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周云龙
朋友老徐,平生一大爱好,喝点小酒。粗略统计一下,应该上吨了。不过,家里藏着两瓶老酒,他一直没打开,不舍得喝。一问,是两瓶口子窖,一位朋友临终之前特意托人带给他的。朋友去世之后,他作为念物,放在酒柜的显眼处。每次看到它们,都像见到故友。
老徐的这位朋友,也是我的朋友,而且是同事加长兄——施巨舟,自称“大船”。离开老家好多年了,现在还保持联系的,只剩下一些铁杆老友。有时回去碰见他们,三句两句就会提到大船。而聊到大船,说着说着就扯到他喝酒相关的一些碎片、片断。
当年,我们在一家县市报社工作,都是单身汉,又都是新闻采编的门外汉,我们切磋稿子的同时,也常常推杯换盏。跟他采访搭档的次数,远远少于一起喝酒的场次。酒桌上的“敬业”,有些负能量,容易给人“漏船载酒“的联想,所以,大船离世10多年,我没有写过一点纪念的文字。
其实,心里时不时地总会跳出一个弹窗,那是他的笑脸,他扶眼镜的手势,他修改稿件时专注的样子,当然,也有他喝酒时狡黠、痛快的神情。大船的一生,享年四十有二,何其短暂,但最大的亮色是,他有无处不在的乐观。
找乐。报社初创时期,他从县办企业跳槽过来,以写诗见长,和阿海志趣相投。一次两人从乡镇结伴采访回来,阿海喊他去自己家吃饭。大船在外不拘礼,跟人自来熟,这也是他后来成为小城文化名人的先天因素。阿海家里没有什么准备,母亲给他们熬了一大钢精锅的稀饭,炒点小菜。两人一边喝粥,一边穷侃,一边突发奇想,展开比赛:看谁喝得多喝得快。阿海记得,最后大船以半碗优势险胜。他去世后,阿海的老母亲几次念叨:那个爽快的小伙子,能说能喝,走得太早了,哎。
造乐。大船在主持报纸副刊时,小城里网罗了很大的朋友圈,红兄是其中来往密切的一位。一次,两人小聚时即兴约定:等到哪天外面飘起雪花,一起赏雪喝酒,地点在北关桥下的小酒馆。“改天请你吃饭”,典型的社交客套,你懂的。可是,他们两个说到做到。一天傍晚,天上飘起雪花,开始星星点点,其后越下越大,很快银妆素裹,琼玉一片。红兄电话拨过去,两人几乎同时大声喊出:“下雪了!”接着是不约而同的爽声大笑……那天踏雪而归时,夜雪和他们的酒意一样方兴未艾,大船突然改用标准普通话,慷慨激昂,吟诗一首: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雪地上的“诗词小会”,至今还在红兄的梦里不断“复播”。
照乐。上海大医院手术回来,同事们去家里看望他,大船在捧读一本书。娟娟本想找些合适的词句安慰他,大船搁下书,指着客厅的窗户,幽它一默:上帝给我关上了一扇门,一定会给我开一扇窗,我在这里——找这个窗户呢。
大船最后找到他那扇窗户了吗?最乐观的朋友也匆匆走了,令我对乐观也有些不再乐观。不过,他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不满半百,但是他完成的是一次“深度游”,游得尽兴,玩得开心,活得随性。乐观心态,也许就是上帝给他打开的那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