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1年8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战地记者焦翔:我眼中的中东之殇
  激战之后的叙利亚霍姆斯市千疮百孔、一片废墟 受访者供图
  《坚守战地1200天》
  焦翔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1年7月

  从2011年派驻开罗,到2014年结束叙利亚前线报道任务,人民日报记者焦翔驻守流弹纷飞的中东战场1200天,全程报道了穆巴拉克下台、卡扎菲死于非命和叙利亚深陷战争泥淖的状况。

  2011年1月,他刚降落埃及,骚乱就爆发了。镜头下,百万示威民众与军警对峙,年轻人在催泪瓦斯中被打得头破血流。在博物馆,埃及法老的珠宝遭到洗劫,四千年的文物化为满地的碎片,博物馆馆长痛哭到几乎窒息。

  驻外第七个月,他冲进北约轰炸下的利比亚。恐惧笼罩着的黎波里,空气中仿佛能嗅得到死亡的味道。卡扎菲把国家电台等敏感机构都安置在外国记者下榻的酒店楼下,如此一来,记者就都成了他的人体盾牌。爆炸总把黑夜变成白昼,玻璃被震得嗡嗡作响,几乎碎裂。每次惊醒,他都要使劲掐一下自己的脸——真疼,我还活着!

  日复一日闻听轰炸枪击,他的右耳被震坏了,因为没能第一时间回国治疗,医生说他可能会永远失去四成听力,但他没有撤退。驻外第500天,他请缨赶赴新的战场,在叙利亚一驻就是两年。大马士革,千年古城,万劫不复。40平方公里的城区,一天会落下70多枚迫击炮弹。为了躲避反对派武装随时可能射来的冷枪,他不得不把汽车开到时速220公里。

  一个名叫莱拉的叙利亚女孩,当时只有15岁。一场持续10天的激战,让她失去了父母和弟弟。她就在漆黑的地下室蜷缩着,直到听不见枪声的那一刻。“带我去中国吧!我可以嫁给你。请带我走!”他无言以对,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身上所有的钱留给她,转身离去。但她的哀求声至今还不时萦绕在他的耳畔。

  1200个日夜的零距离接触,焦翔见证的,不是中东的前进,而是倒退;不是百姓的安宁,而是流亡;不是阿拉伯民族在新时期的集体崛起,而是在暴力怪圈中的深度迷失——巴以冲突依旧,埃及一落千丈,突尼斯发展停滞,利比亚社会解构,也门支离破碎,伊拉克暴力丛生,叙利亚炮火连天……如此乱象丛生,即便在中东几千年腥风血雨的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我有责任把真实的一切告诉世界:忽视自由与平等,忽视经济与民生,轻信西方的承诺,盲从泊来的民主,就是葬送自己的美好家园。”回看这场始于2011年的西亚北非政治动荡,焦翔将所有的思考凝成了一本书——《坚守战地1200天:一个中国记者眼中的“阿拉伯之殇”》。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陈曦

  一定要注重青年人的发展,回应青年人的诉求

  读品:你在书中说,起初,在你看来,“阿拉伯之春”风潮最不可能在埃及、利比亚和叙利亚这三个国家获得成功。不仅因为这三个国家属于老牌阿拉伯强国,历史上拥有丰富的反帝反殖民地的斗争经验,更因为这些国家的统帅及家族深耕政坛数十年。但在中东的1200天,你见证了穆巴拉克下台,卡扎菲死于非命,叙利亚内战。如何看待中东问题的爆发?

