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定位即可检查全身”“无痛无创、安全可靠”,提早筛查肿瘤、节省其他不必要的检查费用……在不少体检机构网站上,昂贵的PET-CT设备被视为实力的代表,也成了招揽顾客的招牌。普通人常规体检真的有必要做PET-CT筛查癌症吗?
发现
“查癌神器”广告号称提前半年发现病变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防癌体检”渐渐成了一些民营体检机构的噱头。比如“一滴血甚至一滴尿就能测癌症”、“高端”海外癌症体检等。但有媒体经调查发现,这些机构和相关癌症体检项目良莠不齐、乱象丛生。不仅容易造成癌症漏诊、误诊,还会“夸大升级”患者病情。
近期,被称为“查癌神器”的PET-CT检测就在高端体检套餐中成为热门推荐项目。广告宣称,PET-CT可以检测出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细微病变,比常规的CT、核磁要提前半年以上发现病变,是“科学防癌的新武器”“一次定位获得全身信息”“对各类肿瘤的灵敏度高”“高达95%以上的准确率”。
反映
花费一万多元却出现误诊
PET-CT费用高昂,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财力,从多位做过此检测的网友反馈来看,一次的价格普遍在6500元至1万左右。现在很多医院也配备了这种设备,虽然有些地方还纳入了医保,可更多的是自费。很多儿女为了父母的健康愿意一掷千金,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也会选择“一步到位”给自己买个安心。“做常规的检测一圈下来,查不出结果,岂不更浪费钱。有条件的直接来贵的,不然耽误病情。”小雨表示。
但是也有人表示,即使做了PET-CT,也没有查出扩散和原始病灶。小微的家人因疾病去了医院,当时花1万多元做了PET-CT,“刚开始妈妈做CT发现有肿瘤,做PET-CT结果显示没有肿瘤,最后做手术时又确定有肿瘤。据说是出现了假阴性,因为有些肿瘤的葡萄糖低代谢就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还有一位网友晓莹提醒,这个检测辐射太大,“当时不懂,专门找的专家花了9800元给家人做的。医生交代做完后要远离家里的小孩三天,后来做手术时还要重新做穿刺活检。”
解读
PET-CT检查需明确把握适应证
什么是PET-CT?真的有那样神奇吗?什么癌都能查出来?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PET-CT?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病区主任田艳涛向记者介绍,PET-CT全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是一种将病灶功能代谢和精确解剖定位相结合的技术,可以用来明确肿瘤的诊断,尤其是判断有无转移、进行临床分期的评估。“这是一种敏感度较高的检查,能够在普通影像学之前早期发现代谢异常的病灶,但是任何检查手段都不是万能的,不是什么癌都能查出来,并且需要与炎症等其他可以引起组织代谢增高的疾病进行鉴别。”
田艳涛强调,PET-CT作为一种费用昂贵的检查,并不适用于普查,目前主要适用于癌症确诊病人排除是否存在远处转移病灶,以及恶性肿瘤高危人群的肿瘤筛查。
由于有其他敏感度不低于PET-CT且费用低廉的检查手段,比如胃肠镜对于早期胃癌、结直肠癌,低剂量螺旋CT对于肺癌,乳腺钼靶、超声对于乳腺癌都有很好的效果,所以PET-CT检查需要明确把握适应证。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年必做是没必要的。预防癌症也不能寄希望于某种检查手段,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等。商家的宣传要从患者的实际需要出发,而不是出于商业目的。”
“PET-CT不是用来做体检的!”早在2011年,解放军306医院肿瘤外科主任医师蔺宏伟就曾在微博公开批评,PET-CT被体检机构大肆滥用。据了解,我国卫生部2012年就发布了《关于规范健康体检应用放射检查技术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健康体检不得使用PET-CT。
田艳涛称,PET-CT检查有一定辐射剂量,使用时也要权衡利弊,一次PET-CT的辐射单位约为25mSv,相当于普通人8年中接受的自然辐射量。如果平时体检无太大异常,并不建议把PET-CT列入常规体检清单。如果是癌症高危人群,则需要在专业医院的建议下,再考虑是否进行PET-CT。
据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