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1年10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和那个辍学、戒不掉网瘾的自己和解
“网瘾少年”的孤单心事
你都懂吗?

  “为什么会迷上网络?”

  “太无聊了,网上能建好看的房子,买好看的衣服、首饰,还能交男朋友……”

  “爸爸妈妈平时对你怎么样?”

  “他们没空陪我,就知道让我学习。”

  ……

  近几年,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读博士蓝心接触到不少“网瘾少年”,在跟他们的对话中,她提取到类似的关键词——无聊的生活、孤独的内心以及父母的高期待。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人数达9.89亿,其中学生占比最多,达21%。在互联网成为学生获取资讯、学习知识、互动交往重要平台的同时,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象也有所增长。如何让青少年远离网瘾?近日,江苏省公安厅开展预防青少年网瘾专题网络访谈,倾听网瘾少年们的孤单心事,也为他们的家庭支招。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季雨/文 视觉中国供图

  简单粗暴的沟通

  如果你家孩子是“网瘾少年”,你会怎么办?会不会严厉呵斥、大发雷霆?

  1年多前,蓝心接触到“网瘾少年”高高。当时,高高已经半年没去学校,父母很头疼。“每天在家玩游戏能玩10个小时,黑白颠倒,我们家为了这个没少吵架。”每次一吵架,父母的声嘶力竭让高高变得更加沉默。

  询问和交谈是打开心灵的钥匙。“孩子,你为什么不喜欢去学校?”对于蓝心的提问,高高毫无回应,只是低着头。经过一次又一次沟通,高高的心结被打开,原来他遭遇过校园霸凌,本该是自己坚强后盾的父母,却没在关键的时候支持他。周而复始的粗暴沟通,更是寒了高高的心。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因素非常复杂,从实践中看,至少有三方面因素:个体因素、家庭因素、网络因素。“我个人认为最根本最重要的还是家庭因素。”蓝心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很多家长只认为孩子是爱玩手机、不想上学,没有意识到问题是出在自己身上。“我见过很多孩子,他们不擅于表达,如果父母比较严厉、要求高、控制多,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不敢向父母求助。”结果,孩子内心的挫败感无法自我消化,只能通过玩游戏让自己开心一点。

  得知是自己的“粗暴”害了孩子,高高的父母愧疚极了。在接下来1年的时间里,父母学会稳定情绪,和高高进行有效沟通。一次16公里的徒步,也成了高高人生的转折点。蓝心称,高高经历过校园霸凌,所以害怕与人接触。在这次课程中,他必须学会和大家在一起,完成一系列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他学会一点点建立自信,对于人际交往也变得更有自信。”

  欣慰的是,高高已经回校学习,还为自己制定了成长计划和手机管理表。

  聪明的“坏小孩”

  孩子没把聪明用在学习上,这是种怎样的体验?大宝的爸爸汪先生最有发言权。整个少年时期,大宝没少和爸爸斗智斗勇。

  大宝上小学时,为了考验他,汪先生把手机放在一个不上锁的抽屉里。“我时不时去看看,发现手机没被动过,当时还沾沾自喜。”哪知过了大半年,大宝又被逮到在偷玩手机。“我就纳闷了,手机不是在抽屉里吗?”汪先生打开抽屉一看,才发现是自己“太傻太天真”,抽屉里的手机早就被调包,放在里面的是一个手机模型!

  打也好骂也罢,汪先生什么招都用过了,到了高中大宝干脆休学。“在游戏里打赢的感觉特过瘾,有一种成就感。比起无聊的学生生活,有意思多了。”大宝觉得。

  “有一次,我在街上转,看到一个网吧,我就走了进去。”汪先生想看看,现在的孩子都在玩什么游戏,有什么好玩的?后来,他干脆找来几名“游戏大神”,“我拜托他们在游戏里加我儿子好友,只要他上线,就和他PK。结果,这个臭小子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就这样打了十来天,大宝自己受不了了,主动找到爸爸,“游戏没意思,老是被打败,我要回去上学。”经过努力,大宝的高考成绩超过一本线20多分,顺利考上理想中的大学。

  蓝心分析,很多父母不会鼓励、夸奖孩子,这让孩子没有成就感和价值感,导致他们陷入自我否定中。而在游戏中有登录奖励,通关也有小奖励,这些设置很容易让人有即刻得到的价值感。因此,当孩子上网成瘾时,家长要暂时放下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执念,通过有效方法化解他们的心理疙瘩,转移他们对网络的关注。像汪先生这样剑走偏锋的方法,不失为一种特殊的尝试。

  高质量陪伴是王道

  现在,家长对孩子使用网络的心理,就像是豆腐掉进了灰堆里——吹不得打不得。既不可能把孩子和信息社会分隔开,禁止使用网络,又担心过分沉迷网络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如何处理好之间的关系,在预防青少年网瘾专题网络访谈上,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副局长、全省青少年德育专家张恒柱给出建议,他认为高质量陪伴才是“王道”。

  “孩子将视线迁移到手机上,在很大程度上是感情需求没有得到有效的满足,因此增加高质量陪伴或许能缓解孩子的手机成瘾。”张恒柱认为,家长要做好示范,自己一回家就抱着手机不离手,却让孩子远离手机,这是“只许自己放火,不准孩子点灯”的行为。

  蓝心也认同这样的观点。当前,孩子的学业压力很重,每天生活的90%都围绕学习,面对无数的考试、做不完的习题,孩子的内心压力得不到纾解。“孩子在上学的年龄,父母需要在这个阶段给予孩子更多的肯定,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需要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在内心形成自我认可。”同时,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多给孩子支持和帮助,少一些批评指责和说教,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逃避到网络虚拟世界的情况发生。(文中网瘾少年及家长为化名)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