  焦翔:主因是世界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档口,所有国家都面临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哪个国家能够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就能脱颖而出,立于潮头,中国是最典型的案例。反之,因循守旧,止步不前,都会陷于极大被动。可以说,很少有国家能够适应现在的节奏变化,强大如美国,也暴露了极大的不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阿富汗战场撤军等一系列现象的背后,都是其相对实力衰落的本质体现。

  穆巴拉克、卡扎菲政权延续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执政思路和治理模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理念全面落后,被历史淘汰是一种必然;巴沙尔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同时注重保持与广大民众的紧密联系,这是它能够在战争中屹立不倒的内在原因。外因则是叙利亚拥有更复杂的历史和地缘政治背景,外部势力干预达到了一种平衡状态,从而给内因发挥作用留下了空间。

  读品:书中多次提及,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阿拉伯世界的开放富饶、阿拉伯人的友善慷慨,给老一辈中国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中东一些国家的发展从九十年代陷入停滞,人民的不满终演变成一场变革。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焦翔:这是一个很宏大复杂的题目。从我个人感受来说,最凸出的一点,就是国家一定要注重青年人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七一”重要讲话中,用了浓墨重彩的篇章,高度肯定了青年人在党和国家发展各个历史时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用单独的段落对青年发展寄予殷殷希望,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中,对青年成长的特殊关怀和特别关注。事实也证明,把青年发展置于党和国家发展重要位置,坚定青年前途命运与民族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重大战略判断,是中国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秘诀。

  中东很多社会问题的爆发,也源于对当地青年群体的长期忽视。这个群体表现出受经济和就业问题影响直接、受外来文化影响直接、思想活跃易被影响鼓动等特点。这是一把双刃剑,在先进、灵活、包容的治理模式和社会生态下,可以成为促进国家与社会创新发展的积极因素和建设性力量,但在落后、僵化、保守的环境中,青年人的诉求无法得到积极回应,思想观念无法得到正确引导,就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

  读品:2008年你就曾去过利比亚,这个绿色、富饶的国家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当时你有感受到它存在的隐患吗?

  焦翔:有,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民众的政治和社会生活参与度低,民主法治化进程落后。这是卡扎菲政权治理下的一个结构性弊病,民众享受不到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政治和社会生活,无法有效参与国家发展和社会治理,社会矛盾暗流涌动,积怨越来越深。二是经济结构单一,国家发展畸形。石油是利比亚的“禀赋”,也是“诅咒”,它让这个国家轻松进入高收入阶段,掩盖了工业化程度低、多元发展滞后、社会创新不足等问题,阻碍了利比亚从一个富国向一个强国的转型。

  读品:在你日后的采访中,多数利比亚人对卡扎菲时代表现出了怀念之情。原因何在?

  焦翔:利比亚战争后,整个社会陷入暴力循环,民不聊生。这些人并非是怀念卡扎菲的统治,而是对一个完整国家、一个正常社会、一种平淡安宁生活的向往。深层次讲,这也是对以粗暴形式推动社会变革所造成的破坏性结局,以及轻信西方、引狼入室的痛苦反思。

  战争的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就没有赢家

  读品:你在叙利亚的两年,正处在战争最胶着的状态。叙利亚士兵阿里的6个哥哥全都在战争中阵亡了,但阿里的母亲还坚持送他上前线。你问老人:你不怕再失去一个儿子?老人说:“他有可能死,也有可能为我们打赢战争。但没人去打仗,我们都得死。”这段对话深深震撼了我。你如何看待战争的残酷和战争中的牺牲?

  焦翔: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这绝非一句空话,而是基于大量且惨痛的历史教训。虽然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战争没有了,但小范围的冲突依然时刻提醒着我们,战争的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就没有赢家。

  “阿拉伯之春”中的埃及,只有示威与有限冲突,没有引发战争,没有造成巨大的伤亡,这是埃及社会能以最小代价、最快速度重回正轨的关键所在。利比亚冲突造成了6万余人死亡,相对于当时全国的600余万人,死亡率达到了1%,对这个国家造成的创伤已是极大。叙利亚战争持续了10年,这个总人口2300万人的国家,死亡超过50万人,流离失所超1100万人,2.2%的死亡率和近50%的流亡率,构成了谁都无法否认的人间悲剧。

  经历了生离死别,相信每个人对于爱与恨,对于战争与和平,都有着深入骨髓的感悟。作为一个亲历者,我更能从这样一句话中感受真谛:“黑暗无法

  驱除黑暗,唯有光明。仇恨无法消灭仇恨,但爱可以。”

  读品:几年前采访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他表示,叙利亚内战让他一再思考阿拉伯和西方的关系。他说:“在西方人眼里,阿拉伯人是没有价值的。有价值的,要么是石油资源,要么是地理空间。而阿拉伯人,只是他们眼里的工具而已。”在你的采访中,叙利亚人是如何看待他们与西方的关系的?

  焦翔:包括叙利亚人在内,众多阿拉伯国家民众对待西方的态度都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们认同西方在科技、经济、金融、军事等领域的领先地位,希望向西方国家学习,更好发展自己。另一方面,因为美西方对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庇护立场,以及在阿拉伯世界不断错误蛮横地发动战争,导致阿拉伯民众在整体上持反对美西方政治的立场。

  国际政治本身也遵循丛林法则,每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都要适应优胜劣汰、强者为王的规律,所以如海湾阿拉伯国家、埃及、约旦等国都与美国建立了良好合作甚至军事盟友关系,意图在发展方面获得实惠。叙利亚的步子迈得慢了一些,但也不排斥与西方发展关系,但战争导致与西方关系回到冰点。

  “始乱终弃”,体现了美国一贯的利益至上、冷战思维

  读品:书中提到叙利亚战争中,很多恐怖分子是从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农村被人煽动、欺骗甚至拐卖而来的,他们不懂阿拉伯语,没见过叙利亚国旗,还以为自己是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作战。你觉得阿富汗局势的根源,与跟上述中东国家有何异同?

  焦翔:阿富汗的历史、文化、宗族等特质与中东国家不同,发展到今天的状况,与中东阿拉伯国家存在相似的遭遇,根源都是受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所害。第一,美国在2001年发动阿富汗战争的起因,是指责阿富汗塔利班袒护基地组织,而基地组织又是由阿拉伯人本·拉登建立,活动范围主要在中亚和中东的一个极端组织,从而把中东国家与阿富汗联系了起来。受到极端组织牵连,是阿富汗局势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美军发起阿富汗战争的形式、轨迹、结果等与发动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战争极为相似,都是打着“民主”“人权”的幌子肆意干涉他国内政,动辄军事干预、穷兵黩武,所到之处留下动荡分裂、家破人亡。在达到阶段性目的,同时又为长期止损、不陷入泥潭,最后始乱终弃,仓皇撤离,留下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美国通过无休止军事干预重塑其他国家的错误想法,把外来模式生搬硬套到历史文化及国情截然不同的国家的强权政治,是酿成阿富汗悲剧的根本原因。

  读品:从当年奥巴马政府与穆巴拉克迅速切割,到如今拜登政府让美军撤离阿富汗,如何看待美国的这种行为?

  焦翔:美国的举动,深层上说,暴露了其一以贯之的利益至上、冷战思维。

  利益至上,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更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行事原则。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的原因是回应国内外舆论、维护超级大国声望,结束阿富汗战争的原因则是回应国内反战声音、节省财政、平息党争……唯独没有顾及过10多万阿平民伤亡,约1100万人沦为难民的恶果。

  冷战思维,是美国始终固守的思维惯性和行事准则。虽然冷战已经结束,但美国政府从未真正容纳过其他文化传统、政治体制、社会制度的国家。不论阿富汗,还是埃及、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伊朗,在美国眼中都是“非我族类”,迟早伺机把这些国家搞乱。两年前,一位美国高官就透露,美军占领阿富汗,是为了在中国周边制造混乱,影响中国与世界共建“一带一路”。可见,美国的阿富汗战略的出发点也是遏制中国的战略举措。

  焦翔

  

  现任人民日报社国际部国际要闻编辑室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学院毕业。先后工作于人民日报社国际部、中东中心分社、叙利亚分社、办公厅。十八届团中央委员,十二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央和国家机关团工委委员、青联委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国好人”“北京榜样”等荣誉称号获得者,首届全国新闻战线“好记者讲好故事”十佳选手,人民日报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