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现代快报策划启动“我是红色文化志愿者”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30名青年记者担任红色文化志愿者,走进江苏30个红色场馆,学习党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党史观,并担任讲解员、传播者。5月21日,现代快报记者走进位于淮安市盱眙县的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作为一名志愿讲解员,向参观者讲述那段烽火岁月。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邓雯婷 蒋文嘉/文 吉星 苏蕊/摄 苏蕊/后期
讲解现场
一边讲述历史一边感悟铁军精神
5月21日,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总部各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来到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参加专题党课学习。现代快报记者作为红色文化志愿者,现场讲解了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的由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留在南方八省的工农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抗战期间,新四军军部七易其地,但在黄花塘驻扎的时间是最长的,达2年零8个月。
黄花塘原名黄昏塘,后经新四军改名为黄花塘,取自“战地黄花分外香”。如今的黄花塘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小学生、机关党员干部或是自发前来的参观者,都在馆内驻足聆听讲解员讲述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志愿讲解过程中,记者参观了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新四军文化艺术馆、军部领导旧居等,也和参观者一起感悟铁军精神的动人所在。从新四军组建到皖南事变,从重建新四军到车桥战役,从大生产运动到整风运动……参观者跟着讲解员的导览了解这段历史,还走入模拟战壕,一起回顾新四军浴血奋战和在根据地建设的场景。
新四军代军长陈毅被人们称为儒将,除了他写得一手好诗词,还因陈毅爱下棋。场馆里设置了一个特别的互动区——我和首长下盘棋,不少参观者纷纷在这里驻足观看。
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故事也让参观者很感兴趣。这首民歌的创作者是新四军战士何仿。1942年冬天,他拜访南京六合的一名弹唱艺人,被艺人表演的一首民歌所迷,后来更是将其改编为脍炙人口的《茉莉花》。现场,有参观者哼唱起《茉莉花》,还有的特意驻足观看《茉莉花》的手稿。
参观者刘女士是从扬州宝应赶来的。她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听了“中国保尔·柯察金”吴运铎的故事后,深受感动。为研制炮弹,他多次受伤甚至几近失明,可是合照中他却依然笑着,那个笑容好像带着殷殷的希望和抗战必胜的决心。“前辈从一个煤矿的小学徒到后来的军工专家,没有一腔热血和满怀的奉献精神是实现不了的。”她说。
记者手记
作为记者,我有责任传播先辈的故事
我的老家在江苏盐城,小时候我就知道家乡有座新四军纪念馆,并引以为豪。这次作为一名红色文化志愿者来到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了解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让我对新四军的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那些原本只在课本里见过的人,仿佛有血有肉地出现在我面前。
讲解过程中,我进一步了解了皖南事变,也知道了革命者叶挺被囚禁在狱中时愤然写下《囚歌》《囚语》等。现场,我带领参观者一起朗诵了这首诗,“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诗歌情绪饱满,慷慨激昂,洋溢着浩然正气。面对敌人用自由、金钱、权势等威逼利诱时,叶挺没有屈服,不畏强权、坚贞不屈,为革命甘愿献身,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
在讲到“中国保尔·柯察金”吴运铎的故事时,我也和参观者一样感动。他在研制军工弹药的过程中多次身负重伤,却依然保持极高的工作热情,始终没有离开过岗位,这种乐观和坚强放在今天仍然可贵。当年他参加新四军时不过二十来岁,却已经有非常强大和坚定的大无畏和甘愿自我奉献的精神,对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也是很好的榜样。
其实,吴运铎只是千万新四军战士的一个缩影,他身上为民族解放、为革命不怕牺牲、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也是铁军精神内涵的体现。而现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物质生活极度丰裕,更不能缺失吴运铎当初的那份执着和坚定的信念。
回望历史,探寻初心。一次讲解活动,让我可以更近距离地“接触”英烈。作为志愿讲解员,我既是在讲述他们的故事,也是在提点自己的人生。作为记者,我有责任传播先辈的故事,把这段历史说给更多人听。
在历史长河中,每个人都有做出重大选择的时刻,怎么做才能对得起心中的信仰,相信从他们身上可以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