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1年10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烟火门西 一代代人风干的记忆
  发布会现场

  昨天,这本由一群老门西人写的新书首发

  南京有个地方,叫“老门西”。

  南京有一群人,叫“南京老门西文化守望者”。

  老门西在哪?有什么掌故?

  10月26日,《烟火门西》新书首发会在愚园举行。

  这本书的作者均为南京老门西文化守望者协会的会员,他们的年龄在70岁左右,最年长的口述者今年98岁。他们用亲历、亲闻、亲见,或实录或回顾的方式,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老门西”。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胡玉梅 刘静妍/文 牛华新 王曦/摄

  《烟火门西》是风干了的门西人记忆

  “《烟火门西》汇集了70多篇文章,写的多是日常生活的琐碎,记录的是作者的亲历亲见亲闻,展示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活形态和生活态度。”南京老门西文化守望者协会会长陶起鸣是《烟火门西》的主编。现场,他讲述了这本书诞生的过程。

  《烟火门西》的作者是南京老门西文化守望者协会的会员,他们是土著的老门西人,年龄在70岁左右,其中80岁以上的有10人,最年长的口述者今年已98岁。“我们以‘搜集老门西文化民俗风情,讲述老门西文化古今故事,探寻老门西文化文缘文脉,研究老门西文化精神价值’为宗旨,试图通过自己的力量,将老门西的价值挖出来,底蕴秀出来,让世界知晓。同时希望把老门西文化一代一代‘守望’下去。”陶起鸣说,“《烟火门西》是风干了的门西人记忆,是一块门西文化的砖,一块秦淮文化、南京文化、中国文化的砖;是对守望者们对门西的致敬;是各方人士文化情怀和心血的结晶。”

  “老吴”韶门西:鸣羊街转一圈勾起很多往事

  南京方言节目“听我韶韶”主持人吴晓平,是南京人熟悉的名嘴“老吴”。作为协会顾问,他应邀来到现场,书中收入他的文章《我望着老街巷的地名牌发呆》。

  老吴说,成为《烟火门西》的作者之一其实是个“误会”,因为他是老门东人,写过很多夫子庙的故事、秦淮人家的故事。受到南京老门西文化守望者协会副会长速泰春的邀请,他成为协会顾问之一。

  “看到协会的作者写的文章,他们真的很了不起。”吴晓平认为,这些文字非常有价值,秉承历史,回忆自己经历过的事,甚至为一个人家的姓名、街巷的门牌能跑好几天。“我熟悉的一个作者,名叫张长宁,文章写得非常漂亮。认识几十年,我不知道他以前是南京塑料厂的。南京塑料厂,就在老门西。他们的文章,一下激发起我的联想。我也要写!”

  老吴写得很动情,把自己当年谈恋爱的故事都拿出来了。写完以后,有人说,老吴讲得不对,“跑塑料三厂,跑那么远干么事?”这次来参加首发会,老吴上午7点就出门,重走了一次记忆里的街巷。“从夫子庙贡院街,怎么走到塑料三厂?为什么放着好好的集庆路不走,在鸣羊街、高岗里、花露岗绕来绕去?但我当时确实是这样绕的。现在的集庆路是后来修的,原来没有这条路。所以,我们写文章最大的好处就是,回忆了当年在老街巷里的情景。”

  “今天一大早,我又到鸣羊街转了一圈,一下又想起来很多往事。非常感谢南京老门西文化守望者协会,认真做这些发掘历史的工作。”老吴说。

  82岁老人回忆儿时:上学自带小板凳

  首发会现场,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80后、90后年轻人,老少作者同聚一堂,畅谈记忆里的老门西。

  “小时候在荷花塘小学读书,一二年级没有课桌椅,都是自己带一个板凳。老师讲课,我们坐着。老师让我们写字,我们就趴在板凳上写。一般女同学都是蹲着写字,舍不得跪着把裤子弄脏。三年级以后,才有了桌椅。”82岁的王与荣,是这本书的作者之一。她说,那时候的荷花塘小学实际上是一个祠堂,孩子们下课了从小侧门往里走,可以走到祠堂的正厅。

  《烟火门西》收录了她的文章《花露岗1号:人气旺盛,但一年到头都关着大门》《外婆头上的红绒花》。她在花露岗1号出生、成长,直到18岁去苏州上大学。

  了解到南京老门西文化守望者协会,王与荣主动要求加入。她用稿纸写文章,让外孙帮忙录入电脑。后来慢慢学会用手机,转发自己的文章,收获很多点赞。

  “烟火门西值得再拍一部电影或电视剧”

  国家一级导演、电视剧《秦淮人家》的摄影师陈应歧,是南京老门西文化守望者协会的顾问之一。“我是土生土长的南京门西人。南京的街头巷尾充满着地域文化和南方经济的特点,1989年拍摄电视连续剧《秦淮人家》,当时我是摄影,通过我的手指开关录下来的门西,非常精彩。”陈应歧说,《秦淮人家》这部剧在当时的电视剧系列剧中是最长的,原计划要拍200集,后来只拍了150集。这部剧在中国的影响非常大,获得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它在《渴望》之前,把市井人家,把老百姓真实、原汁原味的普通生活、家长里短,真实地呈现给观众。

  当年《秦淮人家》拍摄,曾在老门西的牛市64号明清建筑里取景。“三进的房子,每户人家都很小,在狭小的空间说了一个很真实的故事。”陈应歧说。

  门西人是什么样的?在陈应歧的印象中,门西人讲话直率,很朴实,门西的故事很多。

  “门西人,可代表南京人,完全彰显出南京人的本质特色。此特色,可谓‘大萝卜’是也。如果诠释,那便是实在、憨厚、善良、热情、包容……高官和百姓,平等相处;鸿儒和白丁,和谐共之;本地人和外乡人,互不嫌弃;邻里和睦,近邻好似远亲……”江苏省地方志学会秘书长吴福林在《烟火门西》的序言中这样写道。

  “很期待在一部电影或者电视连续剧,再说说门西人的故事。”陈应歧表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