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1年7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金字招牌名不副实
江苏220家“高企”被摘牌
  江苏220家企业不再具备高企认定资格
  当前江苏全省高企数量、规模状况 图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

  近日,一则新闻在江苏高新技术企业(下称“高企”)圈子里广为传播。据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协调小组发布公告称,经研究,决定取消南京安普瑞斯有限公司等220家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

  获得高企资格是企业的价值追求,高新技术企业群体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它们在技术创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江苏为何大举清理高企?

  江苏省科技厅高新处处长李子阳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此次集中“摘牌”并非突然,对高企定期检查是一项日常管理工作,“科技部等部门对高企有相应的条件和标准,如果企业不符合条件就应退出。”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邱骅悦 熊平平

  江苏今年集中清理220家高企,7年来最多

  李子阳向记者证实,此次共有220家企业被摘牌,确实是7年来最多的一次,但“最多”背后,其实是近几年高企的数量不断增多。

  “由于近几年政府对高企的重视,以及企业参加高企认定的积极性高,高企的数量相较以往增加了很多很多,所以才会出现7年来被摘牌的企业数量最多这样一个情况。”李子阳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据悉,此次不仅取消了220家企业高企资格,还将依规向这些企业追缴此前已享受的税收优惠。

  在丰厚的政策优惠吸引下,大量企业向高企这块“金字招牌”发起了冲刺。6月10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在2021年全国高企认定管理工作协调会上指出,2020年各地高企数量快速增长,全国有效期内高企达到27.8万家。但会议也指出,各地在高企工作中不同程度地过于重视企业数量发展,个别地区对高企认定标准执行把关不够严格,一些地区高企工作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一味追求高企数量忽略质量”的问题,科技部早有披露。2019年,科技部抽查了享受高企税收优惠的100家企业,其中竟有80家不符合条件,占比高达80%。

  江苏作为高企大省,2020年全省新增高企超过8000家,居全国第一。在科技部上述抽查结束后,江苏省也加强了对省内高企的现场检查工作。2020年8月,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高新技术企业日常管理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

  这份《通知》要求江苏全省各地科技、财税部门牵头,按照科技部火炬中心的有关工作要求,对“2017年至2019年三年内,经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协调小组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经外省市认定机构认定、整体迁移进入江苏省辖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自查自纠工作开展了近一年后,首批220家企业被“摘牌”。

  市场因素是企业被摘牌主要原因,且对经济影响甚微

  7月4日,江苏省科技厅发布公告,公开披露了摘牌企业细节。

  据公告,这220家企业中:153家企业是因为“因市场变化、主体变更、经营调整等原因”被取消了资格,占比69.5%;62家企业属“自愿放弃、原迁移地资格取消、被其他企业兼并、不再从事高新技术企业相关的经营活动”,占28.2%;经自查,不再符合高企认定规定的企业5家,占2.3%。

  分城市看,被摘牌企业中,76家企业来自苏州,位居全省第一,而南京、无锡分别列第二、三名,分别有48家、26家企业被摘牌。

  对此,李子阳指出,此次江苏有220家高企被摘牌,其中大部分都是与市场因素有关,并不是说这些高企都出现了问题。

  “一些高企被摘牌与资本重组合并有关,企业合并、重组是很常见的,如果在经过一系列产权、专利变化后,相关企业不再符合高企的要求,那么就要被摘牌。”李子阳解释说,当然也会存在部分企业因为市场经营不善倒闭进而被“摘牌”,市场因素是主要原因。

  “市场瞬息万变,如果公司产品和服务在发展过程中跟不上市场需求,公司就需要迅速掉转船头,所以经公司自查或者相关部门重新审定撤销高企资格,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南京一高企管理人员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比如,在摘牌企业名单中,带有“协鑫”的企业较多。协鑫集团一位高管此前对媒体公开表示,尽管常州、太仓和徐州的相关企业都是很好的装备和团队,但由于2018年5月31日相关部门发布了针对光伏发电产业的新政策后,光伏企业进入新一轮洗牌,协鑫集团开始着手优化产能、整合资源,先后把常州、太仓的产能合并到苏州,将徐州集成的产能合并到阜宁(盐城)集成,以便轻装上阵、减少负担。

  针对此次公布的被撤销高企资格的企业,协鑫集团上述高管对媒体表示:“被取消高企资格的几个企业,实际上早已注销关闭了,人员也分流到其他岗位了。”

  另外,被撤销高企资格的无锡威孚汽车柴油系统有限公司,是由于2017年被母公司威孚高科吸收合并,已撤销了独立法人资格,但母公司依然是高企,此次撤销其实没有实际影响。

  摘掉220家企业的高企牌子,会对当地经济带来什么影响吗?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截至2020年底,江苏高企数量超过3.2万家,此次遭摘牌的220家企业仅占高企总数的0.69%。即使放在单个城市来看,截至2020年,苏州共有高企9772家,南京6507家,无锡4030家,此次摘牌的企业数量分别占三市的0.78%、0.74% 和0.65%。

  通过数据不难发现,此次被摘牌的企业仅占江苏各地高企总量的零头,对当地经济发展影响甚微。而对广大高企来说,自查自纠工作既是鞭策也是示范,各个企业既要争取高企这块“金字招牌”,更要维护招牌的含金量。

  “摘牌”是为了创造更公平的营商环境

  多位专家告诉现代快报记者,高企群体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是产业创新发展的风向标,对支撑区域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对高企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动态化管理:既要有科学的进入机制,更要有合理的退出机制。

  “政府对高企进行政策标准的动态化管理,是符合这种政策自身最初的目的的。”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对现代快报记者表示,否则不符合标准的普通企业也享受这种优惠政策,就是对其他企业的一种不公平竞争,容易导致政策寻租。

  据公开资料显示,一旦企业被认定为高企,除企业所得税可执行15%(认定前25%)的优惠税率,税率降低10个点,税额减少40%。

  此外,地方政府为激发企业创新动力,也会进行奖励和扶持。据无锡市2017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的若干政策措施》,为推动无锡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发展,对列入省高企培育库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0万元补助,入库企业在培育期内被认定为高企后,再一次性给予15万元补助。

  得知管理部门对不符合条件的高企撤销后,无锡一位医药企业负责人表示“非常支持”。“现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每家企业都希望在竞争中获得发展,管理部门让不符合资质的企业退出,是为我们营造了更公平的经营环境。”

  对于高企资质进行动态化审核,李子阳指出,这会为广大企业树立正确的导向,“我们希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获得更高质量发展,因为高企相当于创新企业的标杆,所以对高企的质量一定要有保证,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导向,让企业间互相学习。”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