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8版:艺+周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1年10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求新的新我
  1978年5月萧平(左)与费新我先生游北京八达岭

  □萧平

  2003年是费新我先生的百年诞辰。以往,每到苏州,干将路上先生的旧居是必去的,还有吴养木先生的寓所 ,这些都是我心目中的人文风景线。江南的文化风韵,尤其是吴门的书画传统,在那里熠熠生光。

  新世纪之初,人类文化的许多方面都在作百年的回顾。就中国书坛而言,费新我先生是必有一席之地的。

  先生五十六岁右腕患关节结核,遂练左手运笔,专攻书法。其实 ,他早有了汉碑和唐帖的基础。我们不难在他前期右手画作的笔墨和题字中得到信息。然而,书法一旦成了他专攻的目标,他便觉着以往所学不足了,于是又从唐人上溯晋、汉和南北朝,博采约取,终于成就了自己独特的风貌 。

  由右手转而左手,由画转而书。前者是身体病患引起的变动,是一种被动和无奈,反映着他的灵活和毅力;转画而书 ,则应是他主动的选择,对一位年近花甲的艺术家而 言,这选择带着风险 ,需要勇敢和自信 。

  中国文字的结构和书法传统,都是方便适应于人的右手的,右顺则左逆,左书有所不便,在逆境中求生机,于不便中寻规律,是左手得以独立的精神。笔者在见到清代高凤翰的左书时 ,就自然看到了费新我先生的影子。费老未必研究过高凤翰,但他们有着相似的艺途阅历:有汉隶和绘画的基础、中年病废右腕……他们都找到了运使左腕的规律,都在逆境中得以复生。

  新我先生是以行草著称的。他的行草,既有纵向的洒脱气势,又具横向的苍遒张力,大小参差,使转自如,跌宕多姿,不受前人羁绊,是碑与帖的结合,是书和画的结合,富有强烈的韵律感。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书坛,确是一种新鲜的创意。

  新我先生的画,在其后期已被他显赫的书名掩盖了。他的画的精妙,其实并不在他的书艺之下。

  先生早年学过西画,又从事国画范本、应用美术、劳美教材和简易美术技法教材的编绘工作。他的基础是很实际也很实在的。他要引初学者入门,其路必须正确,必须简易,也必须实在。先生大约在四十年代末始自学国画 ,到五十年代中,他的作品已经引人注目,内容包括景物、人物和动物,大都简朴生动,有写生的基础,有笔墨的功底,有新鲜的气象。这些作品,基本不套用旧程式,却自有程式;大都不承袭旧笔墨,却自有笔墨。所以气象必新 。它简朴且通俗,却简中见繁,俗中寓雅,耐人寻味。我曾得到先生编著的《怎样画蜡笔画》的小册子,几十年后拿出来翻翻,仍觉得趣味盎然。先生操使儿童用的蜡笔,笔画中依然有着浓烈的中国画风韵,虽示范于学童,也不失大手笔的气概。先生专攻书法后,偶尔也作画 ,常常以白鹅为游戏,伸曲自如的生动形象,正是先生活泼泼的艺术生命的象征。

  新我先生是一个观念和性格都较为开放的人,这使人经常联想到他的名字。先生的观念与他的艺途经历有关,他早年大约受过陈秋草先生的指导,但主要是自学,自学的经历让他养成了不放过任何机会吸纳新知识的习惯,这或许就是他的开放性或曰包容性。无论中西 ,点滴积累 ,兼学并用 ,并在辛苦的实践中体验充实、扩大和提高。这样获取的学问,要比系统灌输搬来的程式风貌好,因为点点滴滴都经过了自己的体验和认识,自然融入了自我,最终形成的就是独立的自我了。这或许就是新我先生成功之路罢。

  先生的开放和包容性格,还表现在他为人为艺的谦虚。每次见面,他都要问我听到什么对他书法的批评意见。他总说自己是半路出家,还在探索和实验。谈到林散之、高二适两先生,他总是翘起大拇指说:“他们真是‘人书俱老’了”。他自己则选用了一方闲章 “人书未老”,他解释说:“吴人称‘费老’,其音与‘未老’相同,我确是人书未老啊!”风趣和谦虚同在。

  我曾伴先生同登长城八达岭,时值高秋,当我们通过蜿蜒的山路登岭眺望时,他不禁慨然道:“北国风光,气势磅礴,非江南小景可比啊!”我还与先生同行出席“兰亭书会”,山阴兰亭的清幽,同样引起生的兴味,他对我说:“难怪王羲之雅集于斯,写出美文美书,不身临其境不知其妙啊! ”对景对物的新鲜感受,反映了他作为艺术家的敏捷思维和博大襟怀。

  纪念新我先生,就是要从他的艺途中获取经验,从他的艺术中吸收营养,继承发扬,推陈出新,光大我国的优秀文化艺术传统,这是后辈艺坛学子的责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