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常熟,有这样一位老师,从教近50年,却从未听到过学生称呼自己一声“老师 ”。然而他依然孜孜不倦,帮助学生追逐梦想。他就是常熟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陆振华。陆振华用“无声”教学送教上门20余年,为60多名残疾儿童开展送教服务。
一次,一名聋哑学生感激之余,用手语比划着“喊”出了“哑父”,久而久之,大家都称他为“哑父”。近日,陆振华被省委宣传部授予江苏“最美教师”称号。
为学好手语,半年没回家
1952年出生的陆振华,20岁时进入苏州地区师范学校学习数理化。两年后毕业他被分配到苏州第一所特殊学校——昆山聋哑学校。从此他迈上了为“特殊”儿童服务的教育道路。
“教书育人不分高低。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没有一个学生、没有一本教材、没有一名教师,昆山聋哑学校是一所“空壳学校”。他和4位同事一起去无锡市聋哑学校学手语。没什么技巧,就是死记硬背。他们从吃饭、睡觉、行走等简单的学起,整天都在不停比划手势。
为了学好手语,半年里陆振华从未回家过一次。
自编聋哑学校通用教材
半年后,陆振华和同事们“学成”归来。“回来后干了两件事,扩建校舍和奔赴各县市招生。”陆振华介绍,1974年9月,昆山聋哑学校两个聋哑班级、48名学生准时开学。陆振华到上海多家聋哑学校向专家取经,收集整理聋哑手语,然后结合自身实践,汇编成手语教案,供教师们教学之用。
在昆山工作3年后,陆振华回到常熟聋哑学校任教。他按照汉语拼音字母顺序,将十万余字的教案汇编成册,在旁边标注手语手势,并邀请美术老师用图解把文字注解画出来。这本《聋人手语图》成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州地区聋哑学校首本通用教材。
坚持一人一策施教
1994年9月的一天,张家港市塘桥镇的一名农民找到陆振华,他儿子钱毅是聋人,22岁了还不会说话。陆振华为钱毅制定语言训练计划,每周无偿上门送教。经过3年辅导,钱毅掌握的词汇达到2000多个,超过国家三级康复标准,能自如地与人交流。
陆振华坚持对学生“一人一策”。对于不会吃饭的学生,就手把手教他掌勺用筷; 不能如厕的孩子会定时带他们上厕所。
2012年,陆振华退休后,被返聘为专任特教巡回老师。他坚守在特教第一线,守护着这些折翼的天使。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柴军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