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大江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1年8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青花筷筒、“平”字铭铁权……
明朝粮袋子那些事“云”上看
  中华农业文化展现场 明孝陵博物馆供图
  明“平”字铭铁权
  明青花筷筒

  写着“添丁进粮”的明青花筷筒、重达15斤的明洪武年间秤砣 …… 想知道明朝“粮袋子”的故事吗?明孝陵博物馆《居安思粮——中华农业文化展》正在线上展出,展出实物30余件,涉及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点50多个。展览将持续到11月份。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张然

  百姓家筷子筒,承载着粮食丰收的美好祈愿

  天青色的筒身圆润高挑,上面写着四个深蓝色的大字“添丁进粮”,筒身中间还装饰着几道深蓝色的线条,看上去既朴素又耐看。

  “这件筷筒瓷器是古人很普通的生活用器,就是装筷子的器物,多见于平民老百姓家,北方人叫筷筒,南方人叫箸筒。”明孝陵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件明青花“添丁进粮”铭筷筒是馆里征集购买的藏品,上面的铭文表达了古代人民对于多子多孙、粮食丰收的美好祈愿。

  买卖粮食的时候需要称量重量,这时候就会用到“权”了。展览中,还展出了一件明“平”字铭铁权,葫芦形的铁权有着大大的“肚子”,浑身锈迹斑斑。

  工作人员介绍,权也就是秤砣,“这件‘平’字铭铁权是明代洪武时期的物件,是我馆的三级文物,虽然锈蚀比较严重,但是上面的‘平’字铭文依然清晰可见,重量达7.635千克,拿在手里很有分量,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明代南京有37个大型粮库,是国粮储备中心

  展览中除了实物,还有很多历史知识通过朱元璋的卡通形象娓娓道来。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明白粮食的储备对于问鼎天下的重要性。虽然他占据的江淮之地很富庶,但当时自然灾害严重,战争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略储备。为了囤积更多的粮食,朱元璋在军中设立“营田司”,负责水利和种田。军中士兵利用空闲时间种地,减轻了百姓负担。

  明代粮食产量有了明显提高。隆庆时,江南松江府西乡一带稻谷每亩产量为二石五斗到三石。南京也成为国粮储备中心之一,建有大型粮库37个,其中有平止仓、制司仓、俸给仓、常平仓、虎贲仓、复成仓、存留仓、丰田仓等仓库,分别建在南京朝天宫后、安德门外、汉西门大街等地方。

  不光吃得饱,而且吃得好。明代百姓的餐桌上,食材也更加丰富了。“南瓜、甘薯、玉米、马铃薯、花生、番茄、辣椒等植物都是在明代传入中国的。因为这些作物大多种植方便、成活率高、产量较大,为中国人口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必要条件。”馆内工作人员介绍说。

  朱元璋一道官俸数学题,教官员珍惜粮食

  1044石米 =2620石稻谷 =873亩田+17头牛耕种+57人劳力

  这是朱元璋出的一道官俸数学题,1044石米正是一品官员一年的俸禄。“朱元璋在《醒贪简要录》中录入了文武百官俸禄的数量,并指出收获这些米需要多少稻谷才能制成,又计算出生产这些稻谷需要多少亩土地和多少劳力。”明孝陵博物馆工作人员说道,朱元璋让官员知道了农民的艰辛,官员们才能奉公守法,真心为百姓办事。

  “朱元璋珍惜粮食,还流传下‘四菜一汤’的典故。”据该工作人员介绍,相传朱元璋登基不久,官场贪腐奢靡之风渐起,朱元璋决心彻底整治。一日,恰逢皇后寿诞,百官都捧着厚礼前来祝贺,于是朱元璋大摆筵席,但每张桌上摆的菜只有一盘炒白萝卜、一盘炒韭菜、一碗炒青菜、一碗葱花拌豆腐和一大碗清汤。他宣布,今后若宴请宾客,最多只能是四菜一汤,而且必须是素菜,不可大搞筵席,违者重罚。后来,“四菜一汤”从宫廷传到民间,成为历代廉洁的榜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