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上午,现代快报记者从常州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新闻发布会获悉,自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开展以来,各部门开展重点民生项目清单、惠民实事清单和志愿服务结对共建清单排列工作,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确定了首批5项20条项目清单,用心、用力、用情为民办实事、舒民忧、解民困,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葛小林
让实事项目更合社情民意
“为把实事项目选得更准、办得更好,更符合社情民意、贴近群众需求,市级机关各部门摸排了民生项目298项,惠民实事341项,各辖市区摸排民生项目1059项,惠民实事1592项;市、区两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党组织全面与全市1031个村(社区)结对,开展志愿服务,实现全覆盖。”常州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梅向东介绍,征集到的建议意见主要集中在经济产业、交通、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群众急盼解决的问题,经常州市委常委会研究审议,确定了20条作为常州市“我为群众办实事”第一批项目清单。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第一批项目清单主要围绕聚焦高质量发展、聚焦乡村全面振兴、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优质高效政务服务、聚焦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5方面。
其中聚焦高质量发展方面,主要由常州市科技局、工信局、大数据管理中心等部门牵头,将优化创新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服务平台和专利审查提速等方面突破。例如出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30条》《促进创新发展政策20条》,让政策多跑路、企业少跑路。新建市级以上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加快5G建设和应用。全面服务全市企业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申报工作等。
在高效便民服务方面,全年将建设200个政务服务便利站,打造35个为民服务中心、50个便民服务中心市级示范点等,让政务服务“就近能办、家门口办”。提升“一件事一次办”等集成式服务能力,强化“跨区域一次办”,打造74项“跨省通办”、101项长三角“一网通办”应用场景,扎实推进100个“市域通办”事项,提升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拥抱智能时代的能力,开通“我的常州”App在线支付功能,扩大政务服务、交通出行、教育教学、体育健身等领域覆盖面,年内新增和优化10%服务场景,打通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民生建设方面,主要围绕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其中,将继续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年内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2万套,实现中高端人才、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同时着力满足新就业高校毕业生住房需求,努力缓解外来务工新市民住房困难。
还将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年内完成81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涉及居民5.3万户,年内新开工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项目17000套,基本建成10300套,中心城区28.2万平方米大板房易地置换房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在教育方面,将实施新建、改扩建学校重点建设项目57个,竣工24个,增加学位16500个。在智慧健康方面,全市三级医院将100%建成互联网医院,开展在线咨询、慢性病和常见病线上复诊、药品配送等互联网医疗服务等。在城市管理方面,将深化中心城区学校、医院等堵点治理,将公共停车泊位接入“智慧停车平台”总数达10万个。
另外,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将举办2021常州中吴文化艺术节,红色经典剧目展演、红色大师课公益讲座、群众文化原创作品大赛等一系列活动,让高雅艺术走近寻常百姓。
聚焦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
聚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事项目有4项,围绕农村污水治理、农村河道整治提升、美丽农村路建设和“复兴少年宫”,由农业农村局、水利局、交通局、文明办等单位牵头。要求到2021年底,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治理率达70%;新建改扩建农村公厕185座,建设农村生态河道10条,疏浚农村河道土方160万立方米,将河湖长制体系向农村小微水体延伸,建设小微水体河长制示范村(社区)20个,完成200个问题小微水体整治。建设全域美丽农村路,联合创建两省四市环太湖“四好农村路”一体化建设全国示范路。年内完成农路建设改造50公里,农危桥改造14座,完成投资1.9亿元。
同时,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建成投运30个以上乡村“复兴少年宫”,实现乡村学校少年宫在所有农村小学的全覆盖。
在聚焦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方面,则将开展“六社联动 情暖基层”行动,改造提升和新建30个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7个省级儿童“关爱之家”示范项目,推动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全覆盖,整合社会资源,助力基层民生服务。在全市767家中小学、幼儿园布建智能化监测系统,实现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主要出入口智能化摄像机全覆盖建设,精准实时感知校园门口异常警情、治安态势,保障校园平安。同时提升网格平台每天约1.5万件办事满意率,解决大量群众身边的小矛盾、小案件、小隐患、小诉求,改善民生服务,夯实平安稳定根基,架起党心民心“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