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社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1年8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新法,让“大数据杀熟”走开

  法律的支持,是个体维权的坚强保证。期待相关法律早日出台,成为依法遏制乱象的利器,成为消费者奋力抵御“杀熟”的援军

  同样一项服务或者产品,你作为“老客”付的钱反而比别人多,气人吧?咋整?单枪匹马和无良商家或平台“战斗”吗?当然可以,但是这可能只能作为B计划。

  A计划是什么?国家用直接出手的方式说明了一种决心。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8月17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三审,三次审议稿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特别是对应用程序(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以及非法买卖、泄露个人信息等作出有针对性规范。

  此外,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当天发布《禁止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二选一”、大数据“杀熟”、虚假交易、恶意不兼容等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将面临更严格、更细致的监管。

  针对乱象,在立法层面连续发力,这并不多见,显示了国家在相关领域加强治理、为群众撑腰的力度和速度。

  过往的“杀熟”,往往在线下展开,容易被人识破。但如今的“杀熟”可谓“杀”于无形处,原本老实本分的大数据,成了互联网“杀熟”现象的“帮凶”。这一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扰乱了“互联网经济”秩序,可谓怨声载道。但普通消费者与之博弈,却由于个体力量的薄弱,呈现不对等状况,很难占上风。在这场较量中,消费个体需要突破的难点太多了,而想要争取的救济渠道也并不宽裕。这既因为资本所裹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狡诈而强势,又因为在法律层面还存有不少漏洞或空白点被其利用。

  为此,加强立法,以法治之力遏制乱象,是题中应有之义。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规定“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正是对大数据“杀熟”的明确制止,体现的是法律的担当。

  而显然,大数据“杀熟”惯于掩人耳目,悄悄然让消费者上钩。有些消费者满心以为自己是某商家、某平台的多年忠实用户,已经享受到种种宣传的优惠,但骨感的现实却让他们无语。也就是说,利益熏心者刻意通过对知情权的“屏蔽”,让消费者被宰而不自知。对此,《禁止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禁止经营者利用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侵害交易相对方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抓住了要害。

  法律的支持,是个体维权的坚强保证。期待相关法律早日出台,成为依法遏制乱象的利器,成为消费者奋力抵御“杀熟”的援军。

  现代快报评论员 戴之深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