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人民日报以《江苏深化放管服改革》为题对江苏的“一件事”改革予以关注。在各地多有试水的氛围中,这一报道凸显了江苏这一改革的样本意义。
日前,江苏省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深化“一件事”改革为民办实事的实施方案》,积极鼓励地方探索推进“一件事”改革。“一件事”改革,是指将办一件事所涉及的事项“打包”,通过流程优化、系统整合、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等手段,实现“一件事一次办”。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一件事”改革,实际上拿出了初步的时间表:预计今年年底前,江苏基本实现高频“一件事”省内通办,努力推进全流程网上办。
资料显示,早在2019年,江苏就开始力推“一件事”改革。其时,新华日报有题为《江苏省力推“一件事”改革优化政务服务》报道推出,提及当年9月24日,省政务办召开全省“一件事”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现场推进会,交流省内多地在“一件事”改革上的探索,并要求全省政务服务系统大力推进此项改革。
这意味着这项改革在江苏试水日久,颇见成效,必能从现有项目抵达更深远的“水域”。
关键词:一
“一件事”改革,重在“一”字上做文章。
与“一件事”相伴相行的是,“一次办”。这让人想到方兴未艾的“最多跑一次”。江苏对“最多跑一次”亦有实践,譬如2018年,江苏推行公证“最多跑一次”;2021年8月《现代快报》报道,江苏12项省级跨部门业务办理“最多跑一次”就能解决。
一件事一次办,是“一件事”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件事一次办,是内在逻辑的延展,也是终极目标的要求。
正如江苏省政务服务办主任徐光辉介绍的,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该方案以保障企业和群众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建立系统联动、部门协同机制,实行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限时办结,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利度、获得感。
某种意义上,“一件事”改革可谓“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升级版。所触及的是群众办事的痛点和难点,所致力打通的是部门协同中的堵点和壁垒。
过往,群众办事“门难进”“跑断腿”的情况,集中于一些民生项目。
“江苏方案”明确,由省级部门牵头推进开办企业、企业注销、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和动产抵押登记、新生儿出生、就业登记、结婚、退休等“一件事”的改革,同时鼓励地方梳理企业和群众需求迫切的高频事项,加快改革进度。这些事项正是群众非常关切也是极易发生“办事难”的领域。
“一”不仅代表着“一次”,也代表着“放权”和“全流程”。在这一领域加码发力的要旨,是准确把握简政放权和强化监管之间的辩证关系,以科学的、人性化的手段向群众提供优化服务。
无疑,唯有保证改革举措的落实、提升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消除运行机制上的不畅,才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优化群众办事体验。
关键词:e
“一件事”改革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就是诸多事务的网上办理。这对线上平台的完善、线上办事机制的普及提出了高要求。
早在2019年,江苏就提出要求,各地应在江苏政务服务网开辟“一件事”办理入口,并实现移动端办理。
加快推进“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全面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利度、获得感。
在《关于深化“一件事”改革为民办实事的实施方案》中也提出:加快推进“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全面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利度、获得感。
“e”字当头,线上办理,是一件事一次办的快捷模式之一。在技术进步的背景下,让数据“跑腿”,体现的是科学办事、集约化办事的意识。就拿补办证件而言,过去必须本人到场,到如今,网上传证件和照片机制开始出现,将技术进步化为“福祉”。
“e”办到底,是对旧有办事方式的“颠覆”,是对拖沓作风的“鞭挞”,考验的是为民解忧的决心和诚意。
2018年,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这为遏制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奠定了政策基础。
江苏的“一件事”改革,也在网上办理方式上着墨颇多。
常州市在全省试点先行“一件事”改革,率先推出线上全流程“一件事”审批,实现办事“全程不见面”,100余项“一件事”涉及建筑、交通运输、餐饮、文化体育、商务服务等10余类行业。老百姓办事更为便捷、流畅。
2020年,太仓市在苏州市人民政府网站发文称,太仓市推出“投资建设项目审批一件事”网上办改革,项目审批全链事项网上审批、电子出证、线上联动,审批“不见面”,企业“不跑腿”,极大提升审批效率和办事体验。
从“排队办”到“线上办”或“掌上办”,明线是“升级”,暗线还是“放权”。唯有打破某些部门、某些人的恋栈、恋权意识,才能全面引入新科技、新技能和各种创新成果,让“e”到底成为提高办事效率的节拍器、联通器。
关键词:易
“一件事”改革,是对“办事难”的破解。让难事变“易”,是改革的着眼点和最终目标。
从能不能办成一件事,到办成一件事能不能更容易,这是改革决策者的所思所想,也是民心的聚集点。
“易”在何处?
每一次办理事务用时短、效率高、老百姓满意,这是“易”的内涵。
如何“易”?这就需要在制度设计、机制配套上下功夫,说到底,得有创新精神、突破意识。
今年5月,中新网报道,为进一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压缩纳税申报时间,提升办税便利化水平,江苏税务部门推行财产和行为税合并申报,车船税、印花税等10个税种可以实现一表申报,使原本需要多头跑的“多件事”变成一站到底的“一件事”,实现了跨部门业务的全面提速。
南京市2019年开始打造“宁满意”政务服务品牌,将“一件事”层层剥笋,分为类别、场景和情形三个层级。“一件事”改革,要为不同类别、场景、情形的办事者量身定制材料清单。如此设身处地地为老百姓办事着想,细化到位,当然能让难事变易事。
还要从部门作风建设上下功夫。
9月5日有消息说,在北方某市某区,有的群众自己到不动产登记大厅,跑了4趟,历时44天才拿到房本;但有的人找“黄牛”代办,花500元后竟能在1天内“神速”出证。
这类事,具有典型意义。“黄牛速度”检验出办事窗口作风问题,也测试出“一件事一次办”的难易度。
把百姓放在心头,自然就“易”,把百姓冷一边,自然就“难”。
“一件事”改革是为群众而展开。办事易不易,群众是裁判。
江苏推行“一件事”改革,由企业、群众评判改革成效。这就抓住了根本,必能进一步倒逼政府职能转变、政府部门改进作风,让“易”字诀在各项事务中体现无遗。
现代快报评论员 戴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