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1年5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鲁迅先生的朋友圈
  《鲁迅的饭局》
  薛林荣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3月

  近日,“微观鲁迅”系列作者薛林荣继《鲁迅草木谱》后,又出版了该系列的第二部《鲁迅的饭局》。虽说书名是饭局,每篇文章都以吃饭为切入点,但真正讲的还是鲁迅先生的人际关系网,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朋友圈。

  阅读本书,我们可知悉,鲁迅先生在哪儿吃饭,与谁吃饭,为什么吃饭,从中揣摩鲁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鲁迅先生活在当下,真有微信朋友圈的话,以他骂人不带脏字,怼人往死了怼的性格,每日发圈的内容必定很有看头。

  书中内容是薛林荣以鲁迅日记为底色,加以整理、研究、延伸而成。我们不妨将日记解读成鲁迅”欲言又止”的朋友圈,加之薛林荣的钩稽,读起来,可太有意思了。

  全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说的是贯穿于鲁迅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下卷讲的是一些特定饭局。读者一定要留意书中穿梭往来的各类人物。据此,可以读出来,哪些人是鲁迅的“家常”朋友,哪些是“饕餮”朋友。所谓饕餮,是我取的意思,指那些鲁迅在饭局上有一面之缘,或者对鲁迅有帮助,他要设宴答谢的人。

  总有读者乐于帮鲁迅算计,民国时期买的房,现在值多少钱。在北京,鲁迅先后买了西直门的八道湾胡同的四合院和阜城门内西三条胡同的一进院子。可新台门周家的大公子周树人买房,不仅向银行贷过款,还向教育部同僚借过钱,甚至把周母在老宅都卖了,才凑够钱。

  鲁迅的薪水不少,但家庭花销大,兴趣爱好也真是多。从古玩字画到拓片藏书,他都喜欢。因此,在吃饭交朋友上,鲁迅可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公子哥儿”。薛林荣说,读鲁迅日记,很容易分辨,写“邀”就是鲁迅请客,写“与”就是各付各的。交际账算得蛮清楚的,大先生可爱吧?

  从1912年至1926年,鲁迅在北京生活,都去哪些地方吃饭,邓云乡大概统计过,有65家。起初,周作人、老太太与朱安还没来,鲁迅在外用餐的次数颇多,常去居住地绍兴会馆、工作地教育部附近的饭馆,以清淡南味为主的广和居就是一例。我好奇查了下大众点评网,鲁迅去过的那些老字号饭馆,绝大部分都还存在。薛林荣说的没错,鲁迅日记中提到的北京饭馆,“可以说记录了一部民国时期北平的市井风情画,绘制了一幅包罗万象的美食地图”。这也要算是大先生的文化遗产了。

  鲁迅吃饭的地方,按菜品与格调,可以分为五类。第一类:切面铺。第二类:二荤铺,指猪肉和羊肉,分为大教馆子和清真馆子。第三类:小饭馆,各有风格,一般不办喜庆堂会。第四类:中等饭庄,可以办堂会。第五类:大饭庄,能办喜庆宴会、堂会的叫饭庄。数着这五种吃饭的地方,看鲁迅在哪儿跟谁吃饭,就大致拎得清这人与鲁迅的关系了。

  先说亲近的人。不知为何,鲁迅总领周作人去教育部旁边的一个小面馆吃饭。然而,日记中记录居家留饭次数最多的是周建人。按薛林荣的说法,身为长子的鲁迅实则对周作人最关心,这个二弟身体不好,性格羸弱,就照顾得多些。当然,后来周氏兄弟失和,成为现代中国文化圈的一段公案,无人说得清了。

  朱安很会做饭,对鲁迅照料用心。鲁迅喜欢吃油炸食品。据说在北京时,朱安常常把白薯切片,和以鸡蛋、白粉然后油炸,做成香甜可口的食品,很讨鲁迅喜欢 。这种食品很是私人化,餐厅反倒没有,后来这种点心被戏称为“鲁迅饼”。

  鲁迅迁入砖塔胡同不久就病倒了,不能吃饭,只能喝粥。“大师母每次烧粥前,先把米弄碎,烧成容易消化的粥糊,并托大姐到稻香村等有名的食品商量去买糟鸡、熟火腿、肉松等大先生平时喜欢吃的菜,给大先生下粥,使之开胃。她自己却不吃这些好菜。”鲁迅的邻居这样回忆道。怪不得,朱安得知许广平怀孕时说,我以为一直对他好,他将来就会对我好,现在看来,是没指望了。

  鲁迅的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就是在绍兴会馆藤花馆居住的八年,没有兄弟失和,也未受国民党当局的通缉。

  在上海期间,鲁迅已是文坛明星,收入高,交际广,朋友多,还组织了“左联”,饭局和“留饭”,也就是居家请客,多了起来。加之上海地处长江口,是各种美食汇集之地,恰好满足了鲁迅的胃口,光顾过的餐馆有记载的至少75家。

  东亚食堂是鲁迅常去的饭馆,知味观则是他在上海期间非常重视的菜馆,有事要招待都亲往知味观订菜,或者去饭店招呼,又或请厨师来寓治馔。本书中夹了一张书签,就是以鲁迅亲笔的知味观邀请函的样子制作而成。

  在鲁迅家吃饭的,以进步青年居多,萧红、萧军是吃的次数最多的。萧红还给鲁迅做过东北名吃“韭菜盒子”。虽然做得不太好,鲁迅却爱吃极了,想多吃一个,还得向许广平请示。萧红是鲁迅家中最后一个留饭的客人,1936年7月鲁迅为她赴日践行。怎知三个月后,大先生就因病辞世。

  鲁迅参加的宴席里,也有不欢而散的,这非常符合大先生的“人设”。1928年,在上海南云楼,鲁迅与林语堂及夫人、郁达夫等人一起吃饭,席间鲁迅与林语堂上演了“话不投机半句多”。以林语堂洒脱的性格,自然未放在心上。但鲁迅当天的日记却写着:直斥之,彼亦争持,鄙相悉现。意思是,不仅吵了,还吵得挺激烈。不过,尘世间总是英雄重英雄的。1936年10月,鲁迅逝世后的第四天,林语堂撰文《鲁迅之死》,将鲁迅誉为“真正的战士”。

  鲁迅一生,广交朋友。像与鲁迅品茗逛琉璃厂的许寿裳,约鲁迅办杂志写文章做大衫的孙伏园,与鲁迅探讨“铁屋子”的钱玄同,在鲁迅困顿之际伸出援手,并在设计好“老虎尾巴”后悄然消失的李慎斋,因跟鲁迅做拓片生意而渐行渐远的陈师曾(陈寅恪的哥哥),与鲁迅相互敬重的陶元庆,都在鲁迅的饭局里出现过。

  对鲁迅了解得越多,就越会发觉这个人的可爱。他的交友之道,就是始终秉持自己的爱憎,守护着彼此之间的亲疏。如果有幸与鲁迅吃顿饭就好了,那样才像他的朋友。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