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生活常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1年9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同胞一个都不能掉队
远离家乡,他们在常州逐梦奔小康
  在常州工作的少数民族女工 通讯员供图

  晚上7点多,天虹纺织哈尼族女工伍静与彝族丈夫司文明下班后,与在老家的儿子开始视频通话。“最近爷爷身体怎么样?家里热不热?爸妈不在身边,要照顾好家里。”在视频中伍静的老家,水晶灯、液晶电视、沙发、旋转楼梯……伍静介绍,这栋三层楼的小洋房,是田房村的第二栋别墅,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是常州经开区丁堰街道长期以来对少数民族同胞的关爱与扶持。

  

  戴雪燕 陆文杰

  女工常州逐梦小康

  300多名老乡慕名而来

  伍静的老家在四川开远市灵泉办事处田房村,海拔3600米。“那时候我们种玉米、土豆、番茄,养猪、牛、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忙时一天要工作20个小时,效益好的时候也只不过两三万元一年。”伍静回忆。

  2012年,伍静夫妻俩走出大山,来到常州,成为常州天虹纺织有限公司的纺纱工人,这一年,成了他们走上小康生活的起点。“刚开始学徒工资1200元一个月,转正后2500元,慢慢到现在有六七千一个月,我们很满足。”伍静说。

  天虹纺织人事行政部经理沈桥庆介绍,为了让少数民族同胞安心就业、生活,企业实行同工同酬的分配机制,提供一日三餐、交通补贴、出省补贴和夫妻住房补贴等,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第一次来常州,伍静夫妻俩从公交转大巴,最后乘坐了38个小时的硬座绿皮火车;现在来常州,他们从开远市坐大巴车到达昆明,再乘飞机直达常州机场,全程耗时六七个小时。去年老家别墅建成,光宴请就摆了96桌。“来常州工作来对了。”伍静说,近几年来,在她的带动下,陆陆续续有300多名老乡来到天虹纺织务工。

  关爱千名少数民族同胞

  一人就业全家奔小康

  近年来,丁堰街道通过提供就业岗位“送饭碗”、打造创业项目“造饭碗”等形式,让少数民族同胞实现“一人就业,全家小康”。作为经开区唯一获评江苏省“红石榴家园”的企业,天虹纺织有三分之一员工是少数民族同胞,其中以水族居多。28岁的水族女工韦光领2014年来到企业,工作7年,添置了私家车,回老家建了新房,现在的生活让她有了充实的获得感。

  常丰村是丁堰街道远近闻名的“水族村”,全村共有水族同胞400多名。水族妇女文化水平虽低,却个个有一手马尾绣的绝活。马尾绣被誉为刺绣中的“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常丰村党总支副书记黄琴介绍,为了让水族妇女通过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常丰村创建了马尾绣创业基地,带领水族妇女从事马尾绣制作,成立以来已先后雇用水族绣娘100余人次。

  “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同胞一个都不能掉队。”丁堰街道宣传、统战委员符敏霞介绍,丁堰街道现有少数民族同胞近1000名,一直以来,街道高度重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工作。企业招工鼓励优先少数民族同胞,组织各类就业培训,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做到应保尽保,加大医疗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

  符敏霞表示,下一阶段,街道将打造“丁香同心”品牌,建立少数民族帮扶常态化机制。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