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己设计“玩乐课”
家长点赞:不仅锻炼身体,还能培养团队意识
玩是孩子的天性,“双减”政策下,如何让孩子更健康地玩,不少学校进行了探索。10月25日,南京市紫竹苑小学举行“一起嗨玩儿——笋芽儿学苑‘玩乐’课程推介会”,孩子们自己研究玩乐课程,让丢沙包、斗鸡、贴烧饼等传统游戏项目回归校园。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舒越/文 施向辉/摄
孩子 传统游戏2.0版,花样百出脑洞大开
“四四方方几块布,缝在一起做玩具,沙包游戏真好玩,能抛接来能投篮,可以双腿夹着跳,可以单脚踢着跑,飞沙接石忙不停。一起玩耍乐多多。同学们,一起玩——沙——包——啦!”四(2)班张育菡和她的小伙伴带来了一段快板,吸引孩子们一起来玩丢沙包的升级版游戏。
为啥说是“升级版”?张育菡说,不少人听到丢沙包这个游戏,可能会觉得比较简单,而“飞沙接石”是团队经过研究、实践出来的游戏新品。“这个游戏要分为两队,两边的队员称为飞沙者。要将手中的沙包,对准中间接石者的脖子以下扔出去。既要有力道确保沙包击中,又要注意角度,不要让接石者接住得分,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她介绍,中间队员就是接石者,既要躲开飞沙,不被击中,也要胆大心细,将飞沙接住,成为自己得分、救人的宝石。
“这个游戏,只要有一片空地,再约三五个好友,就可以快乐玩上小半天啦。”张育菡笑着说,她觉得这是一个对智力和体能都有较高要求的游戏,也很有乐趣。
“我们的研究充分表明:烧饼贴得好,反应速度慢不了;烧饼贴得好,灵活一定少不了!”五(2)班盛夏和小伙伴推介的游戏是“贴烧饼”;“斗鸡斗鸡真有趣,单脚盘起做游戏。斗一斗,比一比,脚不落地就胜利。”四(1)班郑昕怡推介的游戏是“斗鸡”……老鹰捉小鸡、翻花绳、跳皮筋等传统游戏都在首批推介会的名单中,相信也是很多80、90后的童年回忆。
经过00、10后孩子的花样“变变变”,这些传统游戏重新焕发生机,回归校园,成为课间的日常游
家长
引发童年回忆,比玩手机好多了
现代快报记者发现,传统游戏重回校园,不少80、90后家长举双手赞同,也引发了一波回忆杀。80后家长徐女士告诉记者,她非常支持传统游戏进校园,回忆她的童年,几乎都是和同学们跳格子、跳皮筋长大的,非常健康快乐。现在随着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孩子们动不动就玩手机,一是对视力有影响,二是童年与小伙伴在一起玩耍的乐趣逐渐消失了。而这些传统游戏,不仅是体力上的锻炼,更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团队意识、互相帮助,还有不少游戏也是要动脑筋的,可以锻炼智力。
另一名80后家长于先生,儿子正在上小学五年级。“儿子平时喜欢打羽毛球,但是在学校可能受到场地限制,一周也就打一次,平时课间在校园和同学们奔跑也不是很安全,像这些传统游戏,比如斗鸡、贴烧饼,就很好地平衡了这些问题,既能得到户外锻炼,又能和小伙伴们共同成长,一举两得。”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学校
鼓励更多创意,持续推广“玩乐课”
南京市紫竹苑小学校长姜玲告诉记者,在“双减”大背景下,学校发现家长偶尔也会有些“茫然”,比如减负之后,孩子们可以怎么开展课外活动?“玩”,是人们自愿且喜欢去做的事。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玩耍可以创造出“最近发展区”,玩耍时的儿童经常表现出高于他同龄人的应有水平。
“在学校我们发现,孩子空闲时间除了在教室读书,就是在校园里追逐奔跑,很多家长也会觉得不安全,我们就开始研究到底怎么玩?经过两个月的酝酿,‘玩乐’课程就这样诞生了,将传统游戏引入校园,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孩子们自主研究传统游戏怎么玩,并发挥创造力,融入现代的因素,进行创意游戏。”姜玲说,这样引领学生有序地、深入地展开游戏研究,从会玩、会教,到会创意。
姜玲表示,通过研究传统游戏,不仅激发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热情,强健体魄;增加同伴间有趣互动,减少无聊冲突;培养合作精神,享受学习乐趣。“希望孩子们用视频、照片,或者是心得体会的方式,把玩游戏的过程记录下来,也鼓励孩子们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创意。我们已经研究十多个传统游戏了,游戏推广之后,我们会在课后服务的时间,等孩子们做完作业,老师们组织大家在操场上、在廊道里面做一些传统游戏,惠及每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