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江苏省教育厅发文,为推进江苏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工作,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减缓衔接坡度,化解家长焦虑,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舒越
小学要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
《方案》要求,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各小学要强化主动意识,积极与周边幼儿园开展衔接,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适度调整班级环境、作息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形式、学科评价、班级规则等,解决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中衔接坡度过大、过陡问题。根据国家课程标准,适度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坚持零起点教学,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
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从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四个方面帮助儿童做好入学适应,强化以儿童为主体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创设充满童趣的班级环境,营造包容和支持的心理氛围,最大程度消除儿童的陌生体验和不适应。改革教育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从关注结果转为关注操作和思维过程,重视形成性评价。坚决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
到2022年8月底,全省“小学化”“超前教学”“违规培训”等行为将得到有效遏制。幼小联合教研模式初步构建。到2023年6月底,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明显转变,课程衔接、联合教研、家园校共育及动态监管等幼小协同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幼小科学衔接教育生态基本形成。
鼓励幼儿园与小学建立学习共同体
发挥教研引领作用。各地教研部门要把幼小衔接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教研计划,推动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制度。
组建联合教研共同体。各地要成立由1名小学教研员和1名学前教研员共同牵头负责的联合教研小组,专门负责区域内的幼小衔接教研工作。鼓励幼儿园与小学实现双向对接,建立幼小互访制度,建立学习共同体。每周定期组织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开展有效衔接专题教研,每月定期组织教师走进幼儿园、小学开展现场教研活动。
按照教育部《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要求,要引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帮助儿童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和适应教育,切实提高园长(校长)、教师科学实施幼小衔接的专业能力。
专项治理面向学龄前儿童的学科类培训机构
开展违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各地要严格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21〕40号)提出的“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要求,结合江苏“双减”工作部署,集中开展对各类面向学龄前儿童的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专项治理。在新学年开学后,幼儿园要对大班幼儿在校外参加学前班、幼小衔接班等情况进行摸底汇总,全面掌握幼儿参加校外幼小衔接的情况。对大班幼儿无理由不到幼儿园就学要进行跟踪核查,摸清幼儿去向,做好劝返工作,并向其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情况。针对摸排发现的问题,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推动校外培训机构整改。
严禁校外培训机构在幼儿园门口散发“幼小衔接”相关的培训广告,严禁校外培训机构针对幼儿开展“小学化培训”,对发现的校外培训机构针对在园幼儿开展学科类知识培训,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等名义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的机构予以停业整顿,并列入黑名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限期整改不到位的要吊销营业执照和办学许可。
坚决遏止各种违规办学行为。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各地要将“小学化”问题作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严禁在职教师组织、参与或挂名参与幼小衔接培训,对存在类似行为的在职教师要坚决予以处理,直至吊销教师资格证,同时追究校长连带责任。对办学行为严重违规的幼儿园和小学,追究校长、园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