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清明时节,来宜兴龙墅公墓“人文之林”进行祭扫的市民和学生络绎不绝,他们到这里纪念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上海市原常务副市长潘汉年,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奠基人徐悲鸿,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原高等教育部部长蒋南翔等一批宜兴籍志士乡贤。
宜兴龙墅公墓是一家经营性公墓,法人傅建龙开辟出5000多平方米做“人文之林”,不图盈利,只为让对国家和民族做出突出贡献的宜兴籍乡贤叶落归根。“刚开始做是情结,越做越觉得这是责任,我们要义务讲好乡贤故事,将他们的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傅建龙说。
陈敏/文 尤力庭/摄
让宜兴籍乡贤叶落归根
说起“人文之林”的初心,要追溯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傅建龙是一名教育转民政的普通工作人员。
一次,傅建龙与潘汉年的弟弟潘锡年同坐大巴去上海,一路上潘锡年讲了哥哥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正是在那时候,傅建龙心中产生了一个想法,要让宜兴籍乡贤叶落归根。有了龙墅福园后,在潘汉年家人和政府支持下,2002年终于为潘汉年在家乡宜兴竖起一座墓碑。
“潘汉年的其他雕塑都不苟言笑,唯独这里是笑着的,因为他回家了。”潘汉年的墓,傅建龙投入了20余万,整理资料、设计墓碑,前后花了整整两年时间。
从那时开始,龙墅福园“人文之林”慢慢形成,20余位宜兴籍乡贤先后在此叶落归根。
乡贤精神是宝贵的财富
走过龙墅福园有十二生肖石像的神道,风景最秀美的地方便是“人文之林”。每天清晨,傅建龙都会到这里走一走,随手捡去墓碑上的落叶,掸一掸墓碑上的灰尘。“每一位乡贤志士的身上,都有着感人的故事,他们的精神是一笔宝贵财富。”傅建龙对这里的每座墓碑都如数家珍。
“这是新中国第一位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的墓碑,当年他曾起草“一二·九”和“一二·一六”两个宣言,为唤起全国爱国学生奋起抗日救亡作出了很大贡献。他的墓碑融入书本、清华大学校徽和其肖像,是为了表现其为教育做出的贡献。”
“当年,蒋校长的儿子蒋延东成绩优秀考入清华后,只为响应国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他便让儿子放弃清华去当兵,这种牺牲小我、为革命事业倾尽所有的精神,放到现在依然很可贵!”傅建龙看着墓碑,不禁想起了背后太多的故事。
每一座宜兴籍乡贤墓碑落成的背后,傅建龙和团队都要与家属无数次对接、沟通和确认,对相关人物史料的记录、整理和汇总,再结合人物事迹精心设计一款专属墓碑。傅建龙直言:“每落成一座墓,对我们而言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他们的精神感动也鼓舞着我们。”
也正是其对宜兴籍乡贤叶落归根、事迹挖掘和传承所做的努力,龙墅福园在2018年被确立为宜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让乡贤的精神代代相传
做“人文之林”20年了,投入的钱和精力无法计算,傅建龙告诉记者:“刚开始做的时候,可以说是了却自己的一个心愿、一个情结,但做得越多,我越觉得这是我们公墓人或者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我们有义务讲好乡贤故事,将他们的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傅建龙对“人文之林”有自己的愿望:“莫斯科新圣女公墓安眠着在俄罗斯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过推动作用的许多名人,墓主灵魂与墓碑艺术巧妙结合,是世界游客爱去的景点。我希望‘人文之林’能成为宜兴的‘新圣女公墓’,人们会经常来这里感受信仰和文化的力量。”
最近,傅建龙还将20多年跟宜兴籍乡贤家人接触中收集的资料、实物等整理、汇总,计划在龙墅福园入口做一座宜兴籍乡贤事迹陈列馆,目前正在建造中,“我还希望能出一本书,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名人在龙墅》,将这些宜兴籍乡贤的事迹记录并传播出去。”