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名医名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1年7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是不是感到头昏头痛、四肢乏力、食欲不振?
梅雨季,一不小心就成了“湿人”
  视觉中国供图

  雨雨雨……雨水将成为本周南京天气的“主角”。每到梅雨季,不少人会头昏头痛、四肢乏力、食欲不振。如果出现上述情况,你有可能被湿气“困”住了。那么,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湿气过重?又该如何祛湿?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江苏省中医院肿瘤科主任中医师陈玉超。

  

  通讯员 孙茜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安莹

  不要谈“湿”色变

  提到湿气,人们潜意识里认为它有害健康,其实不然。中医里有六气之说,根据季节不同,分为风、寒、暑、湿、燥、火六大自然气候,可见湿气也是万物生长的条件之一。湿气正常情况下对人无害,缺少了湿气,人反而会出现口干口渴、眼睛干涩、便秘等不适症状。但到了夏季尤其是梅雨季节,雨水充沛,自然环境中湿气过重,超过一定限度就会成为湿邪,如果防护不当,湿邪容易通过毛孔进入体内,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梅雨季节湿邪盛行,并不意味着人人都会受此影响。因为除外在因素,湿气还来源于自身。中医认为脾与湿密切相关,担负着运化水湿的功能。有些痰湿、湿热体质的人群本身就湿气过重,还有些人即便脾胃功能正常,但由于吃东西的时候不太注意,过食生冷寒凉的食物,也会损伤脾胃导致脾失健运、湿气内生,湿气在体内滞留时间太久,就会出现健康问题。

  如何判断体内湿气过重?

  中医认为“湿气是百病之源”,如果体内湿气过重,对我们的身体也有一定的威胁,不仅伤害脾胃功能,降低人体免疫力,引起四肢乏力、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头晕目眩的问题,同时湿气堆积在关节部位还容易诱发关节疼痛,还可能导致关节疼痛。因此在察觉到湿气重时,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湿气重可以通过六个方面来辨别:

  1.看体质:痰湿体质如身体沉重、腹部肥满松软、上眼睑比别人肿,湿热体质如面部油腻、易生痤疮,口苦口臭,这两类体质的人群本身就湿气较重。

  2.看精神状态:总是感觉睡不醒,精神萎靡,四肢乏力,懒得动弹,容易困倦。

  3.看舌苔:湿气重的人舌苔十分厚腻,但也要分情况,如果厚腻偏白,说明体内有湿寒,可能贪凉,西瓜、冷饮等寒凉的食物吃多了,如果舌苔厚腻偏黄,表明体内有湿热,多与喜食辛辣刺激、油炸等食物有关。

  4.看脾胃状态:腹胀,时常感觉没有食欲,吃点东西就消化不良。

  5.看大便: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易粘在马桶上,很难冲干净。

  6.看小便:小便比较浑浊,发黄有臭味。

  哪些坏习惯招致湿气入侵?

  都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湿气重这种症状,并不是一下子就出现的,而是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所致。有些习惯看似稀松平常,却很容易招致湿气入侵体内,要尤为当心。

  饮食不节:不正确的饮食行为是导致身体湿气过重的罪魁祸首。夏季一到,路边的大排档又变得火热起来,很多人在不经意间暴饮暴食,或是因贪凉,过食瓜果冷饮等生冷寒凉的食物,都有可能会影响肠胃功能,久而久之,体内湿气无法及时排出。

  衣服穿得过少:梅雨季节天气闷热潮湿,为了凉快,穿衣露腰和露肩的人比比皆是,其实夏季雨水较多,本身就湿气重,稍有不慎就很容易被湿邪入侵体内。

  喜欢光脚走路:夏天因为天气比较热,有的人喜欢在家的时候不穿拖鞋,直接光脚在地上走来走去,有的人为了方便,下雨时常光脚穿凉鞋。俗话说“寒从脚底生”,这些行为会使湿邪寒邪从足底入侵身体,在湿气增多的同时,还可能诱发气血凝滞问题,导致关节炎等疾病发生。

  长时间吹空调:夏天气温较高,毛孔时常处于张开状态。如果在烈日下出汗后突然回到空调房中,骤降的温度会让张开的汗毛孔突然关闭甚至堵塞,侵入体内的寒气更容易损伤阳气。另外,在空调环境中,人不出汗了,还会把本来应通过发汗外泄的湿浊留在体内,因而引发湿热病症。

  缺乏运动:闷热潮湿的夏季让很多人越来越“懒”,因为“一动一身汗”,其实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身体还可能出现疾病。

  教你几招,有效赶走湿气

  湿气虽然有些玄妙,看不见摸不着,但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有助于预防湿气入侵,如合理饮食,少吃多脂肪、含热量高以及生冷寒凉的食物;注意保暖,避免外湿伤身;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有必要可以使用空调除湿模式或除湿机祛除湿气;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对于祛除体内湿气有很好的帮助。

  此外借助中医疗法,也可以有效赶走湿气,不妨一试:

  中医食疗:中医祛湿强调三焦分利。三焦在中医脏腑里,是一个比较特别的脏腑。中医认为三焦可以分为上中下三者,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下焦包括肝肾。通过上焦发汗,中焦健脾化湿,下焦利小便,最终达到排除体内多余湿气的目的。可适当吃些辛辣的食物帮助发汗,多食用健脾祛湿的食物,如茯苓、薏米、芡实、山药等,利尿的食物如荷叶、冬瓜、西瓜翠衣等。

  艾灸:在中脘、下脘、关元、天枢、足三里等穴位进行艾灸,有祛湿、增强体质的功效。

  中药足浴:中医认为,湿邪越重,热水泡脚就越有必要,热水泡脚可以刺激胃经、膀胱经等足部经络,从而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

  穴位敷贴、刮痧、拔罐:这三种中医外治疗法都是效果比较直观的改善方法,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祛除湿气,达到保健的效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