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追踪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1年6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亚洲象“逛吃团”连夜迂回进昆明
  据最新消息,亚洲象群已于6月2日21时55分进入昆明辖区 据昆明日报掌上春城微博
  新华社视频截图
  新华社视频截图
  央视新闻客户端视频截图

  来了来了!

  6月2日21时55分,野生亚洲象群继续向北迁移,沿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春和街道老光箐村北侧前进,进入昆明市晋宁区双河乡。

  有意思的是,象群通过“迂回战术”连夜进入昆明!据报道,6月2日20时左右北迁象群就到了云南玉溪与昆明的边界,但没有进入昆明市晋宁区,而是往西北方向转弯又进入了玉溪市,20时20分进入玉溪老光箐村子,离开了边界线。随后,象群继续向北迁移,又在6月2日21时55分,进入昆明市晋宁区双河乡。

  

  综合《每日经济新闻》、红星新闻、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云南网、《云南日报》、央视、新华社等

  象群走出昆明密林在田间踩踏,肉眼可见9头

  有现场人士距离象群仅两三百米远。据其介绍,3日16时许,北上的野生亚洲象群出现在昆明市晋宁区老江河村与料草坝村之间的山坳里。其发来的视频显示,肉眼可见至少9头大象,其中数头在田间踩踏。

  目前,当地相关部门正在组织渣土车围堵。现场人士介绍,在渣土车所在的宝夕公路上,一路放置有装满水的脸盆和玉米秸秆,“通过这些把大象往南边老江河村引。”16时15分左右,现场下起一场阵雨,目前已停歇。

  现场人士介绍,有关部门正在用玉米秸秆将大象从山坳里引出。

  据当地媒体报道,为做好象群继续北迁布防,确保无缝衔接,6月2日,昆明市、玉溪市现场指挥部同步运行,两地投入应急处置人员及警力675人,出动应急车辆62辆、无人机12架,昆明市储备象食10吨,省市区三级通力合作,开展24小时不间断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全面落实应急措施。

  据了解,昆明市邻近区域正进一步完善人象安全防范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全面启动布防,切实做到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上报。

  据6月3日凌晨消息,晋宁区发布《关于做好亚洲象肇事防范与应急工作的公告》,提醒民众注意防范。

  象群一路北上,已历时15个月

  这群野象原本生活栖息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共有16头。

  2020年3月,16头野生亚洲象从西双版纳出发,随后,一路“象”北。

  2020年7月,普洱市首次监测到16头野生亚洲象。

  2020年12月,野象群首次造访普洱市墨江县,在新抚片区附近活动,并增加了一头“象宝宝”。

  2021年4月16日,17头野生亚洲象组成的象群从普洱市墨江县迁移至玉溪市元江县。

  4月24日,其中2头象返回普洱市墨江县,其余15头象继续向北迁移。

  5月16日,野象群到达红河州石屏县。5月25日,野象群进入玉溪市峨山县。5月29日,野象群进入玉溪市红塔区。

  6月2日17时23分,北迁象群在玉溪市红塔区后河村附近出现,距离昆明晋宁区还有约一公里。

  6月2日19时30分,象群距晋宁区直线距离仅300米。晋宁区已经提前组建了现场指挥部和前线指挥部,进行提前预警、提前布防,保障人象安全。

  6月2日20时20分,北迁亚洲野象群到了云南玉溪与昆明边界,没进昆明市晋宁区,往西北方向转弯又进入玉溪,20时20分进入了老光箐村子,离开了边界线。

  6月2日21时55分,象群继续向北迁移沿玉溪市红塔区春和街道老光箐村北侧前进进入昆明市晋宁区双河乡。

  专家:栖息地承载力下降是象群北迁重要原因

  监测显示,该象群由成年雌象6头、雄象3头、亚成体象3头、幼象3头组成。象群从“老家”西双版纳一路北上,迁移约500公里,几乎跨越了半个云南省。野象一路走一路吃,所到之处的农作物遭到了破坏。据相关部门介绍,该象群在元江县、石屏县共肇事412起,直接破坏农作物达842亩,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近680万元,当地群众的正常生活生产秩序受到影响。

  长期研究野生亚洲象的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认为,野象向北迁移给当地管理带来了难度,虽然迁移是它们的生活习性,但一直往北走就比较罕见。

  专家介绍,栖息地承载力下降也是野象向北迁移的重要原因。云南省亚洲象分布区的11个自然保护区中,10个属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类型。随着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森林郁闭度大幅度提高,亚洲象的可食植物反而减少,不少象群逐步活动到保护区外取食,频繁进入农田和村寨,增加了与人类的接触。据统计,有三分之二的亚洲象已走出了保护区生活,增加了管理和保护的难度。

  目前,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成立亚洲象北迁安全防范工作领导小组和7个专项工作组,进一步加强现场指导。5月29日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已派出5人工作组到红塔区共同商讨相关措施。

  陈明勇教授介绍,针对这15头野象,目前能做的只有及时预警、疏散群众,尽可能减少损失。在可控条件下,考虑在野象进入人口稠密区前,及时设障,进行投喂引导。专家团队仍在持续监测、研判,向主管部门提出科学合理的方案,保障人象安全。

  象群进入城市怎么办?

  对于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目前主要是进行追踪,必要时拦截象群进入市区。对于小城市,各地会及时疏散人群。专家表示,非必要情况下,会尽量减少人为干预,提醒当地群众注意安全,尽量不要围观。

  亚洲象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在中国的数量约为300头,主要分布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普洱、临沧3个州市内,是亚洲现存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陆生脊椎动物。近年来,部分亚洲象群走出森林,尝到了农作物的甜头,霸占农田、进村进城的现象日益增多。

  解惑

  为什么不用麻醉枪

  麻醉野象后运回去

  从去年3月开始,400多天的时间里,野象群一路向北,从西双版纳到昆明,走走停停地行进了约500公里。对于野象群的这次迁徙,不少普通人感到好奇,而对当地相关部门包括沿途村民来讲,却可能是需要严肃面对的各种问题。

  被大家戏称为“逛吃团”的野象群,以一副不紧不慢的悠闲姿态,闯入乡村,进入城市,旁观者似乎还可以以一种轻松的态度看着这一群庞然大物,而野象群所到之处,却考验着当地有关部门的应对能力。

  一个多月的时间,15头野生亚洲象一路向北,肇事四百多起。很多人问,为什么不能直接用麻醉枪射击这群野象,麻醉后把它们运回去呢?使用麻醉枪会有什么风险?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立说:“我觉得目前暂时可以不采用麻醉捕捉的办法,以前越南也有保护机构搬运亚洲象采用麻醉和远程运输的方式,但并未成功,造成大象死亡。”

  虽然有专门适用于大象的麻醉剂,只要使用得当,基本上是没有伤害的,但是在麻醉的过程中,有许多技术上的细节是要注意的,比如说麻醉的个体要尽量远离水源,以防麻醉成功后跌入水塘窒息。

  另外,麻醉的时间也要掌握得特别恰当等,因此,麻醉的捕捉更加耗时耗力,同时在技术上的要求是更高的。

  我们都知道,亚洲象是群居的动物,它的社会性非常强,当你捕捉或者麻醉一头大象的时候,其他象群个体会出于保护的目的,在它的身体周围防护,可能会对人造成伤害,看到人类来捕捉、运输自己象群中的个体,其他的亲属个体可能会对人产生不信任或者报复的行为,这实际上也会激化人象冲突,因此,目前我们不建议用麻醉枪捕捉的方式。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