碑、总统府等代表性的红色资源为主要载体,形成全国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突出彰显“胜利之城”标志地特色,形成有影响力的红色文化游览地,促进城市功能品质提升。
依托“全面保护、应保尽保”“多元利用、系统整合”两大保护利用策略,把红色文化资源及其所依托的区域和环境作为有机整体,统筹保护红色文化资源本体、景观和周边环境,保护红色资源脉络及各资源之间的联系。
以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三级五类保护要求为保护基础,考虑到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其蕴含的红色精神价值往往重于物质空间实体价值,且南京165处红色文化资源点中近一半实体已灭失或无实体资源,该规划创新形成了红色文化资源四级保护体系。
“四级”保护控制体系即:不可移动文物和综合价值在80分以上的资源进行指定保护;60-80分之间的资源进行登录保护;60分以下而实体尚存的资源进行规划控制;60分以下实体已灭失的资源以及新建的纪念馆、广场等,对其蕴含的红色精神进行保护性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