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现代快报记者获悉,南京市政府办公厅近日正式印发《南京市“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加快建设为民服务“一刻钟”幸福圈、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比例达70%、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覆盖率达100%……“规划”描绘了未来五年南京民政事业发展的新愿景、新目标,提出了多项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的重点任务和改革举措。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徐苏宁
加快建设为民服务“一刻钟”幸福圈
规划明确了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规划明确,加快建设为民服务“一刻钟”幸福圈。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项目,密织覆盖市、区、街镇、社区和居住小区五级民政服务网络,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方便的优质公共服务,让便捷、高效社区生活成为居民生活新常态。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规划科学设置11项主要指标:有意愿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100%、查明身份信息流浪乞讨受助人员接送返回率达100%、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比例达70%、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涉农区农村标准化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数量达10个、接受上门服务的居家老年人数占比18%、市、区标准化儿童福利服务(未成年人保护)设施覆盖率达100%、等级社会组织覆盖率达50%;城乡社区民主协商机制完善率达100%、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覆盖率达100%、城乡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覆盖率达100%。
涉及养老等,规划明确十大重点任务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发展养老服务、完善儿童关爱保护、加强城乡社区治理、规范发展社会组织、促进慈善事业发展、优化区划地名服务、完善社会公共事务、深化殡葬体制改革、建设高质量现代民政……规划中明确了十大重点任务。
比如在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方面,以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低收入人口等相对贫困群体为重点,建立保障梯次化、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为特点的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健全“按户保”与“按人保”相结合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健全临时救助政策措施,完善社会救助转介机制,强化急难社会救助功能。
在加快发展养老服务方面,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加快养老综合体、护理型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筑牢居家养老基础。增加街道、社区日间照料机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社区站点,社区助餐点实现市域全覆盖,提升社区养老效能。鼓励连锁化、品牌化养老机构发展,链接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提高养老机构运营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增强机构养老功能。推动养老服务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养老人才队伍“十百千万”计划。
让广大社区工作者“有奔头、有甜头、有盼头”,规划中还提到完善社区工作者管理体系,健全薪酬制度。在完善社会公共事务方面,将建设南京市婚姻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婚姻登记便民服务。
与此同时,南京将推进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化建设,提升婚姻登记处服务能力。推进婚姻登记便民服务,实现“省内通办”“跨省通办”。加强对婚俗改革试点指导,创新结婚颁证服务模式,完善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倡导健康文明、简约适度的婚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