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职务和单位信息,和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没有一毛钱关系,本就该直接删除这类选填项目
有网民在人民网留言建议禁止收集中小学家长职务等信息,南宁市委办公室回复:家长民族、工作单位和职务等信息不是必填项,家长可自愿填报。
这表明,学校方面是不可以强制家长填报相关信息的。但仅有此不够。因为,“家长可自愿填报”意味着有些好为“人事”的家长将自身带着光环的背景信息光明正大地录入,进入个别默契感十足的教师眼里,以期获得额外“重视”。
填报这类信息,并与人情世故相缠绕,可能会引发诸如歧视学生、个别“关照”的乱象,伤害学生心灵、制造教育不公。今年3月,天津那位对着台下学生怒吼以前带的学生,其家长非富即贵,甚至直斥“人家妈妈1年比你妈50年挣的都多”的女教师,堪称“另眼”看人的代表。她的发飙被“录播”是个意外,但个别教师对学生家长背景异常关注、又对部分无光环的学生缺乏公道心,则并非偶然。
家长的职务信息,本身并非“见不得光”,但这种信息登记容易造成“互通有无”等手法的合法合理化,不利于社会公平正义在人心的落地。这正是公众普遍担心的地方。
近来,多地网友反映此类焦虑。今年9月下旬,西安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某小学一年级要求登记家长单位职务,有网友深表疑惑。对此,有关方面回应称,经查,信息采集除必填选项外,其余信息家长可根据个人意愿填写,不做强制要求。今年8月,有网友在人民网的“领导留言板”上留言吐槽,很多学校要求填写学生父母祖父母工作单位和职务等信息,希望能禁止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收集该信息。北京市教委随后回应称,该信息严格保密,不对普通教师公布,正在研究取消父母职务信息的收集。
揆诸人们的忧虑之源,可以理解。家长职务和单位信息,和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没有一毛钱关系,本就该直接删除这类选填项目。保留这类选填项目,既有画蛇添足之嫌,又有损害个人隐私权之嫌。
一些政府部门表示不强制填报,但现实当中校方或幼儿园隐性强制手段并不鲜见。例如,同样是今年9月,有人向媒体反映,西安一幼儿园公开要求家长填写单位、职务等信息,“不然学籍系统录不进去”。迹近耍流氓了。就相关事宜,作出明确规定,让三观正常的家长免于填报职务和单位信息之囧,很有必要。事实上,职务信息类的填报,并非“惯例”,笔者青少年时期所入学校,就绝无此类要求。莫非显示家长“身份”竟然成了一种进步?当然不是!
存在的未必都是合理的。至少填报家长职务和单位信息就不具合理性。人们之所以在一件“小事”上斤斤计较,甚至摆出寸土不让的架势,根本原因是“小事”连着教育公平,连着人心好恶,须臾马虎不得。前述北京市教委“正在研究”的说法,引来国内网友热议,甚至视为“破冰”端倪的显现。世道人心在其间,格外清晰。期待群众良好心愿,早日实现。
现代快报评论员 戴